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政中的对策探索
2021-12-30王静
王 静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毕节 551700)
从“思想政治课程”到“课程思想政治”的变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的举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指明方向。目前,受到传统思想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依旧集中在重课程育人轻过程育人,重思政课程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思政教育内容上存在片面化的问题。
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相辅相成,二者进行融合能够实现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双赢。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的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地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能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及形式等进一步丰富,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课程思政能有效促进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加强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延续性,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对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想的对策进行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完善政策体系支持
将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做好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顶层设计。在学校层面上,应该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将多方面的教学力量积极动员参与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对人才的培养中,融入到教学质量评价考核过程中,促进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形成“大思政”的教育工作新局面。建立健全监督审查制度,制定课程思政落实的详细规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人文情怀融入各科课程,促进各专业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的营养。
二、加强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
新时代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更新,有效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增强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及科学性非常重要。将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过程,有效促进相关资源的联动开发,以专业课教研室为基础,组织建立覆盖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的专门思想资源开发团队,在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及教学规程等多方面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有效利用学科资源和专业资源等转化成为思政教学资源。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进行整合,让思政教育能够全时全面参与到学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系统。促进课程思政内涵的建设,创新教学内容,使学科内容更加丰富;和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让课程思政内容更为生动,贴合实际生活;提升教学效果,让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三、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将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高职教师承担着严峻的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就是通过将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等加以深化改革,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及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课程中的既定知识、技能传授等相联合,积极营造出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教育氛围。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促进专业教师将课程育人的优势发挥出来,将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价值观教育等能力相结合,逐渐形成全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局面。可见,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学校应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推动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四、促进课程思政平台建设
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需要一定的平台,需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方式,重视将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素材、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等多种元素运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其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及激励。应重视专业技能实践平台的建设,在实践训练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突显其在技术上的价值引导及理论规范上的作用,提升高职学生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应促进实训平台的建设,将思政主题和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任务,让高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受到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增强其成功体验感。还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重视采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将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采用各种网络资源,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完善,突破不同课程之间的界限突破,从而方便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充分利用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资源。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离不开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的辅导,同时课程思政能有效促进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其传承的有效性,积极支持中华古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有效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