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1-12-30徐尚德

南方论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江牧民畜牧

徐尚德

(中共玉树州委党校 青海玉树 815099)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经济活动扩张的影响下,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问题日趋严峻,脆弱生态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齐驱共进是确保持续发展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然而,三江源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现实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1]。近年来,经济发展压力促使人们加剧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因此,三江源地区生态状况逐年恶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故而,基于生态脆弱前提下研究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人类活动、环境演化、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共联关系,有助于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最终实现该地区生态管控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协同发展的目标。

一、三江源地区脆弱生态分析

(一)三江源地区地理生态概况

三江源地区面积约37 万平方千米,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于高原寒温带,包括保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内以山地地貌为主,具有大量冰川雪峰、湖泊沼泽,并孕育出长江、黄河及澜沧江这三条中国著名的江河。特殊的高寒生态环境导致三江源地区形成了包含稀有动植物种类的独特生态环境体系,是不可多得的具有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天然博物馆和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基地。因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既关系到全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经济建设,也关系到世界生态安全[2]。

三江源地区拥有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江河之源,具有巨大的淡水输出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大的产水区。同时,三江源地区的自然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等特点,多种高原特有珍稀物种在该地区得以保留,因此,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储备水源等多种功能,是亚洲气候的主要启动和调节区。而且,三江源地区高原山峰的动热力作用还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对世界生态调节具有重要影响力[3]。

(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

从降水量来看,三江源地区逐渐干旱化。近几十年来,包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澜沧江流域在内的三江源地区平均降水量约为500mm,但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整体趋势。该地区1 月到7 月的降水量逐渐增加并在达到最大值后,从7 月开始逐渐减减小,直到12 月。从空间分布来看,三江源地区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比如,久治县的平均降水量为750mm,而玛多县的平均降水量为300mm。从蒸发量来看,三江源地区近50 年来的蒸发量呈减少趋势,但是趋势并不显著。从气候变化来看,三江源地区逐渐暖化。三江源地区的温度上升趋势明显,相比于1960 年,该地区平均气温增长了约1℃。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冷季平均温度和暖季平均温度分别上升了0.8℃和0.5℃,由此可见冷季温度上升更为显著。近几十年来,随着高原气候的急剧变暖,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减少明显,这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比如,80 年代的黄河源径流量约240 亿立方米,如今的黄河源径流量约150 亿立方米。

(三)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三江源区是青海省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地区,已经有一半左右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产草量和优质牧草比重的明显下降是草地退化的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由于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部分冰川开始消融,雪线显著上升,又因为降水减少,因此三江源地区湖泊和河流出现萎缩甚至干涸,大量湿地沼泽消失,最终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储备明显减少,土壤湿度显著下降,表现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沙化草地面积约5700 平方千米,并且沙化速度逐年加剧,进一步导致该地区的水资源储存能力不断下降。生态环境破坏和人为干预是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生物物种分布区域变小,物种种类和数量锐减,多种稀有动植物物种消失等都是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表现。同时,由于天然草地退化,鼠害发生周期变短,规模扩大,危害日益加重,从而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二、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江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在2018 年,青海省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整体规划,其核心目标就是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展基于生态资源的新型产业,并且以国家公园规划为基准,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国家公园的特色化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发展主要覆盖玛多县、治多县、杂多县和曲麻莱县。这些都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存在社会发育程度较低、产业基础较差、产出总量较小等问题;同时这些地区的主要产业是传统畜牧业,并伴随着较为落后的旅游业、手工业和生态畜牧业。随着国家公园建设等措施的不断落实,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生态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和中藏药产业也都得到了发展。

草原补助政策的提出和落实对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该地区的草畜平衡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对该地区的生态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建设,以及“股份制”“大户制”等多种生产模式的提出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让畜牧业朝着组织化、统一化的产业链方向不断进步。因此,继续发展壮大生态畜牧业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三江源地区现有生态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三江源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包括生存环境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增长过快等。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温度低、空气稀薄、降水量小、风速大、风沙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恶劣环境条件并不利于人类长期居住,也制约了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江源地区地形复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因此三江源地区内部畜牧产品输出不畅,外部商品输入困难,严重阻碍该地区经济发展。三江源区文化教育水平落后,教育普及率很低。一方面,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学校办学投资大,成本高,效益低,难以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居住地分散且不稳定,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等原因也是导致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重要因素。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该地区劳动力素质较低,大部分牧民仅能进行放牧等简单工作,缺乏足够的经济建设人才。与此同时,三江源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建设资金不足,财政赤字大,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

三江源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物质文化需求大幅增加,但受限于落后的经济水平和单一的经济结构,该地区人们只能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部分地区资源利用已经超过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的极限,加上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等原因,不仅牧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还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产生。

