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关于信息技术的文学想象与跨学科启示
——以刘慈欣《三体》系列与区块链技术为例

2021-12-30周建琼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科幻

周建琼

(1.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30;2.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科幻小说与现实世界中的科学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为引领。一方面,科学幻想的天马行空总能寻找到现实存在的依据,已有的科学成果给文学家提供了幻想的灵感和素材。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家所构想的科幻未来刺激着人类推动科技进步的欲望[1]275。近年来,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在刘慈欣、韩松、王晋康、陈楸帆等一批优秀科幻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迎来热潮。中国当代科幻热潮的背后,离不开科学技术在当下日常生活中地位的突破性改变,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腾飞发展。科技已然成为当今科幻文学的重要灵感来源和议题。随着信息技术与人类关系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刘慈欣作品中的三体人列计算机,陈天明的浓缩人脑、思想钢印,还是陈楸帆笔下的人工智能、赛博格等,都展示着中国当代科幻对信息技术的想象以及面对科技问题的哲学反思。

一、区块链技术与《三体》科幻系列的不期而遇

科幻小说家对新兴科技总有着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用浪漫的想象猜测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讨论科技发展能够导致的人类问题,构想着科技可能出现的形态……总之,科幻小说家总能以各种方式与新兴科技不期而遇、不谋而合。刘慈欣是其中耀眼的一位,视为中国的硬科幻代表[2]。刘慈欣在2006年完成《三体》系列第一部《三体》的创作,中本聪在2008年提出区块链概念。文学中的《三体》与科技中的区块链看似毫无交集,却在共同关切的问题和科技形态上发生了某种耦合。

(一)共同的关切:信任问题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社会文化事务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开展,信任问题也随之进入到虚拟网络,成为网络信息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块链技术则试图解决虚拟网络的信任危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数字信息技术,试图通过信息技术对人类信任关系进行模拟,从而建立起一种算法信任。现如今如火如荼的“区块链+”景观,正展现着它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中本聪提出区块链(blockchain)的概念。最初,区块链作为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分布式账本,实现了比特币在虚拟世界中不借助第三方机构即可完成交易。这一交易的达成建立在区块链技术所实现的可靠信任机制下。可见,区块链技术从其产生之日起,技术背后便是对可靠信任体系的建构诉求。

关于网络科技时代的人类信任问题,同样是科幻小说家关注的重点。刘慈欣本人曾谈及区块链技术与科幻小说的关系。2018年6月,刘慈欣应邀出席了第二届世界区块链大会的“区块链的科幻世界”分论坛。这一跨界论坛的设置可以说是区块链与科幻之间可融通性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人们从科幻的角度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人文主义反思的讨论。在论坛上,刘慈欣就科幻小说与区块链的关系指向了信任问题。他指出“区块链的本质特点即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建立起稳固的信息系统,是在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信用问题的讨论。”他认为区块链技术所力图解决的虚拟世界的信任问题,同样是科幻小说所涉及的重要主题之一。“我们现在正处在大迁徙时代,正在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迁徙,这是科幻小说最常表现的主题”[3]。刘慈欣在如何解决虚拟世界中人类信任问题的主题上为区块链和科幻小说建立起了联系。

人类信任问题是刘慈欣《三体》科幻系列的主题之一。地球人类与三体文明之间的博弈是以人类的信任关系为线索之一的。在小说中,对人类信任关系彻底绝望的一群精英建立起地球三体叛军,试图求助三体文明以重建可信的地球家园;三体文明的社会信任模式建立在数据信息分布式系统之上,在这种信任模式中的三体人毫无情感而言,精神空洞而匮乏;当三体人与地球人相接触,三体科技信任系统在面对人类的欺骗虚伪时彻底失效;在以黑暗森林法则运行的宇宙中,任何救助都无济于事,以科技力量作为支撑的信任体系也不堪一击,在降维打击之下,宇宙毁灭后的人类重建的唯一希望来自程心等人类的伦理责任。

(二)分布式区块链信任机制及其文学想象

三体文明是刘慈欣所构想的在广袤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一种文明样态,即信息科技文明。尽管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并未刻意、自觉地将区块链的技术编织到他的叙事中,但是他所描绘的三体世界中的信任模式与区块链技术所力图建构的信任机制达成了某种暗合。在三体文明上,我们能够看到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模式——去中心化的信息分布式系统。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计算机信息技术,本质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即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而形成的数据结构[4]。它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保障数据的公开透明准确,建立可靠的信任体系的建立。分布式数据存储,使信息的获取、传播等不再出现权力中心,每个节点都被赋予了权力。点对点的信息传递模式,让每个节点都能够获得、掌握、处理、维护以及更改信息,全网信息的维护需要每个节点共同来完成,因此每个节点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对等的。为了让系统运行良好,每个节点都必须遵循同一规则,这种规范是由密码算法建立。可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统。

