APP下载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探讨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共通协同思政

裴 波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九江 332000)

高校很早就意识到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一直在尝试建立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通过不断地尝试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以往提出的协同关系并不满足现实要求,说明协同关系还要进一步完善,这需要高校进行创新思考。而这一目的有一定的实现难度,需要明确现实问题、破除现有阻力才能找到创新方法,最后逐步落实创新目的,对此就有必要展开研究,此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

整体上,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共通关系,而这种关系体现在教育内容、服务对象及工作目标三个层面,下文将对这三个层面的关系体现进行论述。

(一)教育内容上的共通关系体现

着眼于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层次,党建工作确实要高于思政教育,但思政教育是实现党建工作目标的途径,因此思政教育内容本质上也可以被视作是党建工作内容,两者在教育内容上有共通关系体现。例如面对现代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认知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这时在党建工作中就要消除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积极影响,随之教师就要通过思政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帮助学生去树立正确价值观、思辨思维等,这样党建工作的目标也能实现。整体上,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都是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正确思想的,其内容都是用于传递正能量,证实两者教育内容有共通关系[1]。

(二)服务对象上的共通关系体现

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工作与教育成果也全体现在学生身上,说明两者在服务对象上有共通关系。本质上,高校党建工作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存在一些区别,如党建工作一般是由校内党组织开展的,工作形式通常为宣传教育,而思政教育工作则由专业思政教师负责,工作形式多为课堂教育,但明显可以看出,两项工作针对的对象都是学生,要通过工作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进行正确培养,并保障学生价值观、思想的发展效率,证实两者在服务对象上有共通关系。

(三)工作目标上的共通关系体现

高校党建及思政教育的工作表面一致,因此彼此间存在共通关系,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如人才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等。而这些素质要求无关学生专业水平,因此只能通过党建或思政教育来进行培养,而两项工作都是以德育教育为主,从精神上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出色的道德素质与文化水平,为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提升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有所提升,因此两者工作目标共通[2]。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存在的现有问题与阻力

(一)两者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表现可知,其现有两大问题分别为用途相互分离、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用途相互分离

现代高校的党建工作在用途上一般是用于评选优秀党员、评选入党学员,而思政教育则侧重于学生毕业考核,思政考试分数会被纳入学生考核总分、学校表现学分中,说明两者用途相互分离。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会因为个人侧重点差异偏袒某一方,对另一方不够重视,所以两者协同表现不佳。例如,某学生入学后更关心自己是否能顺利毕业,因此更重视自己毕业考核分数、毕业学分的思政教育,对自己是否能入党并不关系,说明该学生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这种现象打击了学生思想发展积极性,同时也未能让党建与思政教育保持良好协同关系,因此需要得到治理。

2.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本质作用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思维,理论上通过两项工作的协同运作,学生将懂得自主思考相关问题,以自身价值观与思想去作出判断等,实现这一点两者协同作用才算是充分发挥。但很多高校在两者协同作用发挥上都做得不够好,导致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学生无论是在党建工作还是思政教育中,了解的都是一些表面知识,如党建或思政教育都强调爱国主义,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因为两者协同作用而变得更加爱国,因此思考问题时还是容易出现思想偏差,而学生对相关理论问题却能对答如流,说明学生知识记住了教育内容,并没有内化于心,党建与思政教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两者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阻力

事实上,相关问题很早就引起了高校重视,高校也一直在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着手对党员与思政教育协同进行创新,但在长期的思考与尝试中,高校普遍都遭受了阻力,使协同创新难以落实,因此要实现创新目的,还要明确现有阻力。目前,高校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阻力主要体现在工作执行机制上,即根据现代高校的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执行机制上可知,党建工作主要由校内党组织负责,而思政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队伍负责,这一条件下两项工作就暴露出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即党建工作在高校内所处层次更高,涉及到高校高层,而高校高层一般掌握着更多的管理权力与决策权力,使党组织经常插手思政教育工作,且工作发现变得狭隘,只重视党建效果,会要求思政教师配合党建工作进行教学,力求实现党建目标,忽略了思政教育目的,说明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关系中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这一问题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造成了莫大的阻力,受高校高层权利限制,党建与思政教育始终无法达成平衡协同关系,这会影响到两者的育人效果,因此需要得到改善。

