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研究

2021-12-30汪珊珊孙馨慧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实体图书馆空间

汪珊珊,孙馨慧

(1.国家图书馆;2.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00)

1 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背景

1.1 理论背景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维度,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科学研究忽略了空间这个维度,并没有将其当作“社会的”现象。直至20世纪下半叶,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开始对空间予以专门探讨,提出空间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坚持空间的社会属性高于自然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成为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由此开启了空间社会学研究的大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空间社会学理论日趋成熟,并产生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美国学者爱德华·索亚从法国社会学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中发展出了“第三空间”这一概念,在真实的第一空间和想象的第二空间之外存在的融构了真实和想象的“差异空间”。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奥登伯格在其著作《绝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中对“第三空间”进行了更为明确的概念界定,“认为‘第三空间’是城市中家庭居所(第一空间)和工作场所(第二空间)之外,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像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1]。“第三空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图书馆的观念革新和空间再造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时代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观念的变迁,加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单纯的书籍储存、借阅的场所,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从理论到实践,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性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再造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9年,“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成了国际图联会议的主题之一,表明在当前时代,图书馆的空间价值需要被重新认识,图书馆的实体空间也需要被改造。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1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 595.98万m2,图书总藏量103 716万册,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14.4m2,人均图书藏量0.74册,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82 032万,书刊文献外借册次58 010万,外借人次25 814万[2]。显然,作为阅读推广重要场地的公共图书馆成了国家推动全民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再造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措施。

2 传统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和氛围过于单调冰冷

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的概念,认为场所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人记忆的物体化和空间化,“场所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融合了过去和现在,融合了传统的理念和现时的需要,甚至预示着未来发展[3]。这一理论强调了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环境和氛围是与人的感情相联结的。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只是将图书馆本身当作人们阅读交流的一个纯粹物理性的空间,并没有刻意将人的情感体验和图书馆的环境氛围联系起来,导致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只是大同小异的“藏书楼”和阅读场地,无论是建筑环境还是整体氛围上都显露出单调、机械、冰冷的感觉,这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对文化场地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2.2 读者服务不够全面精准高效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定位更倾向于“书本位”的“藏书楼”和阅读场所,对于读者的需求认知局限于借阅书籍和咨询服务,而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知也局限于带有严肃性质的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随着人民文化生活的发展,这就导致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上出现了如下问题:①由于单一空间、传统技术和传统认知的限制,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信息获取、社会文化交流乃至休闲娱乐的需求,因而很难给读者提供全面和高效的服务;②单一空间没有照顾到不同读者群体的不同特点和多样化需求,对于不同读者群体难以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可以看出目前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所承载的读者服务功能与当代读者的现代化、多样化需求相悖。

2.3 空间设计和资源配置不合理

图书馆具有固定的空间容纳量,因此在空间设计和资源配置上需要合理规划。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大多建造年份已久,并且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实践兴起时间不久,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也不多,因此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空间设计和资源配置上显现出如下问题:①传统的藏书、阅读空间过于庞大,挤压了交流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移动空间等新型空间的发展;②实体空间与虚拟化信息空间,也就是基于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而成的现代化信息空间,二者没有结合自身特色协调发展。从空间使用的需求来看,新型空间的使用需求必然会持续增加,而传统空间的使用需求长期来看会有所降低[4]。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空间再造来满足读者的空间和资源需求。

3 关于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建议

3.1 结合地方和场馆特色精准定位

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需要有准确的定位,甚至可以有明确的主题。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和场馆的馆藏资源、已有空间设计等进行定位。比如广州图书馆九楼的广州人文馆,其定位便是弘扬岭南文化,馆内重点收藏地方文献和地方名人专藏,包括名家、名门的著述、文献和藏书,除此之外还特别设有“家谱查询区”。为了与定位相符合,馆内环境设计为青砖墙、满洲窗,还陈设有古色古香的明式家具,满满的岭南人家的雅致风韵。像这样收藏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的公共图书馆,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地方和场馆特色进行精准定位不失为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一个方向,可以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承担推广文化教育传播、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功能。

