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连接、整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短视频创新路径
2021-12-29侯琳
[摘要]短视频降低了传播门槛,让人民得以参与其媒介运作而成为当下最火爆的传播载体。以乡村为本体、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映农村生活的短视频内容,成为其中最生动的单元。本文以抖音平台上民族地区村民“巧妇9妹”的短视频为个案研究,试图探究不同乡村短视频的传播特征和内容生产规律。研究发现,通过“品牌构建”“主题场景”“公共传播”,乡村短视频实现了“呈现、连接、整合”的功能,最终有效地推动了民族乡村文化的再造。而与此同时,其又面临诸多发展瓶颈,只有通过“共建、共享、共融”才能坚定少数民族新农人的文化自觉,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短视频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短视频;路径
[作者]侯琳,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1)04-0098-000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移动传播技术的迭代发展,短视频降低了传播门槛,让人民得以参与其媒介运作而成为当下最火爆的传播载体。技术的赋权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以乡村元素为裁体的原创短视频从2018年开始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短视频内容中最生动的单元。这种以乡村为本体、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映农村生活的视频内容,弥补了长期以来农民群体“被代言”“被传播”的尴尬[1],实现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重构。然而因为发布者大多为教育、收入水平低的农民,一些乡村题材的短视频因为恶俗、无聊被诟病,成为“猎奇”“审丑”的底层表演和个人狂欢。乡村短视频在经历“火山爆发”式的增长后,将进入“细水长流”的持续发展阶段。热潮背后存在内容同质、后续发展乏力等诸多问题。[1]笔者认为,“乡村短视频”是指熟悉热爱乡村文化的农村视频创作者,以反映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村规等为主要题材创作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已有研究从乡村短视频的传播特征、传播伦理、传播价值、传播内容四个方面進行分析,但因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缺少对乡村短视频传播理路的系统梳理及未来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较2017年底增加1291万,年增长率为6.2%。这些数据表明,随着5G技术时代的到来,农村网民作为UGC(用户原创内容)生产者将有巨大增长空间。因此如何引导民族地区乡村短视频持续健康发展,最终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巧妇9妹”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传播特征,尝试解析民族地区乡村短视频发展的创新路径。
二、民族乡村类短视频“巧妇9妹”的传播特征
“巧妇9妹”原名甘有琴,原本是广西灵山县一位普通的少数民族妇女。为了照顾儿子打工返乡,凭借在抖音上的短视频,成功拥有428.3万的粉丝。把自己和广西灵山县村民们自产自销的水果特产通过抖音销往全国。如今,“巧妇9妹”电商销售额每月都破百万,年收入预计达到千万。她虽不是最早出现的乡村短视频,晚于“欢子TV”“乡野丫头”,也不像“李子柒”需要专业及艺术的重构让其他新农人不可复制和企及,但独特的品牌效应、主题鲜明的内容策划、细节画面感捕捉,使其点播量一直位居三农短视频榜首,其用户的忠诚度和黏性明显超出同时期的乡村题材短视频,并且得到了各大主流媒体的青睐。“巧妇9妹”乡村短视频通过“品牌构建”“主题场景”“公共传播”,实现了“内容呈现”“信息连接”“资源整合”,最终完成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再造。她的传播实践,对于未来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类短视频的良性发展具有实践和指导意义。
(一)品牌传播——构建民族特色的“巧妇9妹”品牌
1.品牌的建构。想要在海量短视频内容中获得影响力、传播力,需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与以往视频内容主角都是经过华丽包装的俊男美女,或者明星所有的特定人设不同,“巧妇9妹”就是以最本真朴实的形象纯天然出镜,视频中的她,穿着民族乡村妇女最普通的衣服、劳作中常穿的解放鞋,带有浓郁“广西民族乡村”特色普通话,乐观、爽朗,带有“魔性”的笑声都成为别人不易复制的品牌符号标志。一位心灵手巧、善良质朴的“巧妇9妹”的品牌形象跃然于视频上,让大众由衷喜爱和钦佩这位勤劳能干、积极乐观的少数民族农村妇女。
