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实施“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实践研究
2021-12-30姜巍房璐
姜 巍 房 璐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程评价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现行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过于简单,仅体现体育课上的成绩,以技能考核为主,扼杀了好学生的进取心,也阻碍了身体素质较弱学生的上进心。各大高校也相应出台了很多考核体系和模式,重视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情意表现及进步幅度,添加学生自评、互评等环节,使得考试模式多样、全面。然而,考试体系庞大、繁琐,且不易操作,无形地给一线体育教师增加了工作量。逐渐地,考核就又被打回原形了。
二、“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架构及实施
(一)构建公共体育课程“523”考核体系
学校体育不仅是体育课,还有体育文化、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习惯及养成等。这些放在一起,使得体育更有活力,担负的责任也更多。体育考核也不仅仅是体育课上的考核,还应该包括体育行为、体育参与、体育进步幅度等。综合全面的考核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真正理解和向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大体育的背景下,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把体育课程考核分成三部分:体育课技能考核(50%)、国家体质健康测试(20%)、课外体育参与(30%)。
(二)“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组成
“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是全面考量高职类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校学习两年,在外实习一年。体育课共108个学时,学校分别按三个学期或四个学期完成,并且在学校要进行两次体质健康测试。“523”体育课程考核,其中“5”代表的是体育课技能成绩,占总分的50%。体育课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技能的学习和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体育课考试包括学生的技能进步幅度、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以及技能掌握情况。“2”代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整体评估,项目全面,也比较客观。从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能看到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情况,这也是对学生一段时间身体素质的检测。“3”代表课外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占总成绩的30%。体育习惯是需要不断刺激养成的,从最开始的强制、监督,慢慢到指导、引领,最终我们要实现学生自主练习,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让体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1-2]
(三)“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实施
新的体育考核体系,无论怎样花哨,关键在于便于操作和坚持执行。体育课由体育教师掌控,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及时地给予记录和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对体测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在测试过程中也能更认真和努力。“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重点在于“3”。怎样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关键。我校从2017年推动“1+2+4”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针对“阳光体育运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考核细则。三年的时间积累是宝贵的经验。在“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动员了各学生系部,每个班级的体委也担起责任,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不仅如此,我们还结盟了校学生处,学生会负责监督管理制度。体育教师轮流值班制和班级分管制,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全校一盘棋,大家一起为学生身体素质买单,一起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努力。
三、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的成效
(一)实现了体育考核贯穿学生体育教育的全过程
“523”体育课程考核实施后,我们把体育课上、课下相融合,把过程性考核落到了实处。同学们在课上学习体育知识,在课下进行自我练习。更多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能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生活,让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全面,让体育成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重视体质健康测试,提高成绩的准确性、真实性。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自检。体育成绩也就是在这些体育行为养成中实现累加的。
(二)实现了学生体育参与的被迫性向主动性转变
学生之所以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因为缺乏体育内驱力。“阳光体育运动”考核、课外体育表现累计到学生期末成绩,这些做法都是变相地强制学生参加体育,是一种外在的力。然而,当学生从锻炼中感受到快乐,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真正受益时,他们便会形成体育内驱力。“523”体育课程考核实施后,很多学生渐渐喜欢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了,并有了一定的体育参与习惯。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体育锻炼伙伴,体育参与从被迫性转变成主动性,也就是实现了从“你去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3]
(三)实现了所有学生对体育优秀的向往
“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实施后,期末体育成绩不单看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不仅看你健美操跳得多么出色,你三分球多么准确,还包含课外体育参与次数、活动竞赛参加情况、体育进步幅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这样一来,成绩好的学生想拿优秀,也需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必须增加日常体育锻炼的次数;身体素质一般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体育技能,同样也有机会获得体育优等生的称号。这种自我肯定带来很大的认同感、成就感,使学生能提高自我关注,热爱体育锻炼,热爱生活,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教师在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中,无形地就实现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体育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更好的锻炼。体育教学也因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学生对自己身体的重视意识
体质健康测试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每年一次的测试习以为常。因为过程繁琐、战线长,这就导致学生对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够。2014年下发的体质测试文件中关于“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的同学不予发放毕业证”的做法一直也没有实施下去,导致测试对学生的约束力很小。在“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下,成绩好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得到更高的分数;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想因为它拉低体育成绩。学生对体测的重视度提高了,在课外体育锻炼和课上进行专项练习时也更认真。同时,测试项目也更加明确,测试成绩更准确,能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学生也把体质健康测试当做对自己身体素质的一种检测方法。[4]
四、结论与建议
“523”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促使学生认真对待体测,有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重拾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身体锻炼行为。全面、多元的考核内容使更多学生能体会到体育的乐趣,从被迫去做,到渐渐形成自律,找到快乐。“523”体育考核体系只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该体系也应该有所不同。无论什么样的考核体系,关键在于执行和统筹。不断总结和完善,怎样操作更加便于操作、使体系更合理,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研究的方向。为实现学生体育行为养成,让学生懂得运动、会运动,自主运动,快乐运动,是我们体育人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