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联盟共建数据库运营策略研究

2021-12-30王清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区块数据库图书馆

王清飞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为保障全校师生学习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每年要花费大量的经费采购数据库资源。同时,高校是我国重要的科研信息产出部门之一,很多时候本机构成员获取本机构其他成员的科研成果还需要支付第三方数据商服务费用,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建设本校数据资源库,整理和搜集信息资源以免费提供给本机构所有成员。

1 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运营困境

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库,主要是以本校特色强势专业、当地特色文化、特色馆藏等方面为基础。影响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自建数据库数据量小,更新不及时。自建数据库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本机构科研产出以及相关专业网站数据资源,由于维护人员少,所以资源的搜集、整理及发布时间周期长,造成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数据量小。②自建数据库很难实现共享。由于涉及版权问题,大部分自建数据库只能在校内访问,服务对象仅仅为本校师生,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的作用。③中心化管理模式引发的信任壁垒。图书馆通过资源采集,建立数字资源库,通过一定的检索策略,对资源库进行查找。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资源会进行中心化管理,仅为内部员工提供服务。为了进一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文献传递的基础上,图书馆界通过馆际合作构建图书馆联盟,来实现资源共享。然而传统模式上的数据库,完全无法避免中心化的管理模式,馆际间天然存在信任壁垒,在数据库管理中会出现各种的纠纷,数字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1]。

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存取机制,图书馆可以对全校师生设置资源建设方面的权限,方便师生参与资源建设,扩大数据来源,提高数据更新速度,也能及时反映出学科发展方向及研究热点[2]。同时也克服了图书馆之间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并大大地降低了资源共享的资源成本和技术成本。尤其是数据库资源,区块链的出现,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出现全国范围甚至是全球范围的资源共建,对数字资源的产生、管理和传递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图书馆界已经开展区域性的图书馆共享资源区块链联盟建设研究,并尝试构建带有权限的资源共享区块链[3]。

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联盟数据库运营价值

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的联盟数据库,不同于以往的集中式与分布式管理模式,每一个成员馆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点与点的服务进行连接,搭建成员馆之间的协作模式,优化配置人力和资源,促进联盟图书馆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2.1 去中心化为馆际之间合作共建数据库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

自建数据库维护人员少,数据量更新不及时,因此产生了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数据库。这种方案长期发展下去,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图书馆作为主导,其余成员馆被动参与,由于无法定量的考核成员馆的资源编目数量,长期下去成员馆会丧失资源更新的积极性。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区块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开放、可信、透明的可靠系统,具有可追溯、可核查的特征,并通过智能合约对数字资源进行认证和备份。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各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协议组成区块链联盟,通过网络节点进行联结,实现数据共享。去中心化的模式,结构简单,实施方便,通过协议即可实现共享交换,安全性高。

2.2 信任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数据库的质量

资源共建数据库,各单位之间很难控制数据资源的质量。专业强的高校图书馆提供质量上乘的文献资源,专业素质不高的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很难达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要求。区块链中每个用户都拥有一对公私钥对,私钥用来对签名交易数据,公钥用来产生交易地址,采用数字签名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也保证了信息上传的不可抵赖性。区块链的信任机制使区块数据具有竞选特性,可以从文献资源中选出高质量的文献,且发现高质量文献的提供者,这为资源建设新来源及学科研究新方向提供了思路。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牵引本馆文献资源向期望的方向前行,可以借鉴比特币的模式,把提供馆藏资源类比于比特币中的“挖矿”,提供好的资源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鼓励大家多多提供高质量的文献资源。

2.3 去中心化技术扩大信息源,使信息来源多样化

去中心化意味着信息来源多样化,这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性相符合。传统图书馆信息获取属性几乎很难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区块链数据库的多中心特征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与个性化信息需求[4]。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库,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进行数据的更新与维护,这样数据库的信息搜集内容和范围由用户来界定,真正意义上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数据库的数据收集类型不再由图书馆决定,可以真正地实现从用户出发,满足个性化需求。

2.4 区块链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存储

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数据存储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一旦出现系统安全问题,能不能第一时间恢复,是考验图书馆提供数据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安全存储机制已不能满足需求,迫切需要一种管理去中心化且具有安全可信特性的存储方式为数据资源安全存储提供技术支撑。