2.品牌的传播。与其他乡村题材短视频不同,“9妹”的创作者非常重视品牌的维护和传播。“巧妇9妹”的卡通Logo设计就非常有特点:一个身着大厨服的少妇手执锅铲站在七彩虹下露出自信的微笑,寓意少数民族乡村妇女靠勤劳致富实现自己七彩生活。而其发布的所有短视频、社交媒体、电商的头像都同时使用了九妹卡通Logo。这一标志的使用,成为“巧妇9妹”独一无二的品牌特色。而视频中的九妹本人恰如卡通人物形象设定的那样:擅长做菜、精通各种农活、爽朗的笑声极富有亲和力,通过勤劳双手实现美好生活。独特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广泛的传播效应,被受众所喜爱和追逐。
(二)主题鲜明——传播民族乡村场域生活的美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老子描绘的理想的社会,而这段场景大抵就可以用来形容“9妹”短视频中呈现的民族地区乡亲邻里关系图景,没有博人眼球的低俗情节,没有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只有民族乡村的美。
1.怀旧——农村乡野美食的制作
看似是在做一道简单的美食,但每个美食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美食一旦被注入了故事,就有了灵魂。“9妹”的第一条短视频:做肉蛋挞的视频,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没几天就达到了20万点击。一个短视频的背后其实是一位妈妈对儿子的爱。
2.有趣——农田里简单快乐的劳作
无论是用一支普通的竹竿就能轻松摘完满树的水果,还是娴熟驾驶手扶拖拉机耕田;无论是安静地坐在河边展现钓鱼技术还是勇敢地去采蜜,这些以往在常人眼中辛苦的农活,在“9妹”的视频呈现中都是充满了快乐和享受的劳作。
3.新奇——独特的民族乡村田园生活
9妹一边摘荔枝一边吃直呼过瘾,现摘的辣椒直接炒菜、自家种的小米直接倒入锅中从不淘洗、孩子们在泥里打滚玩的酣畅淋漓、家后院放养的单萌小狗成群,听壮家的山歌、身穿瑶族服饰在红豆杉树下许愿、吃苗家的烤肉......透过这些视频,田园生活之美就体现在这动静结合的场域中,引起网民对民族地区乡村的无限向往。
(三)公共传播——乡村礼仪在细节中自然呈现
“9妹”在短视频中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与正确价值观,是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到来时,积极参加抗疫的捐款捐物活动,给舆论场更多正能量的声音;作为灵山县的“网红”,积极参与到灵山的公益宣传中,完成灵山县的各项爱心公益事业;并不时地通过诙谐幽默的短视频给乡村年轻人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她的乡村原创短视频往往聚焦于微小的故事情节,弘扬民族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看似简单的情节,细微之处都能看到乡村文明的呈现、传统价值观的传播。正如她个人简介所说,“传递正能量,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她对孩子的爱、对丈夫的亲、对老人的孝、对亲戚的敬,以及她所拥有的会种田、会做美食、会开挖掘机等各种劳作技能恰恰符合典型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形象,代表最普通的中国农民通过勤劳努力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样板,正是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再造的表现。
三、短视频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一)呈现: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1.时代气息: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民形象
在城市本位的价值语系中,农村一直被当作城市的附属品,民族地区的乡村更是被遗忘的角落,常常是作为“他者的想象”出现在研究者视野中。[2]在城市本位的媒介产品中农民群体的画像往往是这样的:比如陈佩斯朱时茂小品里时尚精致的城里人和邋遢低俗的农民的鲜明对比;赵本山小品中穿着过时的工装,思想陈旧、总是洋相百出的农民兄弟。而在新闻中,民族地区的农民是“老少边山穷”的代名词,他们與城市的时尚气息几乎绝缘。穿着城里人没见过的民族服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少数民族农民往往是以被同情、被救助的“弱势群体”形象出现。总之,愚昧、穷困、素质低下、贪小便宜等标签是长期以来社会对少数民族农民的刻板印象。而“巧妇9妹”的短视频构建了一位乐观、积极,努力追求美好新生活的少数民族农家妇女形象。她能开挖掘机、会用手扶拖拉机、会煮菜、会钓鱼、会做甜点,上得了电视,能唱歌、会打扮,一反从前的少数民族农民妇女无知识、无技能的刻板印象。一时间这位打工返乡的少数民族农家妇女成为众人的偶像和榜样,引得粉丝留言:你是我的偶像、你是灵山县的骄傲。与以往在微博时代的为其受损利益抗争的少数民族农民形象截然不同的是,乡村短视频重构了少数民族农民的价值观,呈现了新时代少数民族乡村农民积极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形象。
