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思考
——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12-30符早雯赵惠婷
符早雯,赵惠婷,苏 健
(三峡大学 图书馆,湖北 宜昌 4430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甄别与学科专业跟踪服务等方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众多学者特别是高校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教学中利用特藏文献的深度和广度的日趋加大,特藏文献的作用日益彰显[1],而教育部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时,也将“文献资源符合本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有长期积累、独具特色的资源”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量指标。因此,如何推进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馆藏体系的形成、建立特色资源共享的平台,以特藏推广为载体,更好的发挥图书馆资源服务职能,进而推广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塑造和文化价值的传播这一工作便备受各高校图书馆的关注。笔者拟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1 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意义
1.1 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特色馆藏资源与图书馆所典藏的其他文献资源相比往往具有分散性、稀缺性的特点,对于保存、揭示和传播某一地区的文化、科学、历史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的原则决定了它必须以本校学科建设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本校的研究优势,围绕其特有的服务对象和服务任务,有重点地开发、建设某一领域或某一主题的文献信息资源,由此体现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馆藏特色或者是地域特色。这不仅可以让本校的办学特色更为突出,而且还能通过特色文献建设,对馆内外特色学科与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图书馆传统馆藏注入新的活力,更多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度,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事业的加持下,还能极大地提高特色馆藏资源的社会共享度,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竞争力。从制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层面来看,随着文献购置成本的不断上涨,经费短缺、办馆效益不佳是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而特色文献建设不仅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而且还能避免可能存在的重复建设问题,能有效地缓解文献快速增长与经费捉襟见肘的矛盾。
1.2 有利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地方经济建设助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高校有责任为所在地的各方面建设服务,除为所在区域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外,还应该尽力提供各方面的知识服务。地方特色文献作为高校特藏文献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通过对所在地的特色文化资料进行较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评价和整合,进而汇集成内容、结构等方面连续的、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它在为读者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历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的同时,也扩大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这对于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十分有利。从图书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整合:①使得特色文献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有助于地方现有资源分布及利用矛盾的解决;②有利于建设区域范围内全面、系统的文献资源体系,实现地方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使地方传统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更重要的是强化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地方精神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三峡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现状
2.1 凸显特色,特色资源建设初显规模
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三峡大学在教学领域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水利电力特色。近几年,学校围绕重点学科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了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围绕中心学科群展开有针对性的资源建设,既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发挥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功能的价值体现,更是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为此,三峡大学图书馆结合学校学术研究方向和学校所在地地缘文化的特色,根据现存馆藏文献,对不同主题分类的相关资源进行梳理,初步形成了以水利水电、三峡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特藏文献资源系统,同时还收藏了历年来纸质版的三峡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收集了学校教师编写的专著(包括正式出版的图书、作品及其他载体的文献资料)以及社会人士捐赠的相关图书资料,并设专柜加以展示。众所周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所造就的地域文化不但特色鲜明,而且还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更兼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三峡大学图书馆在《2019-2022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纲要》中提到的加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在本馆现有特色馆藏基础上,依托三峡大学文学院及三峡文化研究所的专业优势,结合宜昌地方历史文化的特性,走更专更精的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建设之路。这将极大地丰富三峡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同时也彰显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保护、传承、弘扬地方文化方面的责任和担当。
2.2 脚踏实地,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为中心的馆藏体系建设逐步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三峡大学图书馆依托项目申报等不同的形式,逐步推进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已开发建设了水利水电数字图书馆、武陵地区资源库、工程移民专题库、三峡濒危动植物库、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库等特色鲜明的读者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创新突破。同时,还通过缩微拍摄技术对部分珍贵文献,如:萨凡奇计划、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等资料进行拍摄,并建立了网上展厅予以展示,使其成了三峡大学图书馆数字特色馆藏体系的一部分,在保护珍贵文献和更好的服务读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存在的问题
三峡大学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虽然初见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主要表现在:①特色文献征集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②数字化建设更新缓慢且连续性不够;③对现有特色馆藏的宣传力度不够,在使用性上尚有欠缺。
3 关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一些想法
3.1 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拓宽特色资源建设渠道
资金购买和社会捐赠是高校特色资源建设的两种主要形式,虽然稳定的购买经费为特色文献收藏工作有效、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但作为重要补充的社会捐赠仍然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在正常接受社会团体、作者、收藏者捐赠的图书资料外,还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拓宽特色资源建设渠道。首先,主动对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间团体,逐步建立起地方文献征集网络体系。同时,通过多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民众对地方特色文献征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的热情,依靠社会力量来扩大我们的征集渠道。其次,目前我们原生资源的收藏多以在校教职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宝贵的校友资源。实际上,我们很多优秀的校友著述往往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其作品既能展现学校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又能成为创建校园文化的新鲜元素,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②其作品往往包含了他们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崇高品格,这对在校学生有着无形的启迪和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主动通过校友会这样的社团组织建立起针对优秀校友的有效沟通方式,用以协调相关文献的征集和保存。此外,我们在采集新文献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契机,对埋没在书库的那些珍贵书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发掘,针对确定的特藏方向予以发现和补充。
3.2 “藏”“用”相长,促进特色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特色资源的建设虽然是一项以地域文化、学校特色为依托的创新性文化资源管理工作,但因为受到服务形式单一,资金设备不足,共享渠道不畅等因素的掣肘,导致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其他馆藏文献一样出现了不足和闲置并存的困境。如何使这样的状况得到真正的改善呢?①要把深入调查、了解读者的需要动向常态化,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运用传统的编排法、综述法、组合法对我们现有的资源予以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尽可能地剔除对读者有误的信息,力求为读者提供有较高科学价值的优质资源,帮助读者增强利用特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②要“迈出书海,走向社会”,主动与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联系,参与到他们的学术论坛、实物展览、专家访谈,甚至是广场活动之中去,为民众搭建一个深入了解、利用学校特色资源内涵的平台,再通过他们的反馈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特色馆藏。以利用促收藏、以开发促利用,形成收藏与利用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馆藏特色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4 结束语
对于地方高等学校图书馆而言,特色资源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都无须赘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困难、总结经验,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切入点,在收藏资源的“精”与“准”上下功夫,主动寻求多方合作,积极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成果,确保特色资源的独特性、专题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并以特色资源为载体,通过“有形”资源的推广,促进“无形”文化的传播,在切实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使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