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21-12-30方哲章磷
方哲,章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 163319)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的概念不断被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全面部署,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的健康质量,不断促进人民的健康公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健康的理念下,人们的饮食方式也发生着变化,更加注重营养均衡,更多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倾向于绿色、天然、无公害食品,人们需求的改变对营养健康的食品产业和产业链条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杂粮作为传统粮食作物,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的特点,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符合人体营养元素摄入的需要,以及现代人对健康养生的要求,同时有着巨大的国内外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1]。黑龙江省作为杂粮主产区,种植的杂粮种类比较多,其中红小豆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位于全国第一。适宜的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有利于黑龙江省种植结构的调整,同时杂粮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以及改善居民膳食结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有杂粮产业相关研究主要结合地方特点,甘海燕、崔霞、燕星宇等[2-4]分别以广西、山西和陕北地区的杂粮为研究主体,分析了杂粮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阻碍杂粮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政府主体对杂粮种植的扶持力度较小,杂粮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杂粮培育和加工缺少科技支撑,除此之外甘海燕、崔霞[2-3]还认为社会化服务不够,产业化水平低以及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也影响着杂粮产业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服务体系,依靠科学技术提升杂粮产业化发展。部分学者主要分析了我国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刘玉红等[5]认为我国杂粮产业在地域和资源以及出口价格方面具有优势,指出我国杂粮出口和生产方面面临着杂粮质量不稳定,杂粮食品加工过于落后等问题,并提出应该把杂粮作为优质产业,因地制宜的发展杂粮生产,把杂粮的初加工以及深加工同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小杂粮食品资源等相应对策。袁素华[6]认为我国杂粮未占领市场优势的原因是杂粮生产、加工出的产品附加值低、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小与产业化的大市场难以匹配,市场流通缓慢,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等,提出大力实施杂粮生产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建立完善杂粮产品流通体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建议。目前,对于杂粮产业发展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学者们偏重于定性分析,缺少较为系统的对杂粮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对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选取了影响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各因素对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明确杂粮产业的发展方向,为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切合杂粮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黑龙江省杂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历程
1.1 杂粮生产
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0~2019年黑龙江省杂粮播种面积变化波动较大,2002年黑龙江省杂粮播种面积增加到最大,最大值为71.54万hm2,由于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谷子和高粱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07~2015年杂粮播种面积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杂粮播种面积减少到最小,最小值为13.69万hm2,随着2015年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种植结构,杂粮的播种面积开始增加,2016年增加到29.15万hm2,同比2015年增加了112.93%,截至2019年黑龙江省杂粮播种面积为20万hm2。(图1)。
图1 2000~2019年黑龙江省杂粮播种面积Fig.1 Sown area of grai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9
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到杂粮以及其主要作物的单产,2013~2019年黑龙江省杂粮单产呈现波动的状态,2005年杂粮单产下减少到最小,最小值为1 800.33 kg·hm-2,2016年杂粮单产增加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 511.79 kg·hm-2。在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四种主要杂粮作物中高粱的单产水平最高,谷子单产水平位居第二,谷子最高单产是2016年4 027.78 kg·hm-2,高粱最高单产是2015年6 654.14 kg·hm-2,绿豆最高单产是2014年1 705.43 kg·hm-2,红小豆最高单产是2014年2 279.79 kg·hm-2,截至2019年四种主要杂粮作物的单产分别为谷子3 391.3 kg·hm-2、高粱5 372.46 kg·hm-2、绿豆1 100 kg·hm-2、红小豆1 466.05 kg·hm-2(图2)。
1.2 杂粮加工
2019年黑龙江省大中型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33家,大中型食品制造企业28家,大中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企业16家,黑龙江省单纯以杂粮加工为主的企业较少,杂粮加工企业主要以稻米加工为主,杂粮加工为辅,对于杂粮的加工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并且黑龙江省杂粮加工量占杂粮总产量的比例较小,绝对大部分仍以原粮出售的方式进入消费市场。杂粮加工有利于杂粮产业的发展,杂粮加工使得杂粮产品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杂粮产业链条。杂粮产品非常丰富,对于部分高粱、小米、绿豆、芸豆、红小豆等杂粮作物已经初步开发出加工产品,其中芸豆和红小豆是制作粘豆包的原材料,高粱主要用于酿酒。黑龙江省杂粮深加工产品主要有:杂粮饮品、杂粮煎饼、杂粮饼干、杂粮方便面、八宝粥、发酵食品等。
1.3 杂粮销售
黑龙江省杂粮有多种多样的销售模式,包括自产自销,由合作社或者各地的代理商代理销售,通过订单的方式销售,在批发市场、实体店或者网上进行销售。通过在网上销售的方式杂粮产品被卖到我国各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并且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各大商超的市场调研以及淘宝京东的网络搜索可以看出,杂粮的品种较多,除了原粮以外,还有有机杂粮、混合杂粮以及深加工后的杂粮加工品。以杂粮原粮的价格为基础,混合杂粮粥的价格是普通杂粮价格的1.5倍左右,有机杂粮的价格是普通杂粮的3~4倍,而产品深加工后的价格是普通杂粮的5~10倍。
2 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
2.1 研究方法
研究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时,涉及了许多相关的变量,在回归分析中,可能会因为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而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使得回归结果不正确,影响回归分析,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降为将相关性较强的影响因素组合成新的彼此之间不相关的,但是能足够表达原始信息的大部分内容,达到去除共线性的目的[7-8]。用主成分分析中得到的主成分进行回归分析,使得回归结果更加可靠。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将提取的主成分与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黑龙江省杂粮产业发展的影响。
2.2 变量选取
把杂粮产业总产值作为因变量,用Y来表示。通过对以往参考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并结合黑龙江省杂粮发展的现状,选取化肥使用量、农业从业人员、杂粮播种面积、杂粮产量、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公路线路里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投资额占社会总固定投资额的比例等十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用X1、X2、X3、……、X10表示[9-18]。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因变量杂粮产业总产值是指杂粮产业内部结构中投入、生产、加工制造以及运销服务四个部门的产值之和,由于杂粮原粮以及杂粮加工品较多,不同的加工品价格差异较大,对于杂粮产业各部门的产值统计较为困难,参考借鉴耿献辉[19-20]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涉农产业结构与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并测算出涉农产业内部结构的比例。根据《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投入、生产、加工制造以及运销服务四个部门的内部结构比例,得到我国杂粮产业结构投入∶生产∶加工制造∶运销服务为0.26∶1∶1.91∶0.54,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2019年)中各地区农业分项产值,计算得到杂粮生产总值,结合内部结构比例对杂粮产业总产值进行估算。