无独有偶,《三体》科幻系列中的三体文明也是在自身科技发展的需要中进化出了信息交流完全公开透明的社会运行模式。三体文明是刘慈欣虚构出的宇宙众多文明中的一种,代表着以科技高度发展为宗旨的文明样态。三体人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由于三颗不规则运动的太阳,三体人不得不始终处于混乱的恒纪元与乱纪元的交替之中。每当乱纪元来临,这一文明不得不通过所有成员缩水变成皮纸的方式进行休眠。为了三体文明的延续,为了能够计算出三个太阳运动的规律,三体人在恒纪元时不遗余力地不断推进科技的发展,组建形成了庞大的人形计算机。在人列计算机中,每个三体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为了保证人体计算机的有效运作,三体人进化成了全透明的思维交流方式,正如三体人通过字幕对伊文斯说,“我们没有交流器官,我们的大脑可以把思维向外界显示出现,这样就实现了交流”[5]8。思维直接向外界显示,使得三体人彼此之间能够直接获取对方的思想,思想失去了被遮蔽的可能性,变得公开透明,以致于三体文明没有欺骗和谎言的存在,在三体人看来,“欺骗和撒谎这两个词我们一直难以理解”。[5]10正是这种由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信息沟通模式,让三体人形成了没有欺骗的可靠的信任系统。三体文明的信任模式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的文学想象。

二、区块链技术背后的信任科技决定论及科技祛魅

英国《经济学人》曾于2015年发文称区块链是一种“创造信任”的机器[6]。区块链创造信任的背后是科技决定论的思维逻辑。《三体》系列将三体文明塑造成高科技的代表,通过地球三体叛军的产生以及向三体文明求助的故事情节,对科技决定论展开文学想象,反思了科技能否真正重建人类已崩塌的信任,科技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主宰之后会怎样等问题。这为读者对区块链技术的理性祛魅提供了可能。

(一)科技决定论思维下的区块链信任机制

信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区块链技将信任体系保障建立在信息技术诉求上,人类信任产生的过程被化约为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各种技术在数据存储和传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7]1。区块链对信息数据的一系列技术运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信息的真实性由被视为没有人类情感的冰冷理性的科技来检测和证明,信息数据被确保不可篡改和伪造等。总之,在由区块链介入的信任社会中,信任关系不再由个人或者制度来驱动,而是由数据机器来实现。这被背后是在处理解决人类社会关系问题中的一种科技决定论。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在技术层面上的不断完善,区块链已经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逐渐形成了区块链应用热潮,在各种领域和场景中,包括教育、政府管理、银行金融、医疗健康等。如在政府管理方面,雄安新区建立“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实验项目,打造智慧城市服务[8]。梅兰妮·斯万指出在区块链 3.0 时代中,区块链能够满足更加复杂的商业逻辑,无需依赖从第三方或者某些机构获取信任和建立信用,达到提高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的目标[9]。区块链技术应用确实有着广泛光明的前景,这些不能不说主要得益于它在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统上建立信任体系的技术优势。从区块链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来看,人们对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任系统充满信心,是信任问题的技术决定论观念在社会实践中的再现。然而,当面对区块链热时,我们需要警惕地反问,单单依靠科技的力量,人类社会的信任问题是否能够真正得到解决?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及不可篡改,实现了信息的去中心化,信任是否就真正能够实现?

(二)地球人类的三体文明求助及科技祛魅

三体文明如前论述,可被视为区块链技术的隐喻。《三体》科幻系列中地球三体叛军们的三体文明求助,是人类面对信任危机时向区块链技术求助的文学再现。地球三体叛军的领袖叶文洁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背叛,人失信于人是她绝望的根源;领袖伊文斯则深切感受到人出于利益对自然的残忍破坏,人失信于自然是他残忍的理由。当叶文洁在红岸基地发现来自宇宙的三体文明信号时,她选择了接收信号,将拯救人类的希望寄托于作为科技象征的三体文明。在地球三体叛军看来,人类已经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抑制自己的疯狂”,只能靠被称为“主”的三体文明,对人类“强制性的监督和改造”以创造“全新的、光明完善的人类文明”[10]242。这些人发起了地球三体运动,当被察觉时,已成了燎原之势[10]187。地球三体叛军相信科技就是一切,科技能够帮助人类实现理想的社会。地球三体叛军是一群科技乌托邦者。在科技乌托邦者的眼中,由于科技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社会正义也将得以充分实现。科技可以预料未来,预防灾难,使人们避免苦难,甚至可以使人长生不老[11]。正如叶文洁眼中的三体,“如果他们能够跨越星际来到我们的世界,说明他们的科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10]260。但是当三体文明进入地球时,地球三体叛军才发现,三体文明不是地球的救世主,只能是地球文明的替代者,没有解决人类的信任问题,反而带来了地球的毁灭。

