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
2021-12-30袁远
袁 远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新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而且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全面的实验思维,提高小学生思维的严密程度,帮助小学生用更为辩证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这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在对全科师范生教育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需要相关教师加强重视,及时探究新方法、新思路。
一、有效依托课本,主动发掘实验
小学数学课本中存在着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这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对全科师范生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师范生通过小学数学课本来分析可以拓展的实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的部分章节中有一些直接的实验,引导小学生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际操作、验证分析等角度出发,去探究具体的知识点。部分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用实验的方式展示出来,但是也存在着较强的操作性,可以更好地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特别是其中的思考题和探索题,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出发来探究可以实施的实验教学方案,对帮助小学生积攒实验学习经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上出现了一个让小学生拨动计数器的问题。教师如果只是引导小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将小学生的思维过程压缩,那么小学生在该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就得不到发展与提升,久而久之,还会助长小学生懒于思考的惰性。教师应当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从设计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小学生探究珠子在不同位置时可能会发生的数值变化。在引导小学生做出猜想、分析之后,教师安排小学生拨动计数器并记录相关数值,并让小学生分享交流最终的实验结论,发现彼此拨动珠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帮助小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计数器的相关知识[2]。教师在该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设置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比如,引导小学生用两个珠子设计实验,分析不同的珠子安排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的数值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小学生会发现,不同珠子摆放的位置不同,最终得出来的数值大小也会存在差异。这样,教师就深化了小学生对十进位制的认识,让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不再是盲目猜想或者死记硬背。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知识,领悟数学的内在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过程认知,理清实验中的数学思维
(一)打造问题驱动模式
在引导师范生学习组织数学实验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实验重点的重视,通过多维展示,使师范生对实验数学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实验数学并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而是应当引导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从实验的各个重点环节出发,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出答案。这样,教师才能发挥数学实验教学的根本意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3]。在引导师范生分析问题驱动这一设计理念时,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师范生对问题的重视。问题是小学生实验深入开展的重要推动力,相关教师应当从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小学生的思维逻辑特点出发,合理设计问题并提出各类探究策略,在合作实验等模式下开展数学实验,对帮助小学生快速找数学到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引导小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时,部分教师会直接向小学生讲述理论知识。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引导师范生讲授该模块知识时,应当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比如,四只蚂蚁可以搬运一平方厘米的薄片,现在有一个长宽明确的大薄片,应该由几只蚂蚁搬运?教师设置加法和乘法相结合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长方形面积的正确计算方法。
(二)合理规划,推动实验策略多向应用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并不是可以随便开展的,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认知逻辑的重视,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其年龄和思维逻辑要求的实验方式,同时还要满足数学实验的逻辑性等要求。为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师范生认知调整的重视,通过向其介绍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其明白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应当做出合理的调整,在后期可以通过实验记录规划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完成各项实验,这样才能发挥实验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引导小学生记录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数学实验,引导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及时记录不同周期的实验数据,方便后期与其他学生比较学习。在该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引导即可,后续的实验操作可以由小学生独立完成,对提高小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后期还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验数据对他们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实验流程,逐渐提高他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指向性,有效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之一。
(三)分享交流,推动思维提升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管是个体操作还是小组合作操作,在其操作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最终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纰漏。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师范生对该现象进行重视,使其真正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习误区,并以友好的态度引导小学生进行新一轮的分享交流,使小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明白彼此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可以推动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现思维逻辑的进一步改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渐调整自己的观念,明白分享交流并不仅仅存在于实验结束之后,在实验过程中也应当有充分的交流。为小学生设置了具体的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以结合问题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小学生进行交流分析,讨论彼此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共同探究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教师在该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小学生思维引导工作的重视,结合小学生出现的思维误区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可以自主走出思维误区。这样,小学生后续出现同样问题的几率将会明显下降。
三、指向素养提升,推动教学应用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引导师范生认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进其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并不是单纯地从课本出发,引导小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就是全面的实验教学。教师还应当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发对师范生进行引导,使其明白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其掌握实验思维,在实验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理解、掌握,创造性思维、演绎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用更为全面的方式思考问题并得到结论。这也就决定了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学习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而是需要注重与现实生活接轨,在后期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主动发掘生活中的实验点。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验思维,为小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向,帮助其在未来实现更好的成长。
例如,在日常学校运动会及外出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数字,教师可以直接结合该类数字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来引导小学生回答,帮助小学生将数学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活动结束之后,引导小学生主动交流在活动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一定的调整,引导小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回答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在该过程中也可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自身学习的细致性也会随之提高。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仍将面对较多的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引导师范生学习与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相关的知识和观念,使其明确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以更为积极的方式开展各项活动,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小学生在新时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