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30江秀萍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笔者探究

江秀萍

(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天津 300384)

生本课堂以生本理念为基础,有利于营造平等、民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生本课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不再单纯是教师讲,学生听,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生本课堂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考。由此,生本课堂之重要性可见一斑,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前提。

一、课前预习引导,生本课堂之基

生本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人,自主探究。可显然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从零开始对本节课堂内容进行探究,而是需要学生对此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有效的课前预习。因此,教师应合理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对当堂知识有一定的知识认识,最好是能对当堂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此就能高效推进生本课堂的稳步开展。同时教师应对课前预习作业的知识点位置、作业量有合理的把控,以帮助学生做到合理预习,达到预习效果。例如,教学“东北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时,为提高生本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没有直接预留预习教材这样机械、泛泛的作业,而是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如果你是一家东北大型企业的老板,在未来几年,你会选择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吗?会进行什么类型商品的投资?要求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相关情况,并对答案进行充分解释。这样的课前引导,不同于以往传统作业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预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在生本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生本课堂的展开,提升课堂效率[1]。

二、运用小组模式,发挥生本能动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堂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本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示自我。但如果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显然会因为水平、时间原因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完美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探究与知识交流,能使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与机会,学生可以就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课堂探究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具体的学习心得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做既能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成功开展生本课堂,又能促进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可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教学“东北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时,学生预习后,笔者在课堂上开展了小组模式的探究交流。首先是各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答案和具体看法,互相评价交流,经过完善,得出一个较为成熟、全面的小组答案,而后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分享各组答案,最后,笔者总结各组答案的优点、不足,以及各组之间的异同,再公布全面答案: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这之中如果有学生的答案超出教师答案且正确,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对答案最全面的小组进行表扬与奖励,这样能长久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生本课堂的后续展开。

三、教师合理指导,掌控课堂进程

生本课堂倡导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这不意味着生本课堂不需要教师。教师不能放手生本课堂,或者说,教师更应该专注、盯紧课堂进程,不能任由学生走向无目的、无意义或低效无效的课堂学习探究,要在课堂上进行重要的调控,调控课堂上各项进程的时间,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学生进行不相关的讨论。教师应该明确,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还能切实在学生没有思路或偏离讨论中心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有效的指点与启发。这是学生在生本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疑难、提升学习效率的保证,是顺利开展生本课堂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长江三角地区”时,笔者也运用了生本课堂模式。在引导学生讨论长江三角洲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时,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讨论自己有关水乡的经历或了解,但笔者发现有一个小组讨论不积极,无人发言,在询问后得知,原来是该组成员无人对水乡有较多了解,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于是笔者安排该组在讨论时暂时与旁边一组结合开展讨论,从而使该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

四、课堂实时检测,反馈实时学情

生本课堂是异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课堂模式,其细节如何处理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生本课堂的构建成效如何,构建情况是否有较大失误,需要通过检测与调查来得到实时反馈。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一章的教学时,笔者运用了生本课堂模式,讨论了“你认识的西北地区”,总结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特征。在课堂接近结束时,笔者给学生下发了检测卷,试卷上包含课堂上探究过的几个知识点的习题,还有有关学生觉得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调查。在收上来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的习题答题情况较好,同时笔者也发现了问卷中反馈的一些问题:某某同学不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合作探究、讨论过程有些拖拉等。于是笔者对这些自己当时未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解决,与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督促学生积极讨论,推动了生本课堂的顺利进行。

五、利用多媒体,增添生本活力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主动性,然而,如果只是次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总结发表,学生也会感到厌倦与精力疲惫。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学习场景,在生本课堂的各个进程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产生积极参与的心理,可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认知障碍。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西藏地区”学习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西藏地形地貌、景物景色、风土人情等内容的图片与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学生讨论时播放藏族特色乐曲,烘托课堂讨论氛围,提升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还可以允许学生提前准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有关本节课地理知识相关的才艺小展示等。运用多媒体,能使生本课堂更加丰富,将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由抽象变具象,变枯燥为有趣,增添生本课堂的活力[3]。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填鸭、灌输式教学模式,运用生本课堂模式,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勇于实践,充分发挥生本课堂的优势,并在实践之中不断探究创新,丰富自身的生本教学经验,完善生本模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再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进步。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笔者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