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余篮球队训练系统建构研究

2021-12-30朱经纬崔俊健上海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9期
关键词:篮球队业余篮球运动

朱经纬 崔俊健 上海体育学院

一、业余篮球队存在的问题

篮球运动自传入我国后,深受社会各界欢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竞技比赛的需要以及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都决定了篮球相关的人才资金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职业篮球队。业余队伍人数众多、专业性差、水平低,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二是缺乏专业的运动指导机构,三是缺少稳定的运动员队伍,四是缺少专业的训练方法,五是缺少专业人才做支撑。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业余篮球队训赛模式有待转变

业余篮球队的运动员来自社会各方面,运动水平参差不齐,训练时间较难保障,教练员专业性不够强,对于技战术水平以及运动风格之间的磨合度较差,难以达到无缝融合的效果,总体以赛代训的特征比较明显。除在校生篮球队之外,包括社区队伍、农村队伍、企事业单位队伍均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业余队同职业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指导规律和模式的不同,只有采取正确的训赛模式,才有可能推动球队的发展。

(二)业余篮球队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机构,业余篮球队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几乎处于零。对比马拉松赛事,业余篮球运动无论是训练、赛事的信息化应用,还是运动员身体机能检测诊断应用都十分匮乏。对业余篮球队而言,信息化水平低意味着头部“脑瘫”、躯干失调,整体运动能力差,难以持续提高球队技战术水平。

(三)业余篮球队建设的系统性不强

业余球队很难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以及知识训练,没有建立起关于球员各项身体机能监测跟踪体系,缺少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没有建立起包括队医、饮食、心理健康疏导等保障性体制。优秀教练员很难同业余球队相结合,训练场地相对不固定,人员相对不固定,有的队伍经费相对没有保障,基本训练设施、科研手段乃至信息化装备缺失,说明业余球队缺少系统性发展和建设。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线下线上互动的运动模式,各种手机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业余球队训练系统时机已经成熟。鉴于赛事运行体制机制相对成熟,因此以下着重分析业余球队训练系统为主,兼顾分析同训练系统之外的功能性交互作用为辅。

(一)建设统一规范的顶层架构

业余球队建设需要高水平的指导和服务,需要体育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规划,总体目标是:方便群众、提高素质、促进健康;发现人才、科学训练、提升成绩;产业支撑、市场调节、推动发展。建立起以主管部门为引导,协会和产业资本具体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业余球队训练系统。

(二)搭建扁平化的训练供需平台

各地协会和球队的建设往往取决于自身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场馆设施、人才存量和篮球普及程度,这种各方割据的局面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和资本流动的需要,往往加重了三线以下城市赛事少、技战术水平提高难、球队训练不规范等劣势。篮球运动主管部门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搭建覆盖全国的业余球队训练系统,至少包括以下8个子系统:

①球员身份登记和认证管理系统。

②教练员登记和认证管理系统。

③裁判员登记和认证管理系统。

④协会和俱乐部登记和认证管理系统。

⑤训练和比赛场地登记和认证管理系统。

⑥赛事申办与管理系统。

⑦训练管理系统。

⑧违禁与处罚管理系统。

(三)系统搭建采取的技术模式

信息化系统是现实运作模式的模拟,结合新技术应用而实现传统模式难以实现的功能需求。

(1)使用区块链技术,对进入系统的人、物和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以实现溯源和预测的功能。条件允许时,应将球员体检情况、体质检测情况和专业测试情况一并纳入系统,结合比赛成绩进行比对,对其参训参赛和身体条件情况建立相关联系,以更好结合运动员生理特点预测和指导球队组成、训赛安排、团队搭配等工作。

(2)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优秀运动员的生理数据和球队的比赛数据作为基准,通过在线虚拟现实等方式,对参训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心理训练和比对,发现优秀选手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参训对象的篮球意识和比赛意识。[1]

(3)使用位置定位和自动匹配技术,将训练场地、运动员和教练员、裁判员按照方便就近、节约成本和教学相适的原则进行有效撮合搭配。

(4)使用统计分析技术,对运动员、教练员和协会俱乐部的参训状态、参赛成绩,训赛场地的使用和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优选算法,在保持多数群众娱乐健身的基础上,有效挖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赛事承办组织机构等,从群众体育向竞技体育融合,更好促进篮球运动整体水平提升。

