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在线学习与终身化教育探究

2021-12-30刘新颖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

刘新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干部网络学院 天津 300191)

我国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2014年到2019年,国家一直在审时度势部署媒体融合,并关注技术为教育带来的变革。2015年,国家领导人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提到,要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来推动教育变革,构建一种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一、媒体融合对教育的影响

当下,传统媒体传播功能开始弱化,人们通过微信、QQ、微博、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了解新闻资讯、进行社会交往。传统媒体需要借助各种各样新媒体,通过内容、渠道、宣传方式、和整体管理的深入融合,来打造一种新的媒体生态。

媒体融合的三种层面。一是技术终端层面融合。媒体融合最早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一个技术概念,主要是指一个终端设备能够兼容、播放多种媒体格式。后来,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移动通讯工具变成了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器,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换、分享的技术平台和向外发布信息的端口。二是传播渠道层面融合。在技术推动下,在移动互联网支持下,手机等手持移动终端构成了一种新的传播系统,如微信等基于移动手持终端的应用平台的出现,形成了以手持移动终端为主干,兼有其他的信息传播渠道,这些渠道也是由融合多种技术、综合传播信息的终端构成。三是内容层面综合。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能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断发展的网络学习资源。

媒体深度融合和整合中新模式的探索,各种各样新技术涌入教育,教育也发生戏剧性的转变。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ICT技术正在引发教育环境的全面数字化变革。在技术推动的基础上,带来新的模式变化,而新的模式变化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起来。

新媒体对基于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如下影响。受教育群体的转变:整个教育发展过程,在线学习可以关注那些在传统学校传统院校触及不到的教育群体。方式的转变:过去几年内发展,人类学习方式从一种大家比较依赖的传统课堂正式学习转向了非正式学习。每一个学习者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的需求。教育市场格局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育供给侧带来这种提供教育资源,共同融入教育资源越来越多。企业教育出现并建设很多在线课程,在线教育APP的应用,满足很多人需求,平台里面,会提供多元需求指导。创造新的教育体系新思路:教育的开放性,即教育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一种互动。教育系统性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带来的这种变革,是一个结构性的网络教育,教育系统性的变革。把网络教育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时代,会更多关注教育社会的人,怎样去生成这个人,让这个人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而在这个人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教育给他带来的营养不只是教育的这种封闭的系统里面的营养,而是来自于教育之外的更广泛的社会给他带来的一种教育和社会的融通[1]。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在线学习的发展进程

从在线学习的角度,把新的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融合,需要新的教学传播模式和在线的互联网战略。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参与到一个更具互动性、以共同体为基础的世界中,通过大数据支持的学习系统,无缝获取学习服务的移动终端,为信息传播带来变化,为信息联通、重组和再造创造了条件,为我们共享经验和探索知识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为变革和创新教育传播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随着新媒体的应用,教育传播模式呈现出数字化特征。开展多样化媒体平台后,技术使用所带来的变革,新媒体通过对传播模式构成的各个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育传播过程。

(一)在线学习

1.可汗学院(中文官网:zh.khanacademy.org)的出现

可汗学院是由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个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在网上发布免费的视频进行授课。2004年,可汗学院在给朋友和家人辅导功课过程中,想到把授课内容做成视频,提高辅导效率,后来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免费观看。结果这种网上教育的模式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些视频在互联网上点击率接近5亿,共有4800万人观看。在美国,有2万多所学校,上数学课时老师让学生观看可汗的视频,老师只负责答疑。2011年,他的TED演讲上提到:这个世界就让我们的教育推开了那扇窗也打开了那个门,让更多的人进入我们的教育。教育好坏不在有没有拿证,而是愿意听。他这种躲进衣帽间里,拿摄像头给自己录制视频的教育模式也被人称作是“衣帽间里的教育”[2]。

