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的“三步走”

2021-12-30刘国伟王小龙徐嘉仪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步走视域文科

刘国伟,王小龙,徐嘉仪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新文科”是新时代中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教育改革,是全面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确立全新教育范式的战略部署。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融合与创新,即需要通过不断开阔视野、持续更新视角,关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结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完善与提升[1],也关注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的效用问题,逐步打破传统文科中对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界限,完成学科融合的目标。

艺术管理作为新文科专业设置与建设方面较为领先的新兴专业,其新发展路径紧密结合新文科建设的导向,针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发展,将以知识的高度融合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生产与再生产形态为基础,面向全球科技革命和文化产业变革的发展态势,对应用型、复合型教育进行探索,完成知识生产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率先突破了艺术学和管理学的传统边界,以创新和创意思维的管理视角审视艺术现象,融合艺术文化、艺术史、艺术哲学、艺术经济、艺术法律、艺术教育等学科跨界知识,以创造性的管理视角转化艺术现象。

基于以上思考,针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路径,提出“三步走”的系列方案:第一步,确立新目标,即“两种思考、一个理念、五种能力”的探究路径;第二步,探索新方向,即“四个系统、三项优化”的发展路径;第三步,实践新方法,即“六个平台、七项举措”的实施路径。此系列方案是从新文科与艺术管理的关系中来,再到新文科与艺术管理的关系中去,每一个节点都是依据新文科建设背景、结合艺术管理本体而提出,“三步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一、“两种思考、一个理念、五种能力”的探究路径

构建新文科视域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的第一步,首先要进行两个思考,并明确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再确定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培养的五种能力,即“两种思考、一个理念、五种能力”的探究路径。

1. 进行“两种思考”

理念既源于思考,又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艺术管理教育理念源于对新文科教育理念的思考,又延伸对新文科与艺术管理之间关联性的思考,思考两者延伸的关联性。第一,内涵式思考——思考艺术管理与新文科之间的内涵属性;第二,外延式思考——思考艺术管理与新文科之间的外延价值。

(1)内涵式思考

新文科视域下的艺术管理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内涵属性。战略性,即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创新性,即中国教育的创新性发展;融合性,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艺术本体的美学范式、科技革命背景下的表达方式这三者交叉融合;发展性,即将艺术管理作为新文科发展的载体。可以说,艺术管理既融合多数文科专业,又与新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其发展进程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关系紧密。这是一门始终处于不断更新理论、不断发展实践进程中的专业。笔者认为,该专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以实践哲学为原则的发展规律。

(2)外延式思考

艺术管理不仅对传统文科视域的颠覆,通过跨学科的实施方式,充分发挥新文科的“新”之所在,还对与新文科具有同等效力的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具有外延价值。

第一,艺术管理对新文科内部学科的建设,以及对“四新”建设都具有战略价值;第二,艺术管理是对传统文科的交叉融合,带给“四新”建设具有参考性的创新价值;第三,艺术管理涉及新文科所涵盖的所有学科知识,以艺术管理带动“四新”学科建设,这是艺术管理融合价值的体现;第四,艺术管理的新动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艺术管理的视角思考“四新”建设具有发展价值。

2. 树立“一个理念”

基于新文科整体思想理念,树立属于艺术管理教育的独特理念,是对两种思考的延续,也是思考新文科所要培养的人才特点。艺术管理将以新文科视域下的人才培养为宗旨,依托艺术本体,树立艺术管理教育理念,即“以新文科视域,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艺管人”。此理念具体以中华优秀艺术宝库为教育资源,以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为教育导向,以实现人文与经济价值为教育目标,以西方“新文科”建设为借鉴,以创造性思考、总结、融合为方法,完成培养具有新时代全球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

第一,以中华优秀艺术宝库为教育资源。艺术管理者是连接艺术家与观众的桥梁,中国的艺术管理者需要立足中国本土艺术文化现象,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视角,研究如何建设这座桥梁,以及建设的意义。

第二,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教育导向,以实现人文与经济价值为目标,即艺术管理者要满足中国艺术家与观众的实时目标和需求。艺术家的目标和需求是实现艺术品创作的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观众的目标和需求是在真实的艺术体验中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塑造自身的文化品格,树立自身的道德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共艺术文化和社会道德的提升与完善。之所以是实时的目标和需求,是因为艺术家与观众的需求要根据社会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不断提升的。

第三,以西方“新文科”建设为借鉴,即“西体中用”的原则在新文科建设中的运用。通俗地说,它是指批判性地借鉴西方“新文科”建设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

第四,以创造性总结、转化、发展为方法,即艺术管理者以当下时代语言对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艺术现象、存在的艺术文化、发展的艺术脉络等进行总结,开动符合当下时代审美标准的艺术思考,思考其转化与发展的艺术内涵与形态。

3. 培养“五种能力”

基于新文科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艺术管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的五种能力,即:以创意能力为核心,以审美能力为前提条件,以表达能力为有效载体,以执行能力为转化方式,以领导能力为实现渠道,践行“理论知识服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准则。

