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云子司马承祯的养生“七段论”

2021-12-29徐锐

家庭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俗事收心外物

徐锐

司马承祯,字子微,号白云子,是唐代著名的道士、养生家,活到96岁。他兼修佛、道二家,长期在天台山(今浙江天台东)修炼。司马承祯著有《天隐子序》《服气精义论》《坐忘论》等养生学专著,其中以《坐忘论》最为著名,是研究其养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司马承祯有一套完整的养生思想體系。他指出,“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意思是说,生命是人最为宝贵的,若想长寿须讲究养生之道。他告诫人们,“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他还强调说:“我命在我,不属于天!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践行养生之道能否成功完全在于自己。这一具有唯物主义色彩的观点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对于如何践行养生之道,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他的养生方法分为七个步骤。

一是“信敬”。“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即首先要在思想上相信,只要养生得法,必能长寿。

二是“断缘”。“断缘者,为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即断绝俗事的烦扰。

三是“收心”。“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故“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即养生者须做到心无杂念,守静去欲。

四是“简事”。他认为:“修道之人,要须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即养生忌做分外之事。

五是“真观”。即养生者要善于观察、分析,不为外物所惑,做到“心舍诸欲”。

六是“泰定”。要求养生者必须做到“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也就是内心安定,不轻易为外物所扰。

七是“得道”。他认为“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形神合同,故能长久”。即要做到形神合一、神道合一。

他还认为,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天寿”,是内外有害因素损害的结果,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邪情,外有“风寒湿热饥饱劳逸”八邪气,这和中医理论是一致的。

司马承祯的养生理论对今天的科学养生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在物欲横流时如何“守精去欲”,在浮躁张狂时如何“惩忿室欲”,不但是一种操守,也是养生之法。中国传统养生理论重视自我改造以及“内功”的修炼,物质的极大丰富并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应该转而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这就是司马承祯在千年以前对我们的养生忠告。

猜你喜欢

俗事收心外物
我家例行『收心会』
晒娃这件俗事
理发
五五生日自韵
“物在吾心,心化外物”——赵开坤谈艺及他人的追忆与评述
开学收心,不妨多些学生的自我调节 等
外物轻重
锂离子电芯和电池组被外物刺破后的影响研究
小编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