科技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人类的信任问题。刘慈欣自称为科技狂热者[12]62,但是他并没有在《三体》系列小说中体现出对科技极致的狂热与迷恋,而是对科技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识。科技是拯救人类的重要力量,但它又给人类带来危机。一方面,他向读者展现了人类科技可能达到的高度,如红岸基地的外星文明探寻、为太空作战准备的强大航空舰队等。另一方面,他在宇宙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呈现出科技的不堪一击。利用人类欺骗对抗三体人的“面壁人计划”最后不得不面对科技的局限而宣告失败;三体文明通过质子便封锁了人类的科技发展,导致人类进入大低谷时期;一颗水滴便将整个宇宙航空舰队消灭;在歌者和归零者面前,人类尽管具备了技术却不过如虫子。面对降维打击,科技无能为力,甚至还能成为加速毁灭的动力。《三体》科幻系列在肯定科技的同时,也在为科技祛魅。人类如若将科技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势必一无所获。

《三体》系列引发的思考是,区块链作为科学技术的一种,不可避免地存在技术局限性,这与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相契合。有学者从技术领域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大小和带宽、虚耗、安全、生产能力、时延、易用性和版本管理等7个方面的问题[13]81-83。如区块链试图保障数据不篡改,但是当计算机的算力达到51%的时候数据就可以被篡改,而且区块链无法保证上链之前源头信息的真伪,原始数据可能存在不真实性。区块链的安全性事故频频发生,成逐年上升之势。仅 2018 年,就发生了 138 起安全事故,造成了22.38亿美元的损失[14]。我们应该从理性上对科技进行祛魅,正确看待区块链在信任问题中的地位。区块链技术科技作为一项信任工具,能够完善虚拟世界中存在的信任问题,但是从技术本身的层面上看,技术的局限性让区块链无法凭一己之力建立安全可靠的信任体系。

三、区块链信任机制的伦理维度

在解决人类社会信任问题时,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信息系统给信任带来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建立于算法之上的去中心化的共识信任,具有更明显的社群主义理想和创造“规模合作”的潜力[15]。然而,区块链信任关系的建构与应用不仅依赖于核心技术的支持,而且更要重视建构信任结构的人文性与社会性[16]。

(一)《三体》科幻系列信任危机中的人性伦理

刘慈欣《三体》科幻系列被视为硬科技科幻的代表,在大量科学技术的想象背后有着对人性、伦理等人文主义问题的深刻反思。在小说中,主人公叶文洁生活在充满信任危机的年代,亲身经历了人性扭曲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崩塌,从而导致了她对人类社会的不信任。如果说,叶文洁面对父亲叶哲泰在妻子和大女儿的诬告下被活活打死而对人与人的信任关系感到失望,那么,在大兴安岭中,白沐霖为了自保而对叶文洁的栽赃陷害让叶文洁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彻底绝望。不信任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同样也存在于以科技为代表的三体文明与地球人类的关系当中。三体人通过全透明思维,靠思维脑电波直接传达信息,实现信息公开化,从而建立了可靠的信任体系。可是当三体人与地球人类接触时,三体文明通过科技所建构起来的绝对信任体系在人性面前不堪一击。人类的所说和所想可以分离,所想可以为大脑思维所遮蔽。当他们通过降临领袖伊文斯得知人类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时,三体人恐惧地说“我害怕你们。”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信任在面对人性之恶时彻底失效。可见,信任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性,科技无法真正解决信任问题。

