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有效课堂
——以小学数学一上教学为例展开思考

2021-12-30朱圆红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外延加减法动画

朱圆红

(浙江省杭州市留下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0)

一、直面: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现状

(一)氛围情境:秩序井然而学生参与度不足

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高度参与课堂: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在这前提下,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很显然,大部分课堂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氛围不足将严重影响有效课堂的构建。

(二)联动整合:传道授业而互动整合不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课堂,主要是由教师讲解各个知识点、学生听讲、牢记。师生乃至生生间的互动不足,使得情感沟通与智慧碰撞缺失。课课知识零碎,学生只“咽”不“嚼”不益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实践外延:理论扎实而实践应用不足

课堂设计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有条不紊,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得到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经历观察、模仿、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在应用中创新。

二、探寻:经历有“效”课堂体验教学价值

构建有效课堂,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氛围情境”“联动整合”“实践外延”,最终达到更有效的参与、思考与感悟。

(一)有“氛围情境”:更有效参与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进。尤其对学生影响较大,能使学生消除情绪低落、反映不佳、注意力转移等情况,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把控,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

(二)有“联动整合”:更有效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零碎知识的整合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建立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更有效的思考。

(三)有“实践外延”:更有效感悟

“要知此事需躬行”,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应将实践探索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检验“真理”,并将新知融入生活并得以应用,最终达到更有效感悟,实现创新。

三、摸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构建

为真正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笔者从有“氛围情景”“联动整合”“实践外延”三个方面对课堂构建进行摸索,力求学生通过经历有效课堂,得到全面发展。

(一)创有“氛围情景”,建有效课堂之基

课堂教学只有基于良好的“氛围情景”,才能得以有效展开。

1.“注”力课前,定焦

(1)边玩边学,聚焦课堂

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视觉特征,对颜色鲜艳的图画特别敏感和喜爱,教师不妨在课前设计“打气球”“吹泡泡”“眼力比拼游戏”等动画形式进行计算练习,如此既能复习旧知,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回归课堂,为新授奠定基础。

(2)边“背”边学,聚焦课堂

课前进行相关的数学内容记忆背诵,一方面能巩固旧知,另一方面能提醒学生准备好上课,落实课前常规,将注意力汇聚课堂,为新授奠定基础。

(3)边答边学,聚焦课堂

课前进行“一问一答”的模式,既能以学生为主体,减少教师的“出镜率”,又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样,在复习旧知的同时,把握住课前三分钟的时效性,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课堂,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注”力课中,定点

(1)创设情境,吸人眼球

该学龄段的孩子喜欢动画片,根据此爱好,笔者在“认识钟表”一课,试图挖掘动画故事中的教学资源,结合动画《数学荒岛历险记》创设相应的情境,充分发挥动画故事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画故事情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其学习热情,同时,在好奇心和助人为乐之心的驱使下,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注”力了有效课堂的呈现。

(2)游戏互动,引入入胜

在课堂活动中,加入简单的小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串联课堂新知,更能让学生实现在“玩中学”,不知不觉全身心地融入课堂。

简单的“飞行棋”游戏的设计,不仅将学生注意力聚焦课堂,也集体巩固了“20以内加减法”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不一样的游戏体验中,实现了对知识的有效复习。

(3)课间做操,劳逸结合

结合该学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注意力时间不会太长,容易被好奇心驱使去做看或者做别的事情),笔者认为,设计“课中操”十分必要,不仅可以让学生绷紧的神经、思考的大脑得以休息,也能让长时间坐着的身体得到放松。劳逸结合,才能更有效学习、“注”力课堂。

3.“注”力课后,定格

(1)认真,个人集章式激励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欣赏与赞美,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后应及时给予当天课堂评价。笔者结合学生课堂综合表现(态度、发言、习惯等)进行盖章奖励,且集齐十个章可获得额外奖励。这种形式的奖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注”力课堂,不断努力,

(2)“点赞”,他人表扬式激励

正面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因此,教师主要以表扬为主,同样,来自同学的鼓励亦能让学生信心大增。一句“棒棒,你真棒”,是让所有学生目光聚焦的话语,适当使用这种鼓励口令会为课堂添彩。

(3)“反馈”,集体共勉式激励

课堂评价不仅要教师知、同学知,更要父母知。对此,教师可在家长群公布“表扬信”,即对学生一段时间内课堂表现优秀的一种认可。告知家长孩子的课堂表现及学校情况,有则继续保持无则反思进步,在班级内建立起一种相互学习、相互比拼的学习氛围。

(二)创有“实践外延”,建有效课堂之髓

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实践探索、拓展外延,才能更加有效。

1.擅操作,新知内化

(1)动脑演练,在模仿中唤醒

“谁还能照着他的样子再来说一说”“谁听明白了,可以再重复一遍”……会创新的第一步就是会模仿,尤其是对后进生。能通过模仿他人正确表述,聚焦课堂,从而唤醒思考。

“加减法的认识”中的说图意理解算式尤为重要,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从主题图往外延展,融会贯通各种“情境”,继而过渡到算式,进而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和认识。

(2)动手挖掘,在创新中提升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1]。

笔者以“认识图形”为例,让学生动手探索如何利用现有的图形进行搭高。通过实践,学生发现长方体横搭、竖搭高度不同,而正方体是相同的,球会随意滚动不好固定位置……如此得来的经验远比教师直接讲授来得扎实。

2.擅练习,智慧精编

(1)分层布置,人人得以巩固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要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题的层次,练习内容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仿性题目→再造性题目→创造性题目,做到环环紧扣,逐层提高[2]。

(2)优化结构,生生乐于完善

练习设计也不必完全拘泥于完成题目,可以适当优化结构,转变模式,给学生呈现不一样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以人教版一上“5以内的加减法”为例,笔者让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发现共有加减法算式各21道,再通过亲身经历制作算式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抽卡片说得数”等环节,使计算练习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们乐在其中。

四、展望: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德才兼备

立足“课堂”,教师不再是主角,以生为本,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找准定位,主动参与,大胆探索,不断前行。希望教师能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在课堂中还原知识本质,历练个性和能力,成为助力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人。

猜你喜欢

外延加减法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个动画给你看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外延主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