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的开展

2021-12-30刘玉彩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服务

刘玉彩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中心幼儿园 广东广州 510000)

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技能和知识。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吃饭等,这些都属于自我服务能力。拥有自我服务能力的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有利于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对幼儿未来长久的学习生活助力良多。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园教育需要彻底摆脱过去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和不科学的教育理念,本着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来进行教育改革,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贯彻到幼儿每一日的生活课程中。

一、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的安排对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课程即生活,课程中的一切是生活中的一切,生活中的一切也可以是课程”。同样,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的构建也来源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从幼儿清晨迈入幼儿园开始,包括幼儿的用餐、午睡直至离开,这中间的一切时间和一切内容都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一切教育资源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其教育理念就是将幼儿的一举一动融入到生活里,并将生活常识和技能贯彻到幼儿园教育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幼儿的行为、思想和语言,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1]

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的安排不仅可以培养与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而且有助于幼儿园教育完成教育改革,使幼儿园教育更加综合化、生活化以及整体化。如果说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的安排是一个整体,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那么,幼儿园的教育也应当是一个整体,只有相同的教育目标才能保证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真正达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作用。

二、目前幼儿园教育中影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因素

(一)缺乏质量取向的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

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影响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目前,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特别是在生活环节与其他活动之间存在衔接和过渡断裂的情况,缺少经验上的互动联结。在教师日常组织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容易被忽视,其核心经验也被严重边缘化。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教育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力的契机。基于质量取向的一日生活课程下,班级的一日生活课程的合理安排和教师的随机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和主动性较低

由于受时代背景和幼儿家长育儿观念的影响,幼儿园的大部分幼儿都十分习惯于接受教师的照顾,而不会去思考自己能动手做些什么。幼儿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习惯了大包大揽地照顾幼儿,总觉得他们年龄太小做不了什么。如此下来,幼儿家长不仅错过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机,而且让幼儿形成了被人照顾的习惯,这给幼儿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三)部分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幼儿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与水平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幼儿也是第一次做幼儿。幼儿不清楚自己在每个阶段做什么才是正确的,幼儿家长也不知道在幼儿不同的阶段该进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经常看到五、六岁的幼儿每天还需要家长喂饭、抱着睡觉等。有些幼儿因为习惯了在家“小公主”“小王子”的包办式生活,所以在幼儿园随便发脾气,甚至还会对其他的幼儿和教师动手。由此可见,幼儿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2]

三、幼儿一日生活课程的安排对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建议

(一)在时间上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课程

在过去的幼儿课程安排中,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幼儿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然而,幼儿在实际课程中状况频发。幼儿教师运用的教育方式局限太多,再加上幼儿本身就不是能够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的年龄。因此,幼儿教师应从时间上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课程,取消对幼儿学习、玩耍的条条框框,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中。

例如,幼儿园会给幼儿提供一日三餐,以前教师总是怕幼儿被食物呛到或者把食物撒得到处都是,因此,不允许幼儿在用餐时讲话。教师严厉的管教会让幼儿心情不悦反而无法正常进食。众所周知,幼儿是教师越不让他们做什么就越要做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允许幼儿在吃饭时说话,可是,一定要把嘴里的东西慢慢咽下去之后才能开口,说话的声音不能太大,也不可以离开椅子和餐厅。这样,幼儿在潜移默化之间既能愉悦地进食,又能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如此以来,幼儿在其他场合吃饭时也不会大声说话、随便乱跑,教师也达到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目的。

(二)从环境上有效创建幼儿的一日生活空间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建符合自由活动与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良好空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幼儿园应当从环境的区域创设上来为幼儿开辟出适合他们展现个性与自我的空间,用更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来促进幼儿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发展,从环境创设方面来培养与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中的任何环境都能成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区域。例如,在午睡环境中,只要幼儿睡醒后能够自己穿上鞋子和衣服,教师就会在幼儿的名字后面画上一朵小红花。在餐厅吃饭时,可以自己独立吃完饭并且不用教师帮助的幼儿,可以获得教师的一朵小红花。在美术区域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画画,或者用橡皮泥捏出小汽车、小蝴蝶等。在益智区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积木进行分类、整理,以及串珠子、拼图、找出图片对应的玩具等。在游戏区域,教师还可以陪幼儿一起玩过家家、捉迷藏等游戏。总之,教师要多利用幼儿园环境的区域创设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可教育资源。

(三)从心理上把握幼儿的一日生活课程效率

幼儿的心理活动其实很有规律。一般来讲,幼儿早晨刚入幼儿园会心情低落,午饭之前情绪高涨,午饭后神情困倦,午休后是他们一日中最活跃的时间段。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合适的时间带领幼儿做合适的活动,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效率。

例如,晨间幼儿心情低落,教师就设置了礼仪问好的环节,让幼儿之间相互问好,给他们互相交流的空间,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午餐时幼儿情绪高涨,教师引导幼儿注意用餐礼仪,向幼儿介绍今天的食物有哪些,对他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逐渐改善个别幼儿的挑食问题。午睡后幼儿精力充沛,教师带领幼儿排队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认识花草、标志等,让幼儿养成仔细观察环境的习惯。[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和课程安排都以幼儿的成长发展为主。幼儿园应挖掘一切的教育资源来为幼儿创设更好的生活环境,给予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幼儿园教育要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这一目标贯彻到日常的课程中,让幼儿在一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快乐游戏、轻松学习,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突显出幼儿在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主要位置。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服务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