人性之恶并不是刘慈欣讨论的最终结论,他通过程心这一人物呈现出了人性之善, 并且指出了拯救地球乃至宇宙的最终途径,即人性的复归、伦理道德的重建。程心是人性的代表,她始终带着“圣母”光环,和“暴君”维德形成鲜明对比。她两次把握着人类文明的命脉,但是两次都因为人性中的良心和善良,将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然而,在刘慈欣的精心设计下,程心并非以人性的良知毁灭人类文明的隐喻形象退场。当人类文明在降维攻击中毁灭,程心驾驶光速飞船变成了人类仅有的幸存者。在刘欣慈看来,唯有程心人性中的责任良知美德才是拯救宇宙的唯一希望。在地球毁灭后,程心作为人所具有的责任被一再强调。正如智子所说,“你还是在为责任活着”。程心回应道“我的一生,就是在攀登一道责任的阶梯。……”[17]508程心被赋予了拯救宇宙的使命,在责任之下选择通过“回归运动”完成这一使命。刘慈欣通过程心这一人物的塑造,在不断反思人性的良心与善良的同时,通过戏剧性的反转写法,将责任伦理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区块链信任机制的伦理规约

《三体》科幻系列在信任问题中所引入人性、伦理的讨论对于区块链的启发在于,除了从技术层面讨论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何以可能,对科技进行祛魅以外,同样需要关注区块链背后的人性问题。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解决信任问题的关键对于人性的关切。我们也不能忽视区块链技术背后的主体——人。区块链技术主体包括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等。正如《三体》中人性、伦理在信任中的重要作用,区块链技术的主体虽然隐匿于技术背后,但在区块链技术建构信任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区块链信任机制的有效运行。信任就其本质而言,是信任方与被信任方之间的一种伦理结构关系。伦理是信任的典型属性[18]。当区块链技术介入人类的信任关系时,信任的伦理属性则通过区块链技术主体呈现出来。区块链技术承载着技术主体的道德取向和动机。在信任机制的生产和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技术主体的人性趋利性的影响。就科技主体的伦理问题,学者汉斯·乔纳斯(Hans Jonas)早就提出,科技进步远远高于伦理进步,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伦理维度,即发展一种预防性、前瞻性的责任意识,通过提高设计主体的责任来约束与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19]。

区块链技术存在着不少的技术漏洞和局限。从技术的角度看,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修复,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技术漏洞的被利用后面是人性在趋恶趋利下的结果。如2016 年以太坊上的私募基金项目“The DAO”被黑客利用智能合约中的技术漏洞进行攻击,最终损失了306万以太币。黑客作为区块链技术主体之一的使用者,其偷窃行为的背后不仅是技术的漏洞,更是行为者伦理的缺失。可见,为了保障技术层面信任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对区块链技术主体进行伦理规约。伦理体现两种德行取向,并展现两种德性境界,即道德和美德,前者是基本的德,后者是卓越的德[20]。因此,对区块链技术主体要在思想观念和实践行为两个层面提出道德和美德的要求。道德规约,要求技术主体能够以不损害他人或者利益共赢的方式进行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或者使用;在道德规约的基础上提出美德规约,要求技术主体能够采用损己或者单纯利他的方式标准。当信任成为一种德性时,人们之间的合作是由品质以及互有的善而产生的。由于品质持久延续,这会使具有德性的信任会比其他形式的信任更能经受挫折[21]。信任问题唯有在伦理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最持久的且真正的解决。只有通过对区块链技术主体的伦理规约,让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变成德行的机制,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是信息科技介入人类社会信任关系的一次尝试,展现出了科技的力量和广阔的前景。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人员的保驾,也需要人文学者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护航。当各个领域都对区块链技术怀着激情与信心,尝试将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时,人文主义者当以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区块链技术可能存在或将会出现的人文问题。面对当下信任体系崩塌和科技迅速发展,我们是否满怀科技乌托邦的信念,完全求助于冰冷的信息技术,用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信任体系取代伦理为核心的信任体系,将区块链技术视为解决信任问题的唯一方式?事实上,根植于逻辑、算法、密码的区块链并不是最终的选择。区块链技术只能作为一种工具,辅助和完善信任体系的建设。仅仅依靠区块链技术,会给人类信任体制的建构带来诸多问题。科技的背后是人的存在,同时信任关系具有伦理性格特征,科技无法从根本解决信任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失去伦理规约后区块链技术可能被人性之恶所利用,带来更深重的信用危机;我们亦无法漠视当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后其背后的科技至上的思维理念,最终将导致人际关系及其文明的异化。那么,将科技与伦理相结合,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批判精神,科学把握科技活动与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反思人性重建伦理的基础上搭建以区块链作为辅助工具的信任体系也许是一条更为可行的道路。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科幻
怎样写科幻故事
PL-01:科幻飙车党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科幻画工厂
《三体》获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