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班主任管理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

2021-12-30黎家玲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干部行为习惯

黎家玲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第一初级中学 广东佛山 528200)

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和言论通过网络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许多学生的行为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对此,班主任要重视起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科学管控,尽量避免学生做出偏激行为,帮助学生端正日常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负责。

一、加强班级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班级建设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融入班集体,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方式方法的认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班级管理规范,自觉遵守班级规定,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改进自身的问题行为。在这样一个大的集体环境中,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管理班级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可以选拔班干部协助管理班级事务,让班干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多方面加强班级建设,让学生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1]。

比如,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多彩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班级责任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意识到自身行为习惯对班集体的影响,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自身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意识地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方式,让学生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使学生在班集体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开展多元化管理模式,做到因材施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在不断改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局限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办法和模式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模式等开展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行为上的欠缺,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日常行为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在面对不同程度的行为方式时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预防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比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引导学生自主规范自身行为习惯。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基本个人信息;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问题行为。同时,教师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在班干部的协助下对学生开展量化管理,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监督下得到很好的改善。

三、建立班级管理反馈机制,增强家校合作交流

建立班级管理反馈机制可以帮助班主任及时发现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善,此举可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让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倾听学生的反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网上平台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行为习惯等与学生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家长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改善班级管理制度[3]。

班级管理的反馈机制分为多种:学生评价、班主任评价和家长评价。在班级管理反馈过程中要有所依据,教师可以与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评价依据,并根据所建立的反馈机制对班级管理办法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教师可在钉钉等网络平台发布问卷,让学生和家长以匿名的形式进行填写,让学生的问题和意见,以及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都能暴露出来,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初中班主任管理可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起到很好的约束和改进作用,初中学生的各项行为在班主任的管理下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升,能让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观念。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并注意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改进,争取有效遏制学生的问题行为。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干部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人心齐,泰山移
竞选班干部
温暖的班集体
竞选班干部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