(四)训练系统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在训练系统中是子系统,是关系、规则、原理的具体运用,机制本身的灵活性特点决定了以球队为单位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互动关系和物质交换方式,以及球队与系统外的互动关系和物质交换,诸多因素对球队总体水平提升和比赛成绩的影响机制。可以说,训练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而运行机制作为人的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建立并维持共识的机制

队伍从组建开始,通过各项训练到参加比赛,本身是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2]队员的目标要高度统一,体能要和技战术水平要不断提高。球队水平的提高基于单个球员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团队同其他球队学习实战包括理论的学习。教练员对球队和球员对观察分析,提出具体正确的指导意见,通过球员和球队贯彻落实,得以实现球队总体进步。这种建立在实践—反馈—指导—实践基础上的双向意识交换,是维持共识的前提。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不断提出和完善阶段性目标,是维持共识的关键。

(2)建立知识共享的机制

训练的过程是知识运用到过程,这些知识包括人体生理结构为基础的体能知识,以情绪管理为基础的心理健康与疏导知识,以篮球运动技术为基础的运动知识,以比赛规则为基础的赛事知识,运动伤害及救治知识等。除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包括球队同外部之间,球队内部之间的输入反馈机制,将球迷、媒体和友队等外部的刺激转化为内部的动力的机制也属于知识共享机制的范围。

(3)建立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机制

篮球是身体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风险防范和化解是顺利开展训练的必要环节,风险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

①身体机能出现障碍的风险,包括运动伤害的风险,比如骨折、拉伤;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过度训练或热身不足造成机体伤害的风险。

②心理出现障碍的风险,比如比赛连续失利或长期训练效果不明显容易导致类似PTSD(创伤应激障碍)症状。

③食品药物使用不当的风险,包括含有违禁品成分的食品药物使用的风险,酒后运动造成潜在伤害的风险。

④器械损伤的风险,不正确使用器械设施或者对器械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身体伤害的风险。

⑤球队成员之间不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可能诱发的肢体冲突,造成人体伤害的风险,对球队总体目标造成副作用的风险。

⑥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疫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造成训练计划延误、落空的风险以及前述原因造成的法律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有关地区都要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3]做好相关预案,随时应对和化解各种突发事件非常重要。球队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控人员,对每名成员都建立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测、心理检测;对运动设施定期保养,每次训练前进行检查;对球队使用食品药品和酒精饮料严格把关;高度关注心理变化,及时化解人际关系的矛盾;对外部形势及时研判预警制定防范措施等。

(五)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要正确处理训赛关系,训练是基础,比赛检验训练效果并改进训练方法的手段,因此需克服以赛代练的错误做法。

(1)统分结合

根据球队发展制定球队总体训赛计划,根据球员自身特点制定个别训赛计划。计划应该包括身体机能训练、心理训练、知识训练、战术训练、赛事训练等5个方面,其中身体机能训练是基础,包括基础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3个方面。

(2)长短板并重

对球队而言,要补齐短板形成均衡的比赛能力。对球员个体而言,除了需要补齐自身的短板之外,还应注意挖掘潜力优势,比如三分球、篮板球、速度快、耐力强等优势。

(3)训练质量并重

按照质量并重的原则,劳逸结合开展训练。应注意训练质量的提高,使球员的肌肉、骨骼、感官、神经各系统综合提高,是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的养成过程。应注意运用录像回放比对的方法,比对优秀球员在运传切投等各项动作,及时改正错误动作,以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对球队整体而言,战略战术的运用,整体攻防队形和球员个体位置感,协同配合和个体得分之间的统筹。一场高水平的比赛过后,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彻底查找各方面短板并及时修订相应的训练计划,是提高训练水平的关键。

(4)线下为主线上为辅

技术进步推动了手机等智能终端在篮球运动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球员因非伤病原因不能参加现场训练时,其个体训练更多集中在非集体对抗性科目,即使如此,训练情况也应做到及时在线监督和指导,以力求避免发生伤病等意外情况。

四、结论

建立完整高效的业余篮球队训练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将人数众多、水平相对较差的业余运动员整合起来,有利于推动业余篮球运动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篮球运动总体水平。

猜你喜欢

篮球队业余篮球运动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篮球队访平壤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那些终止暗恋的奇葩理由
为业余棋手诊脉
健康饮食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