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1-12-30吴丽璇
吴丽璇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群石实验小学 福建泉州 362000)
雨果曾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由此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小学生刚刚接触语文的系统学习,往往缺少正确的阅读方式,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对文章中的精彩故事更感兴趣,教师应积极给予鼓励,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阅读中。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在阅读中经常存在一知半解,阅读过后就忘记了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对此,教师应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可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事项,通过科学的阅读方式,学生在阅读过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引导其拓展阅读范围,要在阅读前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营养[1]。
例如,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在学生预习课文前,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阅读中通过问题回想文章内容,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教师给出的问题,学生要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答案,如文章中的主要角色,在这个故事中从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过后学会总结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成果。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立体还原阅读素材情境,加强学生理解
新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出,应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但是把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发思考,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要积极推进学生对课本自发性的思考及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是教学思想和理念,同时需要有实际的教学方法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方式、多角度为学生呈现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2]。
例如,学习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此类缺乏故事情节的课文通常对小学生缺少吸引力,但景色描写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出文章的环境,让学生能平静心中的浮躁,通过阅读欣赏文章中对春天景色的描写。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教师在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多了起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所描写的春天,为学生还原阅读情境,让学生自主感受文章中所描写的景色,加强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营造的环境自主探究学习,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三、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能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同时能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的《快乐读书吧》,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在活动开展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书,出于什么原因会向其他同学推荐这本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学生之间的分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自主阅读。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新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文章内容,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悟。同时,教师应积极组织阅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拓展阅读范围的过程中不断磨练正确阅读方式的使用,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