2.慕课(Mocc)教育快速崛起

2008年,MOOC这个术语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提出。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出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网络免费课程,收获了世界各地16万人注册。目前这种教育模式有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很多世界知名高校,网络课以前听不到的。现在,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一些名校的教授,可以研发出更好的在线课程供学习,向全世界的学习者免费开放。模式快速的配置,使学生可以自主在线或远程在线学习。在慕课课程里,虽然专业课程大量的出现,但整体上教学模式相对局限,基本上就是视频加做习题。但慕课让去大家思考一事:互联网可以提供在线学习模式的可能。互联网可以快速汇聚这些有价值的资源为教育所用[3]。

(二)混合学习

翻转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原来需要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的信息,老师会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学习可以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的方式完成。学生能在网络上参与同学讨论,能随时查阅材料。这样课上教师就能留有更多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观点。课后,学生可以规划自己学习内容、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2007年,“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推行,并在美国流行起来,引起了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育变革。主要教学方法是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理论外更真实的学习。

学习分析,是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学习发生之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有关学习者及其环境的数据之测量、采集、分析和报告。因为有一些技术是在不同的年份才出现,学习分析在不同的年份对教育分析预测受技术影响。新媒体联盟2013年度“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其目的在于识别未来一到五年间,可能在教育中普及应用并成为主流的六项新兴技术)中提到学习分析学(Learning Analytics),而迅速被教育行业重视,学习分析学的发端与教育数据挖掘(EDM, Education Data Mining)和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多年来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的兴起均密切相关,可视作为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本身发展带来对教育影响的一种新的可能,现在人工智能被各个国家作为科技变革或者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力[4]。

(三)网络在线学校

凤凰城大学于1976年创建,是一所典型的网络在线虚拟学校,为成人学生提供方便灵活的课程和高等教育机会,为其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帮助。1978年获美国高等学习委员会的认证,1989年成为美国第一批被认可的提供网络学位教育的学校。凤凰城大学实行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开设了37个专业,包含教育、卫生与人类服务学院以及工商管理学院等系列的课程学习。该校的远程教育采用与其他大学相互承认学分的机制。所有网上教育所颁发的学位与证书都得到了美国有关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可,这对学生就职、升迁或提级等都很有帮助。现今已有110个校园与在线学习中心,分布在美国21个州、波多黎各及加拿大,是美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私立大学[5]。

(四)泛在学习(U-Learning)

泛在学习,指未来学习将无处不在。是一种任何人(A n y o n e)可以在任何地方(A n y w h e r e)、任何时刻(Anytime)使用任何设备(Anydevice)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是嵌入性的学习。学习融合于工作、学习、生活之中,成为一体,无处不在。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个人学习与社会学习,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互补的融合学习形态[6]。

三、终身化学习成为可能

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教育信息的创造、传播、分享和利用空间,促使参与者之间实现共同创造,并发展和形成了信息的双向沟通模式。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反映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育。认知图式的内在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对学习产生一种新的认识,人们可以开始和个体外在世界发生联系,联系的节点就是在线学习的那个地址,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各种信息,实现按需学习,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或学习支架的支持。教育能够这么快拥抱互联网,能够拥抱新的媒体,和21世纪对人才的创新需求分不开,人才需求可以说是互联网+教育的根本性动力[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2012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提出现在及未来,年轻人需要具备以下三类主要技能:基本技能,识字和计算能力是基本生存技能;可转移技能,包括交流、合作、组织、计划、管理、学习和技术等具有创新意识、领导力和责任感,以及创业能力;技术和职业能力,是指有特定的技术专业知识。国际可迁移技能是最为核心的能力,这是21世纪国际组织人才标准的最新研究结果。

互联网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能力是适应快速变化的关键,持续性终身学习越来越重要。以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引领了教育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使教育迈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同时,媒体融合也在思考,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和新技术背后对教育带来的可能和推动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去建设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8]。

过去,教育是封闭的,大学就是一个金字塔,学生关在金字塔里面,学习礼法,理论知识,传承知识,现在发生了改变。现在的信息技术、新媒体普及使得教育传播模式发生很大改变,教育形态更加开放,使人们持续进步,伴随一生的终身学习,成为了可能。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什么是“好的教育”?
破次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