三、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一)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理论

传统发展路径通常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考虑生态环境,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纯生态建设发展路径,欠缺经济发展方面的考虑,只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这两条路径都不适合三江源地区的发展实际,只有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才是最适合三江源地区的发展路径。

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稳定增长和生态良性循环,这受到人口、投资、需求、管理、基础设施、制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首先要从计划性扶持转变为政策性资助,建立基于法律制度框架的创新型制度;其次要在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发展多类型生态产业,实现产业互动;最后要划分区域,对局部区域进行重点经济建设,帮助局部困难区摆脱经济困境。

(二)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机制

三江源地区特殊的现实情况决定,该地区只能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合理发展经济。首先,三江源地区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努力开发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区域生态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改造。其次,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经济建设,可以利用社会投资、融资等方式实现外资引入,通过多元化经营,协调生态补偿与利益之间的关系,驱动公众积极参加经济开发和生态建设。然后,加强三江源地区通信设施建设,推动通信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为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技和信息支撑。最后,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经济同步建设发展过程中,三江源地区要综合生态与经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决策,通过区域合作、互动与扶持,建立区域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策略

(一)推动畜牧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产业,需要具备充足的畜牧资源。三江源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畜牧业产业链的发展是其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经济的基础,因此在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要紧抓“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契机,鼓励牧民群众建立和发展有机牧场,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全面发展。推动畜牧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由企业提供生产技术,由合作社完成资源生产与加工,从而构建一体化的有机生产技术体系。以目前的规划来看,三江源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叶格乡、阿多乡、昂赛乡、扎河乡、黄河乡为主体的有机畜牧产业发展基地,而进一步加强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推动畜牧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基础。

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产业,需要延长畜牧产品的产业链长度。在拥有充足生态畜牧资源的前提下,可以建立从当地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市场,以需求带动畜牧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同时,当地的畜牧产品加工产业还需要从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通过生产出具有高档次的特色畜牧产品,提升地区品牌知名度,增加畜牧产品加工产业的生产价值,促进畜牧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比如,在考虑周边交通和劳动力条件下,当地畜牧产品加工产业可以扩大畜牧资源保鲜、储藏、分级和包装等基础设施的规模,以乡镇周边或密集人口聚集地为基础点建设加工企业,推动畜牧加工产业朝着精加工综合产业链方向发展,从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链。

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产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商贸物流体系。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三江源地区缺乏完善的交通规划布局和完整的物资流通渠道,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经营模式,提升当地商贸流动性是提升该地畜牧产品加工产业水平的首要任务。结合已有合作社-企业联合模式,建设区域性的市场体系,将合作社和乡镇的商业市场联系起来,推动综合化、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的畜牧产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同时,冷链物流体系也需要加强建设。通过改变物流模式,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当地和周边地区之间的商贸流动性,从而扩宽畜牧产品市场,实现以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推动生态实验县建设

三江源地区必须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建设,而生态保护必须通过广大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与教育,让牧民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群众成为最终受益的群体。通过充分宣传与引导,让三江源地区牧民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人和执行者,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鼓励牧民根据当地特色大胆进行生态经济创新,开发特色饮食和特色娱乐活动,吸引外来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建立三江源开发特区,以一县为试点,率先采用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如有成效则将此模式逐步扩展推广到整个三江源地区。当然,政府可以在金属、矿业等领域出台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三江源地区群众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推动牧民新职业发展与转变

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的生态畜牧产业,是畜牧业的创新,也是牧民这一职业的创新。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同时,要对牧民进行培训教育,转变牧民传统思想,从而培育出适合生态畜牧产业要求的新型职业牧民。开展牧民职业评定是三江源地区推动新型牧民培育和发展的一条创新措施,对促进新型牧民职业发展,树立新型职业牧民典型代表具有重要意义。培训新型牧民的同时,还可以推动民族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部分牧民是拥有传统手艺的手艺人,开展振兴传统工艺的计划,保护、传承、发展传统工艺,既可以延续传统文化,还可以开拓当地手工艺市场,推动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手工艺产品还可以和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旅游产业开拓手工业产品市场,同样以需求带动发展,可有效促进三江源民族手工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五、结论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战略地位;同时,当地生存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严酷,生态十分脆弱。出于经济需求的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三江源地区生态状况持续恶化,人口、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三江源地区急需提出积极的创新性改革措施以确保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基于源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本文从三江源地区的脆弱生态和落后经济入手分析,探讨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提出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包括推动畜牧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生态实验县的建设,推动牧民新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产业,以及依托科技和立法推动生态建设等五条措施。上述发展策略从三江源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对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三江牧民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