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悦”运动课程构建路径探究
2021-12-30祁敬云
祁敬云
(长春新区北湖英才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素质教育体系,其要求初中体育课堂要立足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每个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其身心素质的同时,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进而促进其道德品质和身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根据课堂关注点、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打造新时代“悦动”体育课堂。
一、“悦”运动的含义
悦,本义为高兴,愉快,是指人在特殊环境下心理状态,而运动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活动,使人心情愉悦,情感思维得到一定程度上提升。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体育教学工作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力,也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悦”运动以“悦”为课程本质、“运动”为活动主线,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度分析,设计多种活动情境,以情感体验为课程架构,带领走进体育世界,并以“主动参与、主动适应、个性发展”为工作核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运动实践,在“悦动”中实现身心发展,从而增加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促进其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通过对活动要点、动作分析、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系统讲解,规范学生行为活动,使其“悦动体育、健康成长”。
二、“悦”运动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有效提升教学效能
“悦”运动是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多种运动形式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探究,融合“悦”运动的核心,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运动平台。
(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俗话说,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催化剂”,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关键。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而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则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悦”为引导,以“动”为体现,通过对现阶段学生运动思维以及能力的综合分析,制定多种形式的针对式学习方案,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体素质多方面发展的同时,为其日后发展增添一份保障。
(三)加速课程体系转型
“悦”运动作为素质教育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观意识过重,使得学生学习压力与日俱增,而“悦”运动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行决定教学内容,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进行探究,将教育本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加速课程体系的优化完善。
三、目前初中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理实教学配比具有不平衡性
从目前体育课程体系来看,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只是将其作为学生释放压力的一门“活动放松课”。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活动,在进行理论教学时也只是利用课前几分钟简单带过。这种过于形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体系的转变,而且课堂的不合理分配使得学生白白浪费了大量学习时间。其本质在于教师的不重视,使得课堂理论配比出现失衡,缺乏良好的活动指导,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身心成长。
(二)课程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仍采用传统的“讲学练”教学模式。以立定跳远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其讲解时只是按照教学内容,将动作进行拆分讲解,从摆臂幅度到腿部肌肉如何用力,按照教材上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动作过于死板,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少,学生得不到系统的指导,教师缺少及时的反馈,这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学生缺少运动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我国初中学校也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然而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家长都习惯性地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文化课成绩上,而忽略了其身体能力的综合发展。其次,体育课程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学生长时间处于同样的教学环境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加之学习环境的缺失,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运动意识尚未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身体素质的提升,这也进一步说明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路,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新时期背景下“悦”运动课程构建具体路径
(一)立足核心素养,构建“五性”体育课程体系
新时期背景下,教育改革首先要从体育课程体系出发,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本质,将课程标准与学生发展有机融合,构建以可行性、整合性、选择性、包容性、生长性为重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运动需求,选择贴合实际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活动,并根据学科素养进行调整优化,使其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所需。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差异,融入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双向发展,进一步确保体育课程不断生成、生长,持续性发展,呈现出不断向上的张力、活力,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增添一份保障。
(二)结合学生发展,制定学科素养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会学习”无疑是新时期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学生发展,依托学科素养的多样化,为其制定针对性教学目标,促进其理论、实践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将“悦”运动理念扎根于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以“热身运动”为例,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氧运动,让学生对其含义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引出热身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近期热门的运动舞蹈、啦啦操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在此次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以体育文化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准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动作要点进行录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将动作要领、发力点对其系统性讲解。运动完成后,教师还要将运动后的注意事项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观看,进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坐下。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对体育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而且科学运动方式也进一步规范了学生运动方式,培养其正确的体育品质。
(三)发挥家校共育,打造体育课堂“新”广度
教育改革首先要有家庭教育改革的配合。家校共育是“悦”运动课程体系不可缺少重要环节,通过家长的参与,能够有效逐渐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从而促使教育步入正轨。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提高学生运动热情,从而开创“悦”运动、共发展的新局面。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亲子寻物”的体育活动,学生和家长为一组,首先要共同观看一段视频,然后教师根据视频中的内容确定要寻找的物品,家长和学生寻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体育挑战,如合作踢毽子、合作运球等游戏,只有完成相应的挑战才能拿到物品。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询问体育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干扰”。这样一来,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通过任务驱动能够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体育运动上,有效改善了传统的体育模式,使其进一步感受“悦”运动的魅力。
(四)优化课堂评价,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课堂评价作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现阶段学生活动情况的总结,教师教学成效的反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注重与课程内容的联系,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运动能力,设计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运动方式,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评价标准要多元化,传统的评价体系受教师主观意识影响,教师只是针对学生运动分数、课程出勤率进行评价,加之千篇一律的评价建议,使得学生无法发现自身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结合运动内容,合理设计评价标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由于学生行为认知、运动能力的不同,其对运动形式的追求也有所差异,为了保证学生能力的多元发展,教师可以开展校园体育节,结合学生意见设计多种形式的趣味体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评价,从学生活动参与度、运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擅长领域制定针对性学习方案,进一步扩大其优势,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其爱上运动、享受运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悦”运动的出现,为现阶段学生运动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体育教师课程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通过对现阶段学生体质、认知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努力优化体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完善教师队伍工作内涵,使其为学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