2.乡村实践:从宏大叙事到人间烟火
以往的民族地区乡村形象,都是由政府主导,通过主流媒体的精准议程设置进行传播。但常常是以宣传者为主的画面制造,更多是把少数民族乡村置于国家历史的宏大叙事框架里,从乡村风光到经济发展、从村风民俗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农民只作为被呈现的客体。而短视频里的乡村,尽管呈现的多是少数民族农村生活的日常实践,例如“9妹”视频中的抓鸡、摘果、耕田,或许在文化精英的眼中,这些内容过于琐碎,很难挖掘其重要的价值,但短视频影像,记录了一个个少数民族农村家庭最真实的日常,这是真正蒸腾的人间烟火。这些内容就是民族乡村生活的底色,最容易产生传播效果,也恰恰是以往在国家宏大叙事的视角下被忽略的部分。来自村民自己拍摄的民族特色的乡野美食、田园生活场景,重现了一个立体真实的民族乡村。
(二)连接:重构集体记忆
1.起心动念,找寻乡村归属感
对今天的“80后、90后”而言,农村就是充满着童年回忆的集体场域,民族乡村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世外桃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变迁的加速,乡村对于“80后、90后”越来越遥远,成为回忆中的模糊地带。而短视频中的民族乡村还原了理想状态下的农村原貌,把人们从城市日常生活的繁杂中抽离出来,让平凡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寄,令人起心动念。在众多对“9妹”的评论中,“我很向往”是频率最高的留言。另一方面,常年外出打工的少数民族乡村青年虽然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却与城市依旧隔阂和陌生,乡村对他们而言,永远是情感寄托的港湾和家园。与其他那些追求拍摄技巧、过度使用美颜滤镜的短视频截然不同的是,“9妹”短视频中的那个乡村以未经雕琢、淳朴直白、接地气的内容表达,为人们制造了快乐。为这些受众营造了童年回忆的场域,是城市的80后、90后群体乡村记忆的集体重构;同时为在城市中的打工青年提供了缓解思乡之苦的情感寄托,所以才会有无数网友留言表达向往之情。
2.从“他者”到“主体”,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性与乡村振兴逻辑的连接
当前大多数的文化产品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农村和农民往往成为其中隐蔽而沉默的背景,而为数不多的涉及农村的文化作品如《变形记》中依然存在着强烈的城乡对立。因此“谁来讲述乡村故事”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真命题。“巧妇9妹”的创作者,以“主体”的视角记录乡村,有别于在影视剧中被建构出的概念化的民族地区的乡村及农民,它是真实而具象的,是立体而丰富的。乡村短视频的出现是一次“农民本位”的乡村文化再造。这一转变是新媒体技术发展赋权农民的结果,并且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在以往的乡村自治、乡村改革过程中,梁漱溟先生曾感慨“号称乡建运动而乡村不动”,核心原因就是农民自身的内生性一直被忽视。而因为技术赋权,新时代少数民族农民对乡村文化的传播从被动转化为自觉,这对乡村文化传播与农民话语权的重构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这场“文化再造”背后是新时代少数民族农民自我身份的重塑,他们并非将自身定义在“农业生产者”这样传统的框架中,而是乐观、积极、未来有无限可能的新农人,他们是民族乡村人文精神的传播者,也是积极振兴乡村的建设者。[3]
(三)整合:社交化流量式助销农产品,助力精准脱贫
1.直播带货
技术的赋权不仅仅是话语权的重构,更是乡村发展中精神文明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双赢。通过短视频这一载体,挖掘和包装三农资源,在改变自身的同时也试图改变家乡。随着短视频市场格局的形成,新农人通过流量、内容变现,一边播视频、一边卖产品,让之前偏远不为人知的民族乡村和特色农产品一下子成为焦点。“巧妇9妹”在开通短视频后就立刻开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曾在2小时内就成功销售出10万斤芒果,不仅把自家种的水果销售一空,还成功地帮助周边乡村的村民销售滞销的特色农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货王”。她经营的大都是自家所种的水果,在其短视频中能看到9妹悉心照料果园的全过程,并有9妹对网民提出的各种疑问的悉心解答,让网民逐渐对其品牌认同感不断增强。这种销售水果的模式,真正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的可追溯,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
