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语”潜入课,心育细无声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育心理健康语文

林 涵

(浙江省温州大学2019级小教(语文) 浙江温州 325035)

如今,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1]。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和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做好课前研究,力求有的放矢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心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课前研究尤为重要。

(一)研读心育内容,找准教材渗透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及生活、社会适应等方面。要落实以上内容,教师需要寻求语文教材的联结点。语文教材并非每个单元或每一课都有合适、显性的心育内容,而是分散于各单元篇章的字里行间。所以,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心育资源,找准教材渗透点,是充分发挥心育作用的关键。

(二)了解学生需求,提取话题共同点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烦恼箱”,让学生将写有烦恼事的纸条投入其中,以此了解学生平时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类。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提取到话题的共同点,做好情感铺垫,可以使心育事半功倍。

二、立足课堂教学,凸显有机融合

教学过程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活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心理共鸣,训练心理特性;学会反思,并将所感、所想、所体验的迁移到生活中进而固化下来[2],从而使心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一)在辩论中渗透感恩

父母之爱每天萦绕在孩子身边,但现在不少孩子却缺乏感恩认同和回报。《慈母情深》教学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教师让学生默读后提问:文中连续用了四个“立刻”,你赞同作者这样的反复用词的手法吗?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辩论中,反方认为:建议换成“马上”“立即”等几个近义词,这样也不影响意思表达,而且不重复用词。正方认为:换成近义词虽然避免重复用词,但表达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正是这“立刻”的重复运用,让读者眼前浮现的是母亲极其忙碌的身影;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不易;更有力地表达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无私支持及那份无言、沉甸甸的爱。通过辩论说理活动,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母爱之伟大,很好地渗透了感恩教育。

(二)在评说中认识自我

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还处于懵懂时期,存在很多认知局限,需要教师适机引领与帮助。如教学《陶罐和铁罐》后,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你遇到过像铁罐和陶罐这样的人吗?想对他说些什么?有学生说,有的同学因为自己成绩好,就像铁罐一样很骄傲,我们要像陶罐那样谦虚一些。还有学生说,有的同学总是嘲笑别人的弱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后进行点评: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个体,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克服它,那我们就越发完美了。这样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认知,无形中渗透了悦纳自我的教育。

(三)在朗读中感悟友情

小学生对于真正的友情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如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红头、青头的一些对话。学生不但读出了红头遇险时的焦急和绝望,也读出了青头的冷静镇定和给予的鼓励和信心,内心不断为它们的团结和友谊喝彩!并深刻领悟到: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是时刻赞美你的人,但一定是在你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帮助你、鼓励你的人。友情是朋友间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珍惜它!

(四)在模拟中学会沟通

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课不失为有效的途径。如六上口语交际课“意见不同怎么办”时,让学生选取“该不该燃放爆竹”这话题,然后请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市民、消防员、环卫人员、烟花厂工人、环保局长等角色,通过模拟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明白交流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认识到,在很多事情中意见不一致时,需要听取不同意见,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五)在想象中强化诚信

教学中有时需要通过对文本的想象拓展,才能发挥心育的强化作用。如教学《我不能失信》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小珍第二天得知小庆龄为了守信而放弃外出活动的事情,会有怎样的表现?你怎样评价她的表现?有学生想象,小珍并没有因自己失信感到惭愧,反而难以理解庆龄的行为。这反映出小珍缺失诚信的品质;有学生想象,小珍得知情况后会感到惭愧并主动道歉,并赞赏庆龄的品行。这说明小珍会自省、懂得诚信的可贵;还有人想象小珍解释失信的原因后,力求弥补,热情邀请庆龄明天到她家玩,她会信守承诺。这可看出小珍要努力争做一个诚信的孩子。

在一个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在一段段文本的评析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启发,心育之花含苞待放。

三、建立课外链接,促进有效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一地依赖在课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拓展体验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地加强体验和感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心育系统的逐渐构建与完善。

(一)童趣小漫画

随着成长,小学生会累积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倾吐心声、自我成长的平台。可以借鉴语文教学中的“看图写话”形式,课后布置学生“绘小漫画、写心里话”的作业。有学生在作品《“蜗牛”也快乐》中这样表达:我是一只学习上的“蜗牛”,面对各方面压力,我曾沮丧过,但我却不放弃,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有学生在《不做“网”中鱼》中画出了对网络的爱与惧,并呼吁同学们:健康上网,让网络成为学习工具,而不是玩具,不要被它“网”住。

在学生创作的心理小漫画中,我们聆听到了学子的心声,看到了孩子不断蜕变的过程。

(二)感人故事会——榜样的大视野

榜样对学生的教育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学了《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富有责任心的人物的事迹,上传到班级“故事会”群里。在病危最后一分钟仍将乘客安全至上的公交车司机黄志全;拖着渐冻病的身躯,疫情期间日夜奋斗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医院张定宇院长;一心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张桂梅校长……他们的事迹,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的同时,也得到了责任和担当的教育。

(三)温馨留言条——沟通的立交桥

和谐的亲子关系、融洽的同伴关系、亲近的师生关系都离不开相互理解与积极沟通。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后,教师布置了写“爱的留言条”活动。让学生把父母的教育需要沟通的方面通过留言条传递给他们。而父母作出的积极回应便会消除亲子的隔阂,让教育变得更有温度。当小矛盾或误会让同学间心生嫌隙时,可以通过写“致歉留言条”重归于好;师生间关系紧张,也可以用“理解留言条”换位思考,拉近师生间距离。这一系列温馨的留言条能在无形中架起人际关系间的沟通桥梁。

(四)励志微视频——成长的助推器

小学生在成长中难免面临挫折,产生消极畏难的情绪。让学生在困境中学会坚持是成长中重要的一课。学习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现代励志人物的视频,如断臂青年钢琴师刘伟的故事,阿里巴巴马云的创业史等。微视频的辅助学习无疑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育的途径和策略很多,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但实践中切不可把教师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替代他们做出判断与抉择,而要协助学生自主体悟,逐渐内化。

相信,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引领下,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定会绽放得无比灿烂!

猜你喜欢

心育心理健康语文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