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管控路径分析
2021-12-30邱淑凤
邱淑凤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东营 257335)
一、相关理论
(一)穷人经济学视角:西奥多·舒尔茨在1979年提出“穷人经济学”理论。从广义上来讲,其是为“穷人”提供利益和保护的经济学。地摊经济是由一些收入较低的人群发展起来的,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额外或者主要的收入保障。这也为“穷人”提供了一条生存和获取利益的途径,是一种穷人的经济。
(二)社会学视角:社会学主要是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不只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地摊经济作为底层人民生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能支撑起一个家庭的温饱,缓解就业压力。
(三)公共政策学视角:公共政策学是指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以提高公共政策质量为目的,进而改善公共决策系统的一种理论。地摊经济涉及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历史、人文等多层面社会问题,因此,从公共政策角度探索地摊经济的管控路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1]
二、地摊经济现状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活化分子”,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激发城市内生动力,释放无限价值。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多省市出台政策放开“地摊经济”,为流动商贩经营提供便利条件,增加城市的烟火气。地摊经济的具体现状如下:
(一)地摊经营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等群体为主。首先,进城务工农民。其次,城镇人口中的无固定职业人群以及下岗工人。第三,大学生或者有创业打算的新型摊贩群体。
(二)地摊商品品种多样且丰富,利润弹性较大,易获得微薄利润,但获取丰厚利润较难。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地摊商品品种极其丰富,商品日流量多,利润空间大,但存在获大利难的问题。
(三)地摊经济就业门槛低,对进入人群的基本要求比较低,发挥着就业“蓄水池”的作用。它跨越了就业人群年龄、学历、时间等多因素的限制,以就业门槛低、成本低、形式灵活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就业者,能够有效增加就业岗位。[2]
三、地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制度不全面。地摊经济虽然有政策支持,但一直是我国城市经济的灰色地带,在实际的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差异。措施不配套,工作方法不得当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冲突事件的形成,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环境卫生投入压力增大。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和政府对人群密集场所采取的防护和防控措施较为严格,对摊贩以及个人的防护要求也很严格。因此,恢复地摊经济以后,其所面临的场所环境卫生状况是一个大问题。
(三)交通秩序易混乱。虽然政府部门在地摊经济开放后,划定了某些区域作为相应的场所,但由于“地摊”的便利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小商贩的数量增多,很多人在规定区域内可能没有较好的位置,就容易在区域外进行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者还会引发交通事故。
(四)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在经济利益面前,有些商贩可能会采用廉价的、劣质的原料制作食品,容易与消费者发生冲突。这会大大增加市场监管的难度。[3]
四、地摊管理方式的变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
1.制定符合需求的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对于疫情防控期间摊点的检查和监管,有关部门开始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条例。在管理过程中,有关部门不仅要引导商户依法合规经营,还应该引导消费者的正确、文明、合理的消费观念,逐步实现依法监管、合法监管、人性监管,做到有“人情味”的管理。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管理费用投资力度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是保证地摊经济有序开展的基础。面对突然放开的地摊经营,有关部门可以利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把社区登记与城管职责适当融合,充分发挥 “市场微网格”作用,为区域“地摊经济”解除后顾之忧。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严把卫生防控关,保障人民健康先行
特殊时期,特殊要求。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要与负责社区登记的网格员及时进行对接,专门划定区域从事地摊经济,配套一些基本设施的同时,为进入夜市的商户办理摊点证,要求餐饮摊点的商户提供身体健康证明,发放《食品安全监管告知书》,并督促经营者填写《食品安全经营承诺书》等。
2.疏导交通秩序,畅通安全通道
交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城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指定专门区域开办“夜市经济”的方法,要求摆摊设点在规定线内进行,不得占用盲道,同时减少商贩妨碍交通事件的发生。构建社区—网格监管一体化的模式,可以做到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高效管理体制。[4]
(三)健全商品产品质量监管
地摊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成本和流动性,也决定了其经营产品多为低质量型。因此,政府的监管更要侧重于对商品质量的监管。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缺乏诚信的商贩进行清除,坚决不能让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恶性事件发生,要从整体上提升地摊商品的水平和质量,让人民群众在地摊经济中找回充满温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