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21-12-30李岱,汝萌
李 岱,汝 萌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文献信息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依然强调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1]。作为阅读推广工作当之无愧的主阵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讲座展览、演讲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2019年4月23日,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共同发起了“服务全民阅读,共创美好生活”——中国图书馆界4·23全民阅读活动倡议,3 039家图书馆响应倡议在全国同步开展了同城共读、扫码看书、中华传统典籍阅读竞答等系列活动。总体来看,全民阅读服务蓬勃开展,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而图书馆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十四五”到来之时,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出阅读服务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1 我国全民阅读现状
阅读推广策略能够行之有效的前提是了解国民的阅读现状,2020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调查从多个角度呈现出了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总体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整体阅读量增长不明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与上一年相比,图书阅读率从59.0%上升到了59.3%,变化不明显。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7.5%和4.1%。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16.33期(份),低于2018年的26.38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33期(份),低于2018年的2.61期(份)。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迭代速度更快的今天,纸质文献的阅读量呈下降趋势,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的传统文献阅读时长仅为19.69min,仅有12.1%的国民每天读书时长超过1h。而与传统阅读方式相对应的数字化阅读发展势头强劲,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由76.2%上升到79.3%,尽管如此,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也仅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总体来看,虽然国民的数字媒介接触率上升,但人均阅读量和阅读时长均呈下降趋势。与上一年相比,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仅提升了0.3个百分点,阅读量增长不明显。
1.2 数字阅读率逐渐赶超纸质阅读率
虽然数字阅读率呈上升趋势,但传统文献阅读依然不容忽视,调查显示仍有36.7%的人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即便是从网络上寻找阅读资源,也有0.9%的人“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但总的来说,数字化阅读轻便、可碎片化、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快生活节奏的信息社会中有明显优势。虽然我国人均电子书阅读量有所下降,但有声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9年我国有近三成(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且与去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半数以上(16.2%)的人选择移动终端的App作为听书途径。应用商店中的听书App种类繁多,其行业发展状态也与调查结果互相印证。例如,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喜马拉雅听书社区”App拥有超过6亿的手机用户,该App以“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为使命,是一个包括有声书在内的专业音频分享平台,并且建立了“A+有声出版平台”[3],负责全站大量有声书、媒体资讯、亲子读物的制作和分发。除了这样专业的音频分享平台,还有许多广播电台、阅读平台也内嵌听书功能,例如“蜻蜓FM广播电台”中可以听到经典评书、“番茄小说”和“微信阅读”除文字阅读功能外,还可以切换成听书模式。与数字阅读领域蓬勃发展的听书热潮对比,传统文献阅读领域并没有明显的增长点出现,总的来看数字阅读率将逐渐赶超纸质文献阅读率。
1.3 深度阅读行为占比偏低
虽然国民数字媒介接触率上升,但在我国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的调查中,互联网的娱乐功能明显占据重要位置,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的人最多,有60.2%。另外“看视频”“网上购物”“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也比较受欢迎,分别有56.9%、45.8%、39.2%的人将其作为网上主要活动,“网络游戏”和“即时通信”也有26.7%和20.1%的人选择。身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有59%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活动之一,有30.3%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活动之一,但通过互联网功能“阅读网络书籍、报刊”的人仅有20.5%。在纸质文献和电子书阅读量不断下降的趋势下,国民的网上活动也以娱乐休闲项目为主,总体来看,深度阅读行为占比偏低。
