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的认识

2021-12-30李玉琼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职幼儿教师体育教师

李玉琼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福建福州 350117)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的内涵

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是指幼儿园聘请体育教师定期入园专门开展除早操活动外的体育教学[1],包含但不仅限于专项体育训练。比如:篮球、足球、体操等。目前,幼儿园专职体育教师多数以外聘教师或者与第三方教育机构合作进入幼儿园定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二、体育教学“专职化”的产生因素

(一)幼教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素养低

目前,幼儿园仍然处于幼教师资不足,教师教育素养低等局面。有研究指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到2021年,学前教育还需补充335.59万名教师。因此,目前的幼儿教师数量远远不够。2016年,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仍较低,专科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占大部分,高达78.81%。[2]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仅占61%。虽然,幼儿教师持证人数逐年递增,但幼儿教师专业程度仍显不足。在幼儿教师师资数量不足、师资水平较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部分幼儿园为增加师资数量,减轻幼儿园教学压力,逐渐开始吸纳非学前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其中,也包含体育教师,为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生长提供土壤。

(二)理论研究助推幼儿园体育教学导向“专职化”

笔者在知网上检索“幼儿体育”,搜索到相关文献1554篇,按主题相关降序排列,阅读并整理前50篇文献发现:1.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40篇,期刊6篇,关于“幼儿体育”研究的硕博士论文居多,说明其研究有一定的深度。2.大部分文献作者为体育学相关专业,而学前教育学相关专业较少,说明体育领域更为关注幼儿园体育的发展,为体育人才进入幼儿园探析可行性与前景。3.大部分文献内容均有涉及当前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存在师资数量不足、教师体育素养低,并呼吁吸纳体育专业人才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多数体育学专业的研究人员认为,体育人才进入幼教领域既可以解决体育人才过剩及幼儿教师师资不足等问题,也可以促进幼儿园体育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关于幼儿体育的理论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幼儿园体育导向“专职化”发展。

三、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观察发现,当前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出现以下较突出的问题:

(一)园内体育教师的兼任比率高

当前,具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幼儿园,体育教师多来自园外,由体育高校在校学生、体育机构教练、小学体育教师等兼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需在幼儿园实施全面的教育活动,”自然也包括体育教学活动。[3]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专业,由其培养出来的教师担任园内体育教师是本职,并非兼职。

周起煌对武汉市A幼儿园的调查指出,幼儿园为缓解该园男教师短缺的局面,聘请6位兼职体育教师,他们均来自同一所高校的在校学生。[4]

姚建军对长沙幼儿园专职体育教师的研究发现,长沙市16%的幼儿园聘有专职体育教师,且这些体育教师多数是中小学体育教师、高校体育专业在校生或园内安全管理人员。[5]

王程程对幼儿体育教师师资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其研究结果表明,有部分幼儿园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将幼儿园体育课程外包给第三方培训机构,该机构的体育教师多数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幼儿教学方面存在专业性不足。[6]

(二)专职体育教师“专业”性不足

外聘的体育教师多是体育专业毕业,体育专业性较高,但幼儿教育领域专业性不足。主要表现在:1.他们对幼儿教育、幼儿生理及心理等知识了解不足。2.专职体育教师资质良莠不齐,多数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把握不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健康”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7]然而,专业体育的教学重点侧重于体育动作的练习和体育技能的习得。因此,体育专业教师在开展园内体育活动时,容易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把握不清。4.他们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熟悉幼儿专业术语,与幼儿交流及调动有困难。[8]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敏感期,幼儿对词意的理解需借助外界环境,多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来帮助理解词意。体育教师因不了解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特点,仍采用中小学吹哨子、下达口头指令的形式,且口头指令多为专业术语,为幼儿理解词意造成困难,既影响实际教学活动,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专职体育教学呈“小学化”倾向

具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幼儿园,一般采取一位体育教师负责多个班级的体育教学,每周每个班级在规定时间内开展1~2次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采取“教、学、练”的模式,对整个班级采取统一的训练,严格要求动作、队列整齐,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相似。这种“流水线”“机械化”和“训练式”的体育教学,也许对中小学学生的体育动作与技能的习得有很好的效果,但并不适用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有部分第三方教育机构在课外组织幼儿体育比赛,并对比赛结果进行排名,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幼儿体育具有竞争性,虽会鼓舞取得名次的幼儿参与幼儿体育,但也会打压比赛结果不理想的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个幼儿身体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采用集体统一教学,使幼儿的需求、兴趣和探究、表达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专职体育教学模式既背离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也使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

四、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的影响

幼儿园体育是幼儿教育的下位概念。因此,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解读不能脱离幼儿教育的范畴。当前关于幼儿体育方面的硕博论文研究多数是从体育学角度出发,来评判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显然有失偏颇。从幼儿教育看,体育教学“专职化”对幼儿园、园内教师及幼儿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不利于达成幼儿园体育教学目标

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涵义,不同领域对此理解各有不同,体育学界与学前教育学界对此产生分歧,更是早已存在。[9]学前教育领域将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称为体育游戏。幼儿园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其体育运动的兴趣。[10]专业体育的教育目标注重基本动作的练习与体育技能的获得。因此,聘请未接受学前教育相关知识培训的体育教师,开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不利于达成园方体育教学目标。另有学前教育学者认为,当前幼儿园早操活动、韵律游戏、户外活动等足以满足幼儿体育发展的需求。

(二)影响本园教师实现专业更新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具有生活化和综合性的特征,各个教学活动相互融合、渗透,并非像小学教育阶段实行分科教学。幼儿园体育教学“专职化”即由外聘体育教师专门负责,甚至“垄断”园内体育教学活动,而本园教师负责开展其他活动,将体育从其他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幼儿园教师需具备综合各种教育内容的能力。其中,包含开展体育教学的能力,而“专职化”体育教学活动使本园教师逐渐脱离体育教学。长此以往,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更加薄弱,更不利于本园教师开展全面的教育活动,影响园内教师实现专业更新和发展。

(三)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很多幼儿完每周开展一到两次体育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与小学教育相似。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使体育教师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少,不利于体育教师了解各班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也不利于培养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对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加了一些困难。另一方面,每周一到两次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幼儿身体锻炼的效果不佳,也难以达到幼儿阶段所需要的运动量。“流水线”“机械化”“训练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专业的比赛不利于养成幼儿体育运动的习惯,也不利于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甚至对体育活动产生厌烦的情绪。有研究者指出,幼儿园阶段发展粗大动作技能是重点,建议多做游戏性的活动项目,避免运动技能的训练。[11]幼儿通过适当的身体运动,不仅可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还可从运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心理能健康发展。[10]

猜你喜欢

专职幼儿教师体育教师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