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添加剂对鲜切马铃薯保鲜作用的研究
2021-12-30韦献雅乔明锋范文教陈云川
刘 阳,熊 梅,韦献雅,乔明锋*,范文教,陈云川
(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等。马铃薯在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消除贫困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其效益较高,在我国种植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2-3]。马铃薯以新鲜、方便、营养、可食率高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4]。马铃薯在加工后极易发生褐变、营养物质损失及被微生物污染[5-7],导致马铃薯加工产品的食用品质下降,货架期缩短,极大影响了马铃薯的安全性及商品价值。
目前,添加剂在食品保鲜方面的研究较多,如抗坏血酸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果蔬褐变抑制剂,无任何副作用,在鲜切莲藕、苹果和油桃等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8-10]。天然保鲜剂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11-14]。章志红等研究发现将苯甲酸应用于马蹄莲切花的保鲜[15],嘉应大学开发的“嘉大1号”保鲜剂用于沙田柚的保鲜[16],邹海峰等人研制出基于化学改性的新型非金属保鲜剂,用于菜豆和黄瓜等蔬菜的保鲜[17]。随着时代的发展,天然保鲜剂的开发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本试验以鲜切马铃薯为原料,添加抗坏血酸、柠檬酸、植酸和氯化钙等添加剂进行保鲜,对储藏过程中马铃薯的感官、质构及色差特性进行分析,确定鲜切马铃薯保鲜的最佳复合添加剂,并探讨3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探索客观、快速且经济的鲜切马铃薯品质评定方法,提高鲜切马铃薯的食用安全性和延长产品货架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马铃薯:购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平安农贸市场,选取大小均匀、无病虫害、外观完整、无机械损伤的马铃薯,洗净后去表皮。为方便指标测量和观察,将去皮后的马铃薯切成大小一致的土豆丝。
1.2 仪器设备
DC-P3新型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北京市兴光测色仪器公司);TMS-PRO高精度专业食品物性分析仪(美国FTC公司);DZA-01型真空包装机(青岛艾讯包装设备有限公司);SB-3200DTDN型超声波清洗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处理 分别配制0.3%抗坏血酸+0.02%植酸混合溶液(添加剂a)、0.3%抗坏血酸+0.5%柠檬酸+0.8%氯化钙混合溶液(添加剂b)、0.3%异抗坏血酸钠+0.5%柠檬酸+0.8%氯化钙混合溶液(添加剂c),称取600g马铃薯丝分别置于3种溶液中浸泡1h后,分小袋真空包装,贮藏于(4±1)℃,备用;未添加保鲜剂的样品作为空白对照(CK)。将上述四种马铃薯丝分别在0,12,24,36,48,60,72,84,96h时间下测定感官品质、色差与质构特性。
1.3.2 色泽测定 使用色差分析仪测定,L(明度值)、a*(红绿色度值,正值代表红色度,负值代表绿色度)、b*(黄蓝色度值,正值代表黄色度,负值代表蓝色度),△E=(△L2+ △a*2+△b*2)1/2,以此判断马铃薯褐变程度[18-20]。每组样品重复测试5次,结果取平均值。
1.3.3 质构测定 使用质构仪测定胶粘性、感官弹性、弹性、内聚性和硬度等,以此判断马铃薯的组织状态和口感。将样品取出恢复室温,切成立方体,选取平底柱形探头,测试条件:起始压力0.375N,形变量60%,停顿时间2s,回升高度20mm,每组样品重复测试5次,结果取平均值[21]。
1.3.4 感官评价 以10名具有感官评价知识的食品专业人员,从鲜切马铃薯的色泽、气味、形态和硬度四个方面对储藏期的马铃薯的进行感官评价,评分标准见表1,结果取算术平均值[22]。
1.4 数据分析
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利用origin9.1进行相关分析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添加剂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经3组复合添加剂处理的马铃薯新鲜度逐渐降低,48h后,各感官评定结果出现显著差异(P<0.05)。3组添加剂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相差不大,但相比之下,添加剂a的保鲜效果好于其他2组,添加剂c保鲜效果最差。未加保鲜剂的对照样品72h后已不适宜食用,故未统计评分结果。
表2 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感官评价结果
表3 添加剂a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质构特性的影响
表4 添加剂b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质构特性的影响
表5 添加剂c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质构特性的影响
2.2 不同添加剂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质构特性的影响
由表3、4、5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组添加剂的质构特性指标逐渐减小。经3组添加剂处理的马铃薯胶粘性和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差异,硬度、内聚性及弹性也具有一定差异性。48h后,添加剂a样品差异性最小,添加剂c样品差异性最大;在各项指标中,经添加剂a处理的马铃薯都较添加剂b、c高,表明经添加剂a处理的鲜切马铃薯保鲜效果最好。
2.3 不同添加剂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色泽特性的影响
由表6、7、8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组添加剂色泽变化明显,在48h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ΔE褐变指数逐渐升高,添加剂a相比添加剂b、c较小。三组添加剂的a*都为负值,色泽偏绿,b*都为正值,色泽偏黄。在色泽特性指标(L、a*、b*)中,添加剂a>b>c,表明添加剂a的色泽特性较好,马铃薯的明亮度高,鲜切马铃薯褐变程度低。
表6 添加剂a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色泽特性的影响
表7 添加剂b对储藏期间鲜切马铃薯色泽特性的影响
2.4 感官评分与质构和色泽特性相关性分析
由图1可知,质构仪分析的硬度与感官评分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2>0.9000),其中添加剂a正相关性最显著(R2=0.9810)。咀嚼性和弹性与感官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0.8000 由图2可知,样品a的b*(R2=0.9444)、样品b的b*(R2=0.9318)及样品c的L(R2=0.9434)与感官评分的正相关性强;样品a的a*(R2=0.8068)、L(R2=0.8340)、样品b的a*(R2=0.7976)、L(R2=0.8936)及样品c的a*(R2=0.8512)、b*(R2=0.8923)与感官评分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以样品a相关性最高,样品b相关性较低,可能是在感官评定时易受外部环境干扰。3组添加剂的色差特征与感官评分结果都呈现正相关,其中添加剂a和c处理的马铃薯样品相关性较高。 图2 感官评分与色泽特性相关性分析 本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及色差特征方法分析3种复合添加剂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作用,并对各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对鲜切马铃薯都具有保鲜作用,其中添加剂a(0.3%抗坏血酸+0.02%植酸)保鲜效果最好,可有效延长样品货架期;感官评分与质构和色泽特性相关分析表明,感官评定结果与仪器分析结果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其中质构特性中的硬度值、色泽特性中的L和a*值相关性做好。试验为鲜切马铃薯保鲜剂的筛选提供依据,并说明质构仪和色差仪可作为客观、快速的鲜切马铃薯品质评定方法。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