3.2 以人为本,打造多功能分区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转变理念,由“书本位”发展到“以人为本”,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转型发展。由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读者对于所受服务的要求不尽相同,加之总体来说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期望已经不仅仅是借阅场所,而是发展出了思考、交流、休闲娱乐等多种新需求,因此在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多功能分区的建设。多功能分区建设有两条基本思路:①根据读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外在情况建立老人区、幼儿区、特殊群体区等适合不同状况人群的功能分区。比如芝加哥图书馆里的托马斯·休斯儿童图书馆中不仅设有木偶剧院和婴儿花园,还为年龄较大的孩子提供数码媒体设备,以方便他们创造自己的数字艺术[5]。②根据读者的内在需求建立可供深入思考的安静区、可供交流讨论的闹区、可供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休闲娱乐区等,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比如徐汇区图书馆在分析读者群体中年轻人占比少时得出一个结论——年轻人不是不爱看书,而是对阅读环境有着更多需求:安静、舒适、便捷,当然最好还有足够“治愈系”的东西和咖啡。基于此,徐汇区图书馆于2017年打造了集书房、客厅、工作室为一体的自助式阅读体验空间“书香部落”,为市民阅读提供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自助查询、借还书,可以在线阅读,可以收听有声书籍,还可以在专门区域分享体验。总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发展趋势下,打造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提升读者体验感和满意度的多功能分区是必不可少的。

3.3 与虚拟化信息空间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

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众多事物的发展进程被改变,图书馆行业的技术、读者的生活方式及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人预测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将实体空间和虚拟化信息空间协调起来,共同为读者服务。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读者自助查询、办理自动借阅,利用大数据为读者进行个性化阅读推荐,还可以在馆内建设3D展示区、网络交互区、新媒体服务区等,根据实体空间和虚拟化信息空间的各自优势进行资源调配和读者服务,一方面减轻了馆内工作人员的负担,优化了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读者服务的自助性和便捷性,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使得服务更加精准。

3.4 注重人性化的环境设计和氛围营造

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还要考虑空间的环境景观设计和空间氛围的营造。环境设计要考虑到空间规划的美观、舒适性和实用性,图书馆内部的色彩、灯光、装饰、植物、家具风格样式和布局等都会影响到空间的整体氛围和读者的感受。牛靖涵提出要从图书馆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要考虑读者的心理因素,把新的时尚元素和空间美感等融入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中,营造舒适、便捷、高效的阅览环境,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效率[6]。比如 2011年芝加哥大学扩建的图书馆新馆采用了玻璃穹顶来覆盖三层研究空间,能减少73%的光照热量,并引入50%的光线,学生们既可以大幅度观赏到周围景观,又能沐浴在自然的光照中[7]。这样的环境设计无形中便营造出温暖、悠闲的氛围,也于无形中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兴趣。再比如美国的Poplar Creek公共图书馆,是一所充满了设计感和审美趣味的现代图书馆,该图书馆中不同阅览室的家具陈设和灯光各不相同,圆形门窗的室内陈设着天鹅形状的椅子和充满艺术感的圆形吊灯,而在有方形天窗的室内则陈设着方形的椅子,使用普通射灯,此外还有诸如可折叠翻转的桌子、和书架融为一体的椅子等富于变化的家具,无形中提升了读者的审美趣味,也使读者更乐意在这样富于美感的室内阅读。

3.5 塑造文化和服务品牌,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品牌原意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一般用于经济领域,但由于品牌的形成本身便代表着其在同行业中具有差异优势和价值,能够被更多人记住和传播,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近年来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共文化领域。从这一角度出发,如果某一公共图书馆成功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和服务品牌,便具有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还可以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获得读者的认同,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塑造自己的文化和服务品牌对自身的发展和全民阅读推广有着显著的优势。深圳图书馆在空间再造实践中便进行了有益尝试,响应深圳“文化立市”的口号,在馆内建设了名为“南书房”的经典阅读和分享交流空间,在该空间内分享经典阅读书目,举行各种类型的文学沙龙、经典诵读活动、主题图书展示活动等,形成深圳学派文献专区,努力成为深圳学派建设的“稷下学宫”[8]。公共图书馆在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推广阅读活动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服务品牌,来提升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3.6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在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除了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资助支持以外,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机构、民间组织、志愿者等群体联合起来,广泛征集意见,吸收社会资源;还可以与地方高校图书馆联合起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建特色学科的馆藏资源。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减轻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负担,还可以实现更为广泛深入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

在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再造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并且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实体空间再造,为未来新的时代趋势和需求下公共图书馆新的实体空间再造做好准备。

4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再造,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优化图书馆空间环境、推进图书馆资源重组和服务转型创新的必要途径,也是顺应图书馆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推动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实践方兴未艾,尚未有针对同类型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的统一标准,而且由于各图书馆地方和场馆特色不同、读者群体不同、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等不同,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再造实践会有各自的特点和难点。但总体来说,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再造实践中需要以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要向着以人为本、特色化、现代化、智能化、创新性、发展性的方向走去。

猜你喜欢

实体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图书馆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