2.带动民族地区村民返乡创业
今天的9妹已经成立了广西灵山县天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拥有几十人的成熟运营团队,其中一部分人负责日常短视频内容的策划运营,另一部分负责电商运营。这为村里的乡亲们提供了50多个兼职岗位。在繁忙季节能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因为9妹的品牌,村里的年轻人很多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9妹不光自己致富还带动全村脱贫,邻村和别的县的农户纷纷加入,9妹成为“全村的希望”乃至广西农民的希望。灵山县县政府为了促其发展,免费为9妹提供冷库和仓库,使她能更好带动村民就业和发展。
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短视频创新提升路径
5G时代的到来,必将让乡村短视频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摆脱内容同质化、后续发展乏力的困境,促使其持续创新发展,需要实现政策连接共建、资源整合共享、内容呈现共融的“三共”路径(见图1)。
(一)政策连接共建:嫁接顶层设计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1.基础互连: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伴随着数字乡村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随之得到整体提升。这是“数字传播”与“乡村振兴”的一次深度融合。目前农村的数字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与经济发达的县区相比,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乡村的网络基础、互联网普及率、接入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仓储包装、冷链物流等基础条件仍十分薄弱。因此,应以“数字乡村战略”为契机夯实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打好网络设施基础。
2.利益互连:共创全新三农生态产业链
在“数字乡村战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县级融媒体建设”等政策背景下,让网络、资源和各方行动者融入民族乡村,共创以乡村短视频为载体的三农生态产业链,各方资源汇入形成新的复合体,探索乡村文化振兴实现的可行路径。让民族乡村网红矩阵抱团共赢,拓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乡村农业、乡村文化产品、乡村农产品等等具体的产业链链接,最大化地发挥流量和内容优势。用外部資源赋能推动民族乡村资源向乡村产业迈进,最终实现在顶层政策设计体系下投资方、乡村短视频创作者、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四方利益互连共赢。
3.内容互连:让优秀的民族乡村短视频内容成为互连枢纽
媒体技术发展从1.0的传统媒体时代已经进入到4.0的移动短视频时代,我们经历了媒介为王、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今进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个性化的优质内容是增强用户忠诚度的最佳方式。将优秀的民族乡村短视频与乡村形象塑造、电商平台资源整合、县级融媒体建设、民族乡村群众个人发展有机衔接在一起,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UGC平台的生产能力。以内容促互联,尝试开拓民族乡村公众号、乡村视频头条号,展现和挖掘民族乡村生活的美好。基础、利益、内容三者连接共建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二)资源整合共享:全面“赋能”是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需求
技术的“赋权”缩小了城乡的“数字鸿沟”,但乡村短视频要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技术的“赋权”,更需要持续的全面“赋能”。
1.知识的“赋能”:引进民族地区乡村青年力量、持续乡村人才培养