2 推进全民阅读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国民信息素养偏低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就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能力”[4]。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的含义不断演化,到今天,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指在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5]。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信息的发生源和传播途径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与传统社会不可同日而语,信息的传输渠道多种多样,信息的传递随时随地在发生,如何避免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信息,排除冗余信息,并且提高信息获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新时代国民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一项针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的读者信息素养调查研究[6]中发现,大部分读者对信息有较强的敏锐度,他们大多时候(70.9%)都能注意到新的信息,并且多数时候(83.1%)会主动查找所需信息,有97.9%的人会选择利用互联网作为查找信息的主要途径。但能够熟练从大量信息中快速搜索出所需信息的人只有42.8%,并且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时效性的人也未达半数(42.8%)。另外,有近三成的人(28.5%)并不能对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欺诈信息以及违法信息有效辨别。总体来看,我国国民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意识较强,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较为欠缺,眼花缭乱的数字产品和无孔不入的数字化信息蚕食着人们不多的时间和精力。
2.2 快餐文学盛行
周国平先生粗略地将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被形容为“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只是外表像书罢了”“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7],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快餐文学”。每个时代都有快餐文学,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时代的快餐文学迅猛生长,甚至隐隐有了压过经典文学的势头。这与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的改变、压力的增大、日复一日地疲惫都驱使着人们去寻找一些快乐的事,在多种娱乐中,读书显然是比较简单的解压方法。经典文学的趣味性不强,而快餐文学通常以其极强的易读性,直逼心灵的故事情节,适读的篇幅等特点获得读者青睐。这些网络作品可以轻易地满足在现实生活中饱受挫折的人的内心欲望,如对爱情的憧憬、对成功的渴望、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等。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就是为了“讨好”读者,它们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远远高于经典文学,但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只追求引起读者兴趣,内容通常格调不高。阅读快餐文学很容易使人感到快乐,但快乐过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只有无尽的空虚。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对待“快餐文学”的态度不应该是一味打压,而是应该思考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快餐”在特色鲜明、口味突出、用餐便捷的基础上做得更加营养丰富,利于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快餐文学并不等同于网络文学,它只是网络文学中的一小部分。中国网络文学是伴随着互联网普及而发展壮大的,它能够一直保持活力,说明这是一种被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学,网络文学正在逐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但同时这也对网络文学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吸引读者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价值引导。
2.3 阅读活动用时占比偏低
阅读通常被认为是丰富精神世界、自我教育的充满正能量的休闲方式,但许多人积书如山,但读书如抽丝,一时兴起购买了许多图书,大多数图书拿回家里却面临着蒙尘的命运,只在下一次偶尔兴起时翻一翻。在信息时代,涌现出太多各式各样的娱乐休闲平台,它们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用户,企图瓜分人们本就不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
2019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8],这是继2008年以来的第二次调查,调查显示除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以外,个人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平均有3h56min,但这些时间大部分被用来看电视、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会交往、听广播或音乐等,其中被用于阅读书报期刊的平均时间仅有9min,其中城镇居民12min,农村居民5min。比较而言,收入越高的群体用于阅读的时间越多,但高收入群体也仅有21%的人有阅读行为,并且平均阅读时长只有20min。这与全民阅读调查结果不谋而合,说明推广全民阅读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任重而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
3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策略
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阅读推广服务的对象是广大读者,在制定阅读推广策略时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想读者之所想,感读者之所感。要让读者愿意在阅读上花费时间,并且享受阅读的过程。这就需要首先唤醒读者的阅读意识,在此基础上激发阅读兴趣,进而在阅读推广服务的帮助下提高阅读质量,并且在制定服务策略时尽量降低读者的阅读成本。
3.1 唤醒国民阅读权利意识
全民阅读理念提出以来,国家层面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地方性的关于保障公民阅读权益的法规也相继出台,全民阅读成了一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作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基础,图书馆应该引导国民了解阅读权利,唤醒阅读意识,从而愿意把时间用在阅读上。
