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落实

2021-12-30李海萍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以人为本政治

李海萍

(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000)

“以人为本”对人在社会生活交往过程中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和认可的态度,并确定了人在其中是具有主体地位的[1]。“以人为本”在当今中国社会体现了一种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的发展,并实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理念[2]。“以人为本”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处理问题时,要确立人性的尺度,实行人性化服务。本文主要就“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落实进行论述、分析。

一、“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以人为本”是一种构建于人类历史实践之上的,注重突出人本的思想[3]。这种思想往往是通过人类加强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认知而形成的。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就有了雏形[4]。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极为关注人在思想与个性上的解放,要求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本能。而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在儒家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论述中有所体现[5]。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能够凸显其教育的精髓。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面向人的教育,关注人的生活、心理、思维等多个方面的需要,必须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尊重,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人为本”有助于受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育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现状、实际需求,并未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革新发展,造成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处于滞后状态,与实际背离,无法实现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自我不断认识、完善与提升的目的[6]。而“以人为本”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另外,“以人为本”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多个问题。比如,当今社会,技术的革新、文化的侵入造成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受教育者在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理念等方面有多重发展。“以人为本”关注受教育者本身,对培养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

2.“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可确保落实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确保“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全面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政治教育工作合理融合在一起,提高教学工作的高效性,把“以人为本”对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落到实处。

3.“以人为本”要以教育为本,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本”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落实策略

“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把受教育者的教育问题放在第一位,确保和维护受教育者应有的合法权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挥和发展。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性化教学,给予学生关爱,使学生愉快成长。

(一)坚持理念融入,突出人本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广大劳动群众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理念中的“人”。尤其是在当前,时代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应该相应地变革,以满足时代、技术、文化、社会发展的多重需求。“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须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认知、思想、情感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做好正向、积极的引导。教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人性化管理,帮助受教育者正确、充分地表达自我。在心理层面上,教师可以给予受教育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而且能突出教育的整体性,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处理不同的利益关系。

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思想教育具有引导作用。有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什么样的发展,什么样的模式。因此,在开展思想教育时,教师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也是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让“以人为本”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二)紧密结合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身就具有较为明显的群众性、实践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相结合;公司、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专业技术、知识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受教育者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关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

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避免说空话、说套话,否则会造成教育内容单一、枯燥,影响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从心理问题、工作问题、经济问题、家庭问题等出发,关注受教育者的压力,从现实入手,帮助他们解决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难题。这样才能将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受教育者逐步实现对自我的管理、教育与约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关心,从而带动受教育者以更好的状态、面貌融入生活。

(三)关注自我发展,加强针对交流,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真正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改变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停留在表面,触动不了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应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强调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育中不能只注重传递特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而要从全面、健康与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受教育者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引。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受教育者道德主体能力、意识的培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主导与主体在地位上的不平等。教师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自由、平等的讨论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填鸭式”教学,多引导受教育者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现实生活,加强对问题的研讨、分析、自省,不断进步。

三、结论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方式、模式上的全面革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在内容的设计、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关注每个受教育者的需求,但不过分干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将教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才能给予受教育者必要的关心与引导,实现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以人为本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