应用型、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艺术学科与文科其他专业知识之间理论到理论的转化能力,还要具备文科多专业与艺术管理专业知识之间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2]。这种转化能力源于艺术管理人才的审美能力、创意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五种能力的综合。艺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五种能力如图1关系图。

图1 艺术管理者具备五种能力的关系

第一,以创意能力为核心。创意不仅是艺术管理教育资源、导向、目标、方法的连接中枢,而且是连接的主要目的。可以说,艺术管理是一种“从创意中来,到创意中去”的教学过程。第二,以审美能力为前提条件。审美不仅存在于艺术本体,涉及艺术创作、呈现、接受等过程之中,还存在于艺术现象,涉及艺术活动策划、组织等管理过程之中。第三,以表达能力为有效载体。表达不仅能够将艺术的审美素养与创意思维承载于艺术管理过程之中,而且能够将艺术创意转化为艺术管理的行动指南。第四,以执行能力为转化方式。执行不仅能够将艺术创意转化、落实为管理行为,还能够将艺术的创意策划转化、落实为艺术的项目运营,进一步帮助艺术管理者完成项目的目标。第五,以领导能力为实现渠道。领导不仅能促使艺术体验、艺术教育、艺术传播等艺术活动相互配合,还能帮助艺术管理者在策划、运营艺术项目过程中及时沟通交流。

二、“四个系统、三项优化”的发展路径

构建新文科视域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的第二步,围绕明确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艺术管理与新文科之间的内涵属性与外延价值,以及艺术管理人才五种能力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出“四个系统、三项优化”的发展路径。

1. 确立“四个系统”

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三项优化得以顺利实施,需要赋予高校原有的四个运行系统,即:科研系统、教学系统、学工系统、行政系统,在新文科视域下的全新意义。这四个系统的运行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四个系统的运行关系

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三项优化是教学系统内部的革新,教学系统的革新需要另外三个运行系统予以支撑。教学系统与科研系统、行政系统、学工系统的三个关系是新文科建设的三大基本抓手:专业优化、模式创新、课程提质。

第一,教学系统与科研系统的连接是专业优化的保障。保障艺术管理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的成果,有效衔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研系统与教学系统合作,是在艺术管理教育教学中开展新文科视域下的理论、实践、技术的全面革新,以提升艺术管理专业内涵为重要保障。

第二,教学系统与行政系统的连接是模式创新的保障。保障艺术管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成果得以应用在专业结构建设的方案中。行政系统与教学系统合作,将新文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革新成果迅速运用在艺术管理教育教学之中,建立艺术管理“专业稳定,方向多元”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三,教学系统与学工系统的连接是课程提质的保障。保障艺术管理专业结构建设的方案,或是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目录,有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专业稳定,方向多元”的划分与调整。学工系统与教学系统合作,将新文科建设的学生管理体系充分运用在艺术管理教育教学之中,建立教师与学生互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方案。

另外,科研与行政、行政与学工之间的关系是推进新文科建设、完成三大基本抓手的保障。进一步说,科研系统与行政系统的关联能够充分保证科研政策、项目的实现;学工系统与行政系统的关联能够确保学生管理与制度的稳定。

2. 实施“三项优化”

结合艺术管理专业的新文科属性,将新文科视域下的艺术管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将内涵式与外延式思考转化为现实,充分发挥其价值,需要优化三种机制,即艺术管理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艺术管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三种机制相互作用,最终形成识变、应变、求变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唯有创新,才能以变应变,实现艺术管理高质量发展。

(1)优化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

艺术管理人才需求的预测预警机制,其优化途径是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识变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人才需求调研等常态化机制的建立,掌握当代社会艺术管理人才的供需关系,避免人才专业不对口,人才流失、缺失、饱和等现象。

(2)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艺术管理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其优化途径是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应变机制。根据政府、企业、社会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在学历、素质、能力等具体方面的需求,对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向和课程内容进行合理优化,通过项目分析、运营、策划等多元模式,建立“专业稳定,方向多元”的动态调整机制。

(3)优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其优化途径是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求变机制,提出以专业视角出发的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目录。例如,2020年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提出“三系一部”体系改革,即:建立表演艺术管理系、视觉艺术管理系、电影艺术管理系和公共基础部,该艺术管理专业体系建设优化方案为国内各艺术院校、综合类艺术高校提供专业结构的优化改革方向。

以上三项优化分别对应全面推进新文科布局的创新准则,通过主动识变、快速应变、积极求变,建设高质量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3]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讲话中强调:“优化专业结构的‘小逻辑’要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4]可以说,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系列方案中,确立“四个系统”、实施“三项优化”是培养五种能力的根基,是“小逻辑”;培养五种能力是新文科视域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从而满足新文科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且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是“大逻辑”。

三、“六个平台、七项举措”的实施路径

构建新文科视域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根据“两个思考、一个理念、五种能力”的探究路径和“四个系统、三项优化”发展路径,开展“六个平台、七项举措”的实施路径。