三、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方法

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入人才的重要场域,理应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现状,并根据其变化来不断调试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显著提升学生思政素养,为人才质量助力。

(一)解决两者协同发展中现有问题的创新方法

针对两大现有问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两者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梳理两者协同发展的理念并以其为依据,指导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3]。具体来说,高校可采用整合工作用途,确立学生正确思想;开展引导式教育,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协同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1.整合工作用途,确立学生正确思想

针对用途相互分离的问题,高校应当意识到在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共通关系上,两者用途应当也保持统一,即党建工作要参与学生毕业考核,思政教育要参与学生入党或优秀党员评选,这样无论学生出于何种目的,都会对两者保持重视,说明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得到优化。同时在良好的协同关系下,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思想,不能固执己见的偏袒某一方。方法上,高校在毕业考核方面,可以针对入党或优秀党员予以学分奖励,使党建工作参与到学生毕业考核中,反之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表现将有利于其入党或优秀党员评选,这样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关系就变得完整,相辅相成,学生也会因此保持正确思想,愿意接受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观念、思想熏陶。

为了更好地促进两者能够更好地实现用途一致,高校还应该制定统一的工作目标,并将这一目标与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性,同时还要将社会发展、市场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现状考虑在内,在综合考量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不断调试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两者协同发展的目标,这样培育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将来走出校园才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2.开展引导式教育,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为了让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建议高校在两者协同关系上,以思政教育为主,对学生开展引导式教育,深入地让学生吸收知识,使学生做到将思政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再结合党建工作作用去推动学生思想深化,树立正确观念,保障学生的观念、思想始终在正确轨道上。

所谓引导式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围绕理论知识提出主题式问题,借助此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关系,思政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党建工作有关,如“我们在思政教育中知道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与内涵,那么爱国主义与党建工作又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不但能够让学生开始思考党建工作是什么,还能够思考爱国主义在其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体现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关系。

同时,高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发挥网络平台在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交平台、学校网站、公众号等上面发布丰富的党建与思政教育信息资源,引导学生接受党建与思政教育内容,开创两者协同创新发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尽可能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二)突破两者协同发展现有阻力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有问题,让两者协同关系更加完善,并充分发挥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但要更好地落实完善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还需要突破协同发展中的现有阻力,这就要求在党建与思政教育完善的协同性关系下,党建工作部门与思政教师队伍之间应当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干预。[3]

因此,高校必须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执行部分进行明确分工,具体方法为:首先,党建工作部门可以为思政教师队伍提出教学建议,告诉思政教师当前党建工作目标,使思政教育目标与党建工作目标统一,并一同参与思政教育,在思想、政治立场上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在实现党建工作目标的同时,思政教育目标也同步实现;其次,思政教师主要负责执行思政教育工作即可,但可以让学生参与党建工作,感受党建氛围,以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助推学校党建工作;最后,高校有必要坚持“三全育人”思想,让思政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增长党建经验,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作用,以突破现阶段两者协同发展的现有阻力。

为了保证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与执行能够到位,高校应该建立与健全相关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育资源,为两者协同发展保驾护航。第一,高校应该完善配套机构的协同机制,这是因为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够各自为政,同时也不能够脱离校园内其他部门以及学校外部其他相关机构而独立存在,这就需要设置相关机构,用来协调校内外各部门、与校外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不断完善两者的协同发展机制;第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生动地感受到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提高自身思政素养与综合素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创新与校外机构的联系方式,全方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因为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可以最真实地展现出自己的思想意识,这样教师也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内容[4],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本文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协同现有问题与创新阻力,最终提出了相关方法。通过分析可知,在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上,两者之间应当存在完善、平衡的协同关系,共同对学生进行培育,但现有问题说明两者协同关系不完善,加之阻力影响,两者协同关系也不够平衡,而采用文中方法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突破现有阻力,实现协同创新目的,充分发挥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共通协同思政
“共通”与“差异”:汉语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美学阐释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