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练自主性支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30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杨传狮

内江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性行为自主性教练员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杨传狮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教练自主性支持性行为研究进行整理,得出教练自主性支持行为人类三种基本需求的感知有直接影响,从而来对运动员的动机产生影响,并受到教练员个人取向、教练员身处的情景以及运动员的行为和动机三个因素的影响。要做到自助支持要满足:在特定的限制和规则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为任务和限制提供一个原理、承认对方的感受和观点、为运动员提供独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提供积极反馈、避免控制性行为六个要求。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虽然影响运动员动机的因素很多,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是影响运动员动机及其后续表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每节课上,教练要求运动员参加各种各样的练习。在这样做的同时,教练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一种特定的激励方式,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是自主性支持。Grolnick和Ryan将自主性支持定义为教练(或父母)重视自主能力以及鼓励选择、独立解决问题和参与决策[1]。

1 自主性行为与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存在着一种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先天的,即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研究者从促进内在动机和心理健康一的社会环境入手,通过实证研究鉴别出了三种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能力的需要是指在与社会环境有效的相互作用时能够体验到控制、掌握和有效性的需要。自主性的需要是指人们要感知到行为和思想可以自由选择和决定,在活动中有自我决定的感觉。关系的需要是指我们和周围人联系的时候要感到安全和被尊重。该理论假定所有人都有基本的需要,当三种先天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的内在动机最有可能激发。

自主支持性意味着鼓励运动员做出选择并采取主动,同时将批评、压力和控制降到最低。这些行为传达了对运动员能力的信任,从而影响了运动员对能力的认知。自主支持型教练提供的非控制性能力反馈也直接影响着对能力的感知。此外,自主支持型教练会考虑受试者的观点和感受,并强调所要求的任务、规则和限制的重要性。通过这样做,教练传达了他们的参与以及对运动员的尊重,从而影响了运动员对关系的感知。自助支持性行为对人类三种基本需求的感知有直接影响,进而促进其内在动机形成

综上不难得出自主支持性行为对人影响与自我决定理论中认为的三种基本需要是相一致的。有研究证实了运动员对教练在互动中的自主性支持程度与上述三种需求均呈正相关,且对运动员动机取向具有显著的间接影响。这些普遍的关系与之前在体育领域的研究是一致的,其中感知的自主性支持与积极的动机结果相关联。然而,研究结果扩展了体育文献,具体证明了需求对自主性支持与运动员动机或多或少是自我决定的程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2 影响自主性行为的因素

虽然经验证据支持自主支持行为对内在动机的有益影响,但善意的教练很容易释放出控制行为。尤其那些把运动员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的教练常常反而更容易变成控制型教练,然而这反而损害了他们希望增强的动力。在现有的教练与运动员关系动机模型中,提出了自主支持教练行为的三个决定因素:教练个人取向、教练背景、运动员行为和动机。现依次讨论这些决定因素。

(1)教练个人取向。有研究人员在人格层面对自主性支持进行了调查,将自主性支持风格定义为一种态度立场,在这种态度立场下,下属(如运动员)对自主性的需求得到尊重和重视。支持自主的教练喜欢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方法。相反,控制风格通常被定义为使用控制和尊重权威。控制型教练的目标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任何进展提供外部激励和奖励。从这个角度来看,控制型教练倾向于以教练为中心的方法。

在个人层面的研究中,研究者将人们的个人取向区分为自主支持性和控制性,然后研究了这些不同的人际风格与他人内在和自我决定的外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教师的人际风格通常是通过学校问卷中的问题,通过教师对不同假设情景的观点和反应来确定的。在一项使用学校问题问卷的研究中,Deci等人要求教师在孩子面临解决问题的不同情景下作出反应。教师的反应各不相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愈倾向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尝试解决问题,他们的学生就越有内在动力,并认为自己有认知能力。因此,重视自主支持风格的教师对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能力感知有积极的影响。这种效应被发现发生在头几个月,并在整个学年中保持稳定[2]。

(2)教练情境。即使教练强烈相信自主性支持行为,他们的实际行为仍然是由他们所处的教练环境所塑造的。体育环境通常竞争激烈,就像运动员一样,教练也会感到给学校、城市或组织带来奖牌的压力。不幸的是,研究表明,当直接的环境迫使人们表现或制造高水平的压力时,人们更有可能释放出控制行为。因此,教练情境是教练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教练的工作往往直接取决于球队的表现和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变得自我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进而产生控制行为。在教育领域,Deci等(1982)研究了绩效压力对教师控制行为的影响。在试验中,一部分教师被告知他们要确保学生达到标准,而另外一部分教师没有任何关于标准的限制。正如预测的那样,有标准组的老师比没有表现标准组的老师更能控制学生的语言[3]。

(3)运动员的行为和动机。影响教练员行为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运动员的行为和动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教练对所有运动员的行为并不完全相同。相反,他们对每个运动员感知到的和实际的动机和行为做出反应。运动员个体差异对教练员行为有很大影响。

一项研究调查了青少年差异对父母自主支持行为的影响[4]。结果表明,那些认为自己的孩子更难相处的母亲比那些认为自己的孩子更容易相处的母亲更有控制力。一项针对脾气不好的幼儿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些2岁的孩子对母亲试图控制他们行为的尝试更有抵抗力。反过来,蹒跚学步的孩子更有可能遇到来自他们母亲的强制性反应[5]。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不同的儿童的性格不同,越是难相处的儿童越容易引发控制行为。不幸的是,正如本综述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控制反应可能会阻碍孩子对自主性的需求,从而加剧任何最初的不当行为,使一场无休止的控制权之争永远持续下去。

3 结语

所有的教练都面临着教学上的挑战,如何激励运动员参与并从他们提供的练习中受益是每个教练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些教练含蓄地说:我是你的老板;我会监督你;我来这里是为了社交和改变你。这些互动往往是单方面的。对于其他教练来说,他们所说所做的支持方面更加突出。教练非常尊重运动员的观点和主动性,语调是一种理解。教练含蓄的说我是你的盟友;我会帮助你;我在这里支持你和你的努力。这些互动往往是相互的,是可以实现的。这意味着运动员被视为应该拥有自主决定权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结果而被控制的棋子。与自主性支持相对的是控制性行为,控制行为被定义为以特定方式思考、感受或行为的压力,从而忽视了人的需求和感受。控制行为可以被看作是重视控制,并使用强势的技巧,迫使他人服从。自主性支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在特定的限制和规则内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②为任务和限制提供一个原理;③承认对方的感受和观点;④为运动员提供独自参与活动的机会;⑤提供积极反馈;⑥避免控制性行为。

本文探讨了教练自主性支持与专业运动员动机形成的机制。教练自主性支持行为表现在认同运动员想法和感觉、鼓励选择、自我驱动、行为规范和减少压力与控制。虽然教练执教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并被很多教练所熟知,但是迫于个人、他人、环境等因素没有被广大教练所采用。并且在教练出现控制型行为时往往不能自我察觉。但是通过自主性培训能够有效地使教练的执教风格发生改变,这也为广大教练实现自我价值以及更好执教提供了一条提升路径。

猜你喜欢

性行为自主性教练员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