1. 打造“六个平台”

新文科建设是在夯实基础学科——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艺术学的同时发展新兴学科。艺术管理以艺术学作为本体内容,以教育学作为目标导向,将文史哲、经管法六大传统文科进行融合创新。

践行“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的原则,搭建“六位一体”的平台系统,贯穿于校内教学到校外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形成3×2平台机制,即:横向“双实验、双实训、双实践”三平台,纵向“教学+项目”双平台的融合体系,如表1所示。

实验、实训、实践是新文科视域下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步骤,从艺术项目孵化、实验的教学预备阶段,到艺术项目模拟、实训的学生训练阶段,最后发展到艺术项目策划、运营的社会实战阶段。并且,艺术管理教育教学内容与艺术产业、文化产业的案例项目直接挂钩,通过项目分析、项目模拟、项目创作等方式,将训练“五种能力”融入“六位一体”平台系统的运行之中,地点可在多功能教室或相关工作室进行。从表1可以看出,六个平台从横纵两个维度划分。

表1“六位一体”平台

(1)横向维度——“双实验、双实训、双实践”三平台

“双实验”平台分为实验教学平台、实验项目平台。实验教学平台是通过艺术项目案例分析,教授学生艺术管理理论知识的平台,实验项目平台是通过艺术项目孵化、实验,验证教学成果的平台。

“双实训”平台分为实训教学平台、实训项目平台。实训教学平台是通过艺术项目案例解构,教授学生艺术项目操作、管理技能的平台,实训项目平台是通过艺术项目模拟、实训,验证教学成果的平台。

“双实验”平台分为实践教学平台、实践项目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是通过艺术项目案例重启,教授学生艺术项目策划、运营方法的平台,实践项目平台是通过艺术项目实际操作,验证教学成果的平台。

(2)纵向维度——“教学+项目”双平台

教学平台不仅可以细分为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5],还可以在一个教学平台实现实验、实训、实践三大功能。例如,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打造的5G视听实验室、会展人才培训基地。

项目平台不仅可以细分为实验项目平台、实训项目平台、实践项目平台,还可以在一个项目平台实现、实训、实践三大功能。例如,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打造的雅策创意工作室、金点影像工作室等。

2. 实施“七项举措”

以新文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四项举措为蓝本,结合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系列方案的前六步,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的举措以七项为主。

(1)促进艺术管理教育与实务进一步结合

艺术管理教育与艺术管理实务紧密结合,是上文所述培养“五种能力”、打造“六个平台”,形成3×2平台机制的前提,既可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艺术管理实务的事项,也可从艺术管理实务的角度提炼、总结规律,进行艺术管理教育。

(2)推进艺术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革新

艺术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艺术管理教育与实务结合的深入措施,也是上文所述实施“三项优化”、培养“五种能力”的进一步具体化,既需要从教学内容上紧紧围绕艺术管理实务事项,也需要从教学方法上针对审美能力、创意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进行教学研究。

(3)完善艺术管理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与现代科技融合

艺术管理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都需要与最新的科技相融合,科技进步促使社会环境、人类生活不断变化,实务工作方式也因科技发展处于实时更新的状态。艺术管理作为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专业,学术上要秉承“艺术+科技”的研究思维,教学上要贯彻“艺术+科技”的科学思维。

(4)实现艺术管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艺术管理与国情社情民情融合教育,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中国国情社情民情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中国每一处优秀的历史印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发艺术管理学生投入国家的艺术产业、文化产业之中,帮助学生完善了解艺术管理对国家文化发展、社会公共文化建设、人民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5)拓展艺术管理跨学科、跨专业发展途径

艺术管理教育将更多学科、专业的知识素养融入艺术管理教学内容之中,不仅需要新文科的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艺术学八个学科,也要开拓“四新”学科的知识,打消“四新”学科常识性的知识盲区,开拓艺术管理学生的专业思维,将艺术管理同国家、社会、人民联系得更紧密。

(6)实现艺术管理学界与业界深度融合交流

艺术管理学界与业界的交流融合,在艺术管理领域是常态化学术现象。学界与业界的工作者在未来艺术管理的建设中紧密相连,可实现相互跨界学习、工作,相互助益。

(7)健全艺术管理四大管理系统间的科学评价体系

艺术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科研、行政、学工管理评价体系,对执行新文科视域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系列方案具有严格的监督和反馈作用。

四、结语

在教育部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全新态势下,针对新文科视域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路径,提出“三步走”的系列方案,即“两种思考、一个理念、五种能力”的探究路径;“四个系统、三项改革”的发展路径;“六个平台、七项举措”的实施路径。贯彻新文科建设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围绕新文科与艺术管理的关系,进行内涵式、外延式的两种思考,以此树立艺术管理教育理念,锁定五种能力的培养,以四个运行系统为支撑,实施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三项创新优化,打造艺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六个平台,实施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的七项举措。在新文科视域下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管理学科,打通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的新文科人才,建立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的艺术管理学科。

猜你喜欢

三步走视域文科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