区块链技术和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有很大的区别,资源管理去中心化明显。图书馆可以将权限进行分配,让广大师生参与到馆藏建设中。图书馆可以依靠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存储,且将管理工作进行分解,按照制定的规则和权限分配给用户,实现去中心化管理。这样就降低了因管理不善带来的毁灭性破坏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强化了图书馆馆藏资源流通过程中的节点安全性,区块链技术使每一个数据节点都变成了服务器,如果一个节点受到了攻击,而其余节点不受到攻击,在网络恢复以后,根据时间戳,对受损节点进行恢复,从而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每个用户都不可以随意地篡改、删除数据,也保证了数字资源的真实可靠性。

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建数据库运营策略

区块链数据库建设和运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国这项技术起步比较晚,作者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建数据库主要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管理:数据库的建设策略、管理策略、技术保障、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3.1 建设策略

区块链联盟数据库建设策略要遵循以下3个方面:①经济化原则。经费问题一直是桎梏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问题,在联盟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分配资金,注重资金利用效率,争取效益最大化。②标准化原则。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数据搜集标准、数据存储标准和数据使用标准,确保数据存储的有效性,系统维护人员要树立标准化管理意识。③合作原则。区块链数据库强调的就是分布式与共享式,各个成员馆之间要加强合作,积极交流,整合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3.2 技术保障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与数据库建设及管理相结合,是一个技术挑战[5]。需要图书馆馆员追踪学习相关新的计算机技术,了解其运营机制。图书馆提升区块链技术的手段主要有:①培训现有技术管理人员。设立专项经费,对图书馆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区块链技术培训,掌握区块链数据技术原理,能够分析及构建区块链数据库模型。不断加强与其他图书馆业务沟通交流,促进及时更新。②引进专业计算机人才。引进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结合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原理,开发和运营区块链数据库。③与软件公司合作。经费充裕的图书馆或者联盟可以选择与技术成熟的软件公司合作,图书馆负责数据模型设计,软件公司负责应用端程序开发。

3.3 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图书馆是资源的聚集地,建设区块链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快数字资源的传播速度。①加大宣传力度。让读者积极参与,既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也要积极的共建资源,提高资源整合效率。②实行积分制度。在联盟数据库中建立上传和下载积分制度,可以用积分来对数据库的使用量和贡献量进行量化考核。利用区块链来记录读者的阅读时长、阅读量、点赞回复,对上传资源的下载量、回复量和阅读量等进行量化,对数据库中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包括资源创作者、阅读者、转发者等进行统计,最终把相应的积分奖励给用户。积分的系统运转方式有利于激发用户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促进数据库长期健康发展,一方面为数据库使用考核提供量化指标[6]。

3.4 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联盟共建数据库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资源的使用版权问题。一些被公开发表的学术著作或论文,作者已经将版权转让给出版社,而联盟数据库就是要整合整个联盟内部成员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这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可能会出现版权确认风险、版权清理风险、版权交易风险、版权监管风险和版权责任风险等。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与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在制定共识机制过程中,需邀请法律专家进行咨询,保证区块链技术模式的合法合规,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图书馆联盟成员要共同协商数据资源平台涉及的服务模式、版权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和用户使用权限等,达成一致意见以后,制定维护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根据各类数字资源的特点,结合数字指纹、内容识别等产权保护的技术方法,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使用平台。以点带面,选取规模大、有实力的图书馆做成示范馆,让其余成员馆加入,以扩大联盟体系。

3.5 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区块链图书馆一方面要储存用户的个人信息,同时要通过数据挖掘来分析用户喜好,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和过滤,识别用户的信息需求。这类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极有可能被非法盗取,应该妥善保管。①数据层方面,区块链通过非对称的私钥和公钥加密技术,解决身份隐蔽性问题,来实现个人信息的保护。②网络层方面,通过去中心化特点,可以有效保护匿名作者和信息。③应用层方面,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按照用户权限,从技术上限制数据爬取和数据挖掘等手段获取用户个人信息,降低读者信息泄露风险[7]。

4 结束语

在电子阅读量超越纸质阅读量的背景下,建立符合读者需求的科研数据平台已经迫在眉睫。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图书馆联盟建设特色数据库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思路。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成效能更加透明化,服务模式被大众所了解,通过持续的改进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图书馆的发展,才能在区块链发展的时代,继续在社会产生影响并发展。

猜你喜欢

区块数据库图书馆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图书馆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