自变量的数据来自《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0~2019年),其中个别缺失数据在统计分析时用平均值代替。由于统计年鉴中并没有收录历年杂粮化肥使用量的情况[21],参考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3 实证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影响杂粮产业发展的因素较多,为探究各影响因素对杂粮产业的影响,首先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所选取的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SPSS23.0软件计算得到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农业投资额占社会总固定投资额的比例(X10)与杂粮产业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在0.01水平上与杂粮产业总产值显著相关,化肥使用量(X1)、杂粮播种面积(X3)、杂粮产量(X4)与杂粮产业总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64、0.72在0.05水平上与杂粮产业总产值显著相关,变量农业从业人员(X2)、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5)、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6)、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占GDP的比例(X7)、公路线路里程(X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9)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37、0.34、0.5、0.43、0.48,虽然这六个变量的相对系数较小,但是绝对值都大于0.3,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所选取的影响因素都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符合回归分析的条件,模型的建立有一定合理性。从表1可以看出,有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例如化肥使用量(X1)与杂粮播种面积(X3)、杂粮产量(X4)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9、0.95,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自变量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预示着自变量可能存在着多重共线性问题,需要对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诊断。
表1 变量间的相关系数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variables
3.2 多重共线性诊断
鉴于所选取的自变量的数目较多,而且从相关系数的结果也可以看出自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可能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方差扩大因子法(VIF)进一步判断多重共线性问题,当方差扩大因子大于10,变量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由于选取的变量数据的单位不同,在进行分析之前先要对变量的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标准化的方式消除量纲的影响,以保证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利用SPSS23.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判断多重共线性,保存VIF值,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如表2所示,化肥使用量(X1)、杂粮播种面积(X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9)的VIF值分别高达1 652.618、913.77、816.407,远远大于10,除了自变量农业投资额占社会总固定投资额的比例(X10)外其余自变量的VIF值也都大于10。由此可见,所选取的自变量之间有着非常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如果对变量直接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不可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共线性问题。
表2 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Table 2 Multicollinearity diagnosis results
3.3 主成分分析
首先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变量Xi标准化后用ZXi表示。运用SPSS23.0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特征值能够将主成分的影响程度进行表达,大于1的特征值,表示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较大,在提取主成分时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从表3可知,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5.847,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3.091。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9.379%,大于85%,能够较好的反应总体信息,因此选取前两个主成分即可较为准确的反映指标的全部信息,满足分析的要求,提取的主成分即为F1和F2。
表3 自变量的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alues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由表4可得,原来的10个影响因素对应的两个主成分分别为:
表4 主成分特征向量Table 4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ector
3.4 回归分析及检验
用杂粮产业总产值Y标准化后的数据ZY作为因变量,将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得到的两个主成分F1和F2作为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为R=0.811,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适合做多元回归分析,R2=0.658,调整后的R2=0.572,表示所选取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65.8%,模型回归的拟合效果较好。回归方程的统计量F=7.688,显著性概率P=0.014,小于0.05,多元回归模型通过了F检验,表明模型中各影响因素对杂粮产业有明显的影响,方程的回归性好,显著性高。从表5可以看出,各影响因素的VIF值均小于10,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已经消除,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各影响因素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说明各影响因素在P=0.05显著水平上都通过了T检验。由此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表5 回归系数Table 5 Regression coefficient
4 结论与建议
(1)回归结果显示,化肥使用量、杂粮播种面积、杂粮产量、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公路线路里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投资额占社会总固定投资额的比例对杂粮产业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农业从业人员对杂粮产业的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其中化肥使用量、杂粮播种面积、杂粮产量以及农业投资额占社会总固定投资额的比例这五个影响因素对带动杂粮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农副食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公路线路里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杂粮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但影响依然有效。从杂粮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来看,杂粮生产要素投入以及生产环节对杂粮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说明现阶段杂粮产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产业链的前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运销服务环节对杂粮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小,说明现阶段杂粮产业的发展与产业链的后端联系不够紧密。
(2)一是合理的整合土地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扩大杂粮生产,保证杂粮生产的规模化,实现规模效益。建立杂粮生产基地,提高杂粮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二是从效率优势出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生产的机械化与现代化,提高杂粮的生产效率。增加投入环节物质的投入效率,以便于提高杂粮生产的投入水平,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杂粮单产水平。三是加大杂粮的深加工力度,不断提高杂粮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杂粮深加工以及特色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四是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杂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运输与销售环节,减少流通成本,建立高效率的杂粮产品营销网络。五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大力推广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提高生产率,加大对杂粮生产的扶持力度,把杂粮作物特色产业来抓,加强杂粮的综合优势发展杂粮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