阅读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第三条中明确写道:阅读权利是指市民使用公共阅读设施、资源和设备的权利;市民组织、参与公共阅读活动的权利;市民从事阅读研究、创作的权利;市民的阅读成果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9]。但现实是社会中青少年、老年、特殊困难群体等弱势群体相较于其他公民更难得到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而中西部等公共阅读资源欠发达地区处在经济与精神的双重贫瘠之中。人们习惯于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的花费在看电视、打游戏、休闲娱乐等活动上,甚至沉迷其中,忘记了阅读的乐趣。阅读推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将全社会的阅读意识由引导转为自觉,鼓励人们产生自发的阅读行为,培养长期阅读习惯,创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为此,应该制定以政府为推广主导者,以图书馆为推广主体,以社会力量为重要推手的长效推广策略,通过引导、说服、教育、鼓励等方式将人们从浮躁的娱乐旋涡中带出来,倡导人们认识阅读、积极阅读、享受阅读。
3.2 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在一项对中国知网2003年~2018年与“阅读服务”“阅读推送”“全民阅读”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一万余篇文献中只有122篇以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研究主题。可见国内目前缺少从用户阅读需求角度出发的阅读推广实践研究。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阅读推广服务的重要目标,二者相辅相成,高质量的阅读有助于维持阅读兴趣,而由兴趣引领的阅读,其质量才能有效提升。
在激发和维护读者阅读兴趣方面,很多阅读App进行了服务尝试,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微信阅读”App用户界面友好、注重社交功能、采用书币机制。微信阅读的用户界面简洁大方,使用便利。主要表现在没有广告干扰,阅读时间可碎片化,眼疲劳时可以切换听书模式;社交功能主要体现在用户分享方面,通过微信好友之间的书籍分享既可以获得口碑更好的图书推荐,又可以有效地减轻读书带来的孤独感,同时阅读时长排名能够成为持续阅读的动力;书币机制完美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用户可以利用阅读时长兑换书币,积累下的书币又可以用来买书,形成了一个“阅读——换币——买书”的良性循环。 这些措施充分利用了人们阅读时的孤独感、成就感、荣誉感等心理活动,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国内也有学者力图以阅读兴趣为切入点探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策略,他们根据阅读兴趣图谱的本体模型,构建了以读者阅读兴趣为中心的阅读推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阅读推广内容、发现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推广渠道多样、建立读者反馈机制和创新阅读活动方式的阅读推广服务策略,以此提高阅读推广的效果,促进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10]。
图书馆可以参考上述研究,以使用便捷、提高社交性、建立持续反馈机制为原则制定服务内容。例如,在根据用户兴趣进行针对性图书推荐的基础上,在实体馆中举办读书沙龙、某一阅读主题的交流聚会、针对某一本热门书籍设置留言本等;在线上利用网络平台创建阅读社区,使兴趣相近的读者可以畅所欲言;定期调研读者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建立阅读积分机制,积分用来兑换文创产品等。
3.3 降低图书馆阅读服务使用成本
根据最新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中有78%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或很少,这里的阅读数量应该是一般认知中的读书数量,即深度阅读数量,可见绝大部分国民对自己的深度阅读数量不满意。这其中也透露着一丝无奈。据统计,在0~8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94.3%,家长平均每天花近半小时(24.98分钟)陪孩子读书,个人阅读时间进一步缩减。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国民对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有68.2%的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可见,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国民的阅读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图书馆作为提供阅读服务的主体机构,应该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尽量缩减读者利用资源和服务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例如,大力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阅读服务。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的手机接触时间达到100.41min,遥遥领先于其他数字媒介。在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达到了81.1%,其中79.8%的人通过手机上网,可见开发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阅读服务能够为读者实现随时随地的碎片化阅读提供极大便利。可以考虑优化现有服务流程并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国民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更加简单易懂的服务流程意味着读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资源,图书馆应该不断完善服务的方式方法,降低服务使用门槛,提升服务便利性。也可以考虑借鉴其他便民服务机构的做法,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扩大阅读服务的辐射范围,例如,图书馆可以借鉴超市班车的理念,开设定时定点的往返班车。也可以与外卖平台合作,开展图书借阅外送服务,或有一定优惠补贴的跑腿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应用,人们的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不再单一,但随之而来的碎片信息、文字垃圾、其他冲击感官的多样化娱乐方式也在争相占领人们剩余不多的空闲时间。在阅读推广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推广什么、如何推广,更重要的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使人们爱上阅读、有效阅读、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