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及其干预

2021-12-30张海新

科学咨询 2021年2期
关键词:麦克显性自闭症

张海新

(甘肃省会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甘肃白银 730700)

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儿童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表现为“外显性的”和“内隐性”情绪行为障碍。“外显性的”情绪行为有哭闹、伤害自己、攻击他人、破坏财物、喜怒无常等等。“内隐性”的包括抑郁、焦虑、愤怒等。本文主要从外显性的情绪行为入手,来分析并帮助情绪障碍的儿童得到及时的调控和矫正。

一、孤独症儿童外显性情绪问题的表征形态

有些外显性情绪行为虽然与公认的儿童行为规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但不涉及他人的生活和利益,不必太惊恐,也不用刻意去干预。而有些外显性情绪行为却扰乱公共秩序,对他人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令老师和家长都头疼不已。有些自闭症儿童在公交车上推搡别人,大声尖叫;学校里攻击他人,课堂上乱跑,撕掉别人的书本等。这种情绪行为就必须被干预和调适。

许多情绪行为问题都有它内在的功能。有时,自闭症孩子会毫无征兆地嚎啕大哭,令家长摸不着头脑,焦虑不已。美国ABA 工作坊的一位周老师遇到了一个叫麦克的孩子,每当家长在前面开车时,他九岁的自闭症孩子就在后面座位上大喊大叫,指挥车的方向。“左转”“右转”“直行”“停”……他的指挥往往出错,如果爸爸不听他的方向,他就会哭闹,因此爸爸就去找分析师。经过跟踪观察,结合家长的回忆,分析师发现麦克是一个十分强求他人注意力的孩子,尤其是当车上只有他和司机爸爸或司机妈妈两个人时,司机顾及不到车后的麦克时,孩子的吼叫和哭闹像中了魔。和课堂上一样,而当老师给予他“一对一”的注意时,这种“中魔”的行为就几乎不发生。我们从ABC 的原理来分析“情绪行为”,不难从中找出解决办法。从行为的功能上看,麦克强烈要求获得父母和老师的注意力,因此大喊大闹,最后往往会很快得到他想要的关注。

一个学生家长曾经说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她说,孩子李婷每天上学前就开始犯病,肚子疼得要命,然后就上不成学了,但在下大雨的几个早晨孩子都好好的。从行为的功能上看,李婷上学前“肚子疼”,是要极度地逃避去学校。她知道在大雨天是不能去上学的,她就不需要逃避上学了,她“肚子就不疼了”。

这两个孩子的哭闹和假装,一方面体现了他们行为的功能,获得注意力或逃避任务。但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内在的积极的动机和社会互动。因此。如果把这个机会转变成对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和服从规则训练的机会,不失为良策。因为这些孩子或许是难以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想法,才导致了情绪行为问题。

二、孤独症儿童无法控制自己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

导致孤独症儿童不能很好控制情绪的原因,除了寻求关注和有意逃避,满足需求,试探别人态度等。有些自闭症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头发。有的孤独症儿童情绪波动大,难以自控,与大脑的调控能力有关,也和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功能有关。

生理条件方面,自闭症儿童认知不够,认知过程和认知方式不协调,负性情感体验强烈,往往会选择攻击性行为,极端行为来掩饰挫折。比如,想要巧克力蛋糕、午睡没有睡好、内衣上的商标等等都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

心理条件方面,需求没有被满足;环境中存在干扰物;父母娇惯;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欠缺;试探老师的脾气或性格等。根据笔者的经验,有的小孩没有与老师相处的经验,他通过试探的方式看看你的处理情况,这是考验老师的时候。他会用故意的行为,擤鼻涕,打头,哭闹等方式。这时老师要坚持原则,假装严厉,一哭就治,让他知道他那样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逐渐地,他的行为就得到惩罚,最终达到消退。

三、孤独症儿童异常情绪应对的策略和技巧

(一)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适当发泄

我们可以给他说“你现在好生气好生气。我一定想办法帮你”等;帮孩子说出他闹或哭的原因;大胆说出我们的几种猜想,让孩子对号入座,击中要害;也可要适合使用社会性奖励的办法,紧紧拥抱、摸摸头、拍拍手等。给予情绪发泄的管道,让他“一次哭个够”。

(二)配合行为做出调整,事后再现情景来教育

比如,有一次,我的小孩把广场舞大妈的音响掀翻了,我当时向他喊了一句,就处理了这个事情,然后回去取来一根棍子,把他拉到原处,说教、惩罚,让他体验不快,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我看到一个视频,自闭症女儿在老师办公室突然哭起来。原来妈妈坐在了白色凳子上,他平时在家很刻板,只允许妈妈坐黄色凳子。这时,妈妈发现旁边有个黄色凳子,坐了过去,女儿立即不哭了,妈妈身处特殊场合不易矫正孩子行为,只能调整。再比如在街上或人群聚集地突然发生情绪失控,在此时应该适当退让,等情绪稳定了后,再让他知道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不好的后果,惹别人讨厌、惹妈妈生气,又赔了钱。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3]。

四、结束语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与自身的生理心理有关,干预起来比较费劲,但并不意味着不去干预和管理了。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学会表达情绪,学会自我改善和管理情绪。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发脾气”的行为表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对事物或事情有了需求,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一定角度看是好现象,消极情绪也是孩子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

猜你喜欢

麦克显性自闭症
1/2的魔法
小王子
生活很艰难,但你被爱着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猜猜我有多爱你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