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灯与剪纸课堂教学成果研究

2021-12-30房斌文

科学咨询 2021年37期
关键词:花灯剪纸传统

房斌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东山镇中心小学 甘肃甘南 7463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整个教育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助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让学生在古文化下得到学习和成长,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在社会的影响下,很多家长都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学生只能不断地学习,仿佛生下来就只是为了学习而已,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及厌学的情况。为此,学校将转灯文化和剪纸艺术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切合实际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对以往古人的智慧产生赞同和敬佩,对文化的掌握更加牢靠,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通过转灯剪纸艺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转灯和剪纸都蕴含着美术的因素,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剪纸可以凭一把剪刀一张薄纸就可以剪出美轮美奂的花朵、动物以及各种世间美好的物件;而转灯也结合了美学,在灯上通过彩绘使原本平淡无奇的灯笼变得光彩夺目。转灯和剪纸运用了另一种美丽的手法,使人们感受到视觉的冲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剪纸和转灯都是通过双手创造出了美丽的作品和赏心悦目的情境。

剪纸艺术走进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色彩与欢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培养了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在剪纸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在课堂上通过一张张彩纸剪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剪出自己心中的世界,通过自己剪出来的剪纸,来装扮我们的教室、校园和生活。在剪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一切美的东西进行剪裁,在剪纸的日益影响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对于美的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转灯起源于舟曲县东山镇,历史悠久,转灯集灯、剪纸、书法、彩绘等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转灯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体会转灯的魅力,点评转灯的美好。对于转灯来讲彩绘阶段是重要环节之一,自己的转灯能否突出,可就看有没有用心去描绘自己的灯笼,灯笼的形状、颜色。转灯通过高超的画技,使花灯蕴含着丰富的色彩和浓郁的色彩,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花灯的制作,培养自己欣赏美、创造美、运用美的能力。

二、通过转灯剪纸艺术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育任务早已不再只是单单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能够有突出的表现。而实践劳动能力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的能力,通过转灯和剪纸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转灯和剪纸都是结合智慧通过双手创造出的传统手工艺。

剪纸就是通过我们人类的这一双巧手去剪出各式各样复杂的图案,在剪纸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主动地进行剪纸。剪纸这门传统的手工艺,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动手去创造,通过剪纸让学生们明白,动手实践的优点,使学生以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尝试实践能不能解决。剪纸并不是那么简单,它不是随意挥动剪刀即可,需要学生认真学习,仔细对待自己的作品,不断的磨炼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剪出像样的一幅作品。学生在这之前可能会被打倒,这是对学生顽强意识的一种磨炼,需要学生肯吃苦。剪纸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剪纸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对民俗文化有所传承。

转灯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花灯的制作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一部制作花灯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灯,在装饰花灯的时候可以通过贴剪纸、画画、写书法等等多种方式对花灯进行美化,所以转灯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促进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通过转灯剪纸艺术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传承

转灯剪纸课堂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转灯剪纸课堂,使学生从小培养对于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产生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惊叹之情,通过课堂学习使我们祖国的未来能够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文化,通过文化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得到了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从小就树立起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之心,保证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刻充满着兴趣。

东山转灯通过花灯、踩道、踩字等形式来表达对我国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转灯期间还会举行开幕式、文艺汇演、花灯美食节、剪纸刺绣展、花灯展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促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产生兴趣,对转灯产生更加细致的了解,认识到转灯也不仅仅是转灯踩道,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这期间会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庆祝仪式,保证我们的传统文化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认识。

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身为炎黄子孙应该主动承担起这门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将我国的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我国这份文化瑰宝。在进行剪纸艺术文化的教学时,不仅会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提高,还能让学生深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探索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养成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充分以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主进行教学,更好地弘扬出我国的精神文化、民族文化,让血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剪纸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让全世界对我国的剪纸艺术刮目相看。

四、通过转灯剪纸艺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教育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外,还需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习惯。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在学习转灯和剪纸艺术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对转灯和剪纸艺术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力。

剪纸教学是民间艺术中广为流传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十分喜爱。而且剪纸的形式多变,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培养学生的最好方式。剪纸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它不是一剪刀下去就可以剪出五花八门的图案,所以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耐心地听从老师的教导,细心地剪出自己所想的图案。就像卡耐基说过的:“一个不注重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对于学生来说,粗心大意、马大哈是普遍出现的毛病,老师一直无法纠正学生这一坏习惯,导致这个习惯从小跟着学生长大,却迟迟得不到根治。剪纸艺术教学的出现简直是这个坏习惯的治病良方。纸是脆弱的,一捅就破,而剪纸中包含着很多细小的细节,将纸面镂空更是常见的一种艺术行为,稍有不慎整个剪纸作品就会失败。所以在剪纸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一丝不苟、严肃对待,否则就会以失败而告终。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剪纸时,丢三落四是常见的,剪纸作品保存不好,剪纸过程中很容易失败,很难剪出一张完整细致的剪纸作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完美的保存下来,还能在剪纸中做到细心对待,彻底纠正了粗心大意的毛病,以前丢三落四的习惯也消失不见。所以,在整个剪纸教学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习惯,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很好地促进作用。

转灯教学的开展就像是带领学生玩乐一般,就像在转灯活动的组织实践中,每个柱子的间隔要做到一米,这样保证所谓出现的整体形状是正方形,而且用绳索所连接的线段是有规律的,如果学生粗心大意将线段围错了柱子,那么整个转九曲的构造将会改变,甚至会形成死路。这考验的是学生的专注力,查看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对待,如果粗心大意很容易打乱整个布局,让转灯活动的开展无法顺利进行。包括在柱子上的花灯摆放,一定要牢牢固定在柱子上,避免在游走过程中发生碰撞后,花灯掉落引起火灾,这对学生的安全是一大威胁。所以在整个转灯实践活动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安全警惕,让学生养成凡事不急不躁,认真对待的好习惯,能够对整个活动引起重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而且转灯是有一定固定规律的,九个大格子,九个小格子,学生需要搞清楚才能从中转出来,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需要学生仔细认真。在整个转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转灯的乐趣,还能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和严谨性。

五、通过转灯剪纸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爱护环境

转灯和剪纸艺术都需要学生用到一些特定的道具来进行组织活动,活动的开展就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付出,甚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很多学生对爱护环境这一词的理解并不深刻,没有良好的行为意识,可以说是道德上的缺失。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首要的内容,需要得到更好地提升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让学生在学习转灯和剪纸艺术时,除了要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熏陶,修身养性以外,还需要让学生做好收尾工作,要懂得爱护环境的。就像剪纸艺术活动,学生肯定会剪出一些不需要的碎纸片,那么这些碎纸片是不会老老实实的自己落在垃圾桶里,它会掉在桌子上、地上,学生需要在整个剪纸活动完毕后主动清理自己的纸屑碎片,并将自己的剪纸用具整理好,将卫生打扫好,这样算是正式的结尾。转灯教学也是如此,制作花灯时,要避免浪费,不管使用萝卜制作花灯还是其他物品制作花灯,都需要避免材料的浪费,这也是爱护环境的一种行为。而且转灯最基本的就是高粱秆之类的,这些东西很容易掉下残渣,在进行完转灯活动后,要将所布置的场地进行拆除,将地上的坑坑洼洼进行填补,所有的碎皮纸屑进行清扫,要将整个场地还原到原来的模样,这样才算是完美的结束。要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这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转灯剪纸课堂的建设,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教育系统,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早地走入学生的视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小培养了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与继承的重点,能够树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学生长大后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使我国的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花灯剪纸传统
看花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挂花灯
剪纸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做花灯
闹花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