“巧妇9妹”无疑是乡村类短视频的佼佼者,但她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农妇的成功,而是一个有想法有眼光的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功。而纵观现有影响力较高的乡村短视频的主播,例如“乡野丽江娇子”“鸡司令”等这些成功IP的背后无一不是因为有一批热爱家乡、熟悉家乡风土人情、并且对现代传媒技术娴熟掌握的青年人,这是当今乡村短视频火爆的重要前提因素。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人进入民族乡村,这是促进民族乡村短视频发展的前提条件。应尽快搭建从国家到地方的战略平台,持续对民族地区乡村人才进行培育和挖掘。2019年3月,由快手平台发起的“幸福乡村学校”就是典型的知识“赋能”。43位乡村自媒体人携手走进清华课堂,接受商业、产业、经营等综合能力的系统培训。笔者在“9妹”所在的乡村调研时,村里有不少村民,羡慕9妹的成名,也很希望能走上她的路,但缺乏对相应的技术和内容的掌握,他们迫切希望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培训。因此,应以此为契机,扶贫从扶“志”做起,整体提升民族地区乡村群众的媒介素养,开拓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空间。
2.组织的“赋能”:将独立分散的农村自媒体人纳入组织化管理
在市、县范围内成立“自媒体联盟”,将这些散落的、碎片化的主体整合运作,吸纳乡村自媒体人加入联盟,提升组织的正规化水平,形成规模效应。以“自媒体联盟”为组织单元,集中对乡村视频创作者进行视频拍摄技能技巧、艺术美感、地域文化辅导与文化熏陶等综合系统培训。积极邀请当地知名乡村自媒体人参加当地举办的乡村振兴方面的研讨发布会,通过他们更全面了解农民心声、农村实际、农业发展状况,与此同时实现对官方政策或权威观点的广泛传播。“自媒体联盟”可构建党团组织、组织媒体赛事、定期的集中学习和交流分享等制度,让一直“单打独斗”的农村自媒体人找到归属感,用服务农村自媒体人的方式引导其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实现乡村短视频品牌化、科学化、组织化的发展。
(三)内容呈现共融:以民族乡村文化展演践行文化自觉
1.社会化展演——乡村民主的公共传播
在“9妹”的短视频里呈现给受众的是一个别有洞天的“数字桃花源”,那里的民族乡村“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碧水环绕”,与紧张、焦虑、重污染的城市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李普曼在“拟态环境”理论中曾经阐述:今天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对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对现实环境的选择、加工和重构,并以此来制约人对客观现实环境的认知。“9妹”短视频中仅仅展现了民族乡村生活温馨美好的一面,为用户构建了“世外桃源”的“拟态环境”,然而回归到真实的民族乡村中,它不仅仅是田园美景,还有民族乡村的艰苦和粗粝。经济的欠发达、乡村的老龄化、精英的稀缺、教育的落后、农活的繁重等,都是被短视频隐藏的现实问题。9妹在短视频中已经开始触及乡村的公共事务:比如积极投入抗疫工作,主动捐款捐物。利用自身平台影响力助力广西其他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当被网民质疑这些工作华而不实时,她耐心与网民沟通;并且在短视频中用生动鲜活的调侃方式教育家乡年轻人“不要整天闷着,要多尝试新生活”。这条短视频的点赞数有3.5万,有效地进行了舆论引导。民族乡村中还有涉及教育、养老、卫生等更多民生议题;涉及环境治理、土地政策、民族文化传承等政治民主层面的选题,更与农民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其社会价值。这些选题与之前娱乐性题材的乡村短视频相比,尽管视觉效果较弱、内容略显严肃,但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更应该成为未来民族乡村短视频内容拓展的重要方向。正如威廉斯所说,“要让希望具有可行性,不要让绝望具有说服力”,从此角度来看,未来民族乡村短视频内容应从“娱乐至死”的猎奇、“世外桃源”的单纯美好中跳脱,逐渐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民主意识的代名词。
2.场景化展演:日常温情的生活舞台温情,是最容易唤起的情感,因此,感动是短视频中最热门的主题。纵观“巧妇9妹”的所有短视频,但凡涉及温情、感动的主题内容点赞率和留言数都很高。例如,为了给儿子抓一顿美味的田螺,即使全身都是泥,9妹也不计较的在泥里劳作,而正因这条视频牵引无数的留言:“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每次在我回家时帮我提前准备菜的情景。”因为儿子不爱吃饭,就想方设法做成花样百出的美食,当9妹的儿子小六端着刚煮好的饭先喂给9妹吃时说:“妈妈,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九妹直接感动落泪,这条短视频更是引来11.3万的网友点赞。自己的老公——九哥頭发长了,亲自为老公理发,两个人的互动中能看到最朴素、简单的幸福;蛋黄酥制作好后教导孩子要先分给村里的老人品尝,让孩子要学会感恩和孝顺。看似简单的情节,细微之处都能看到民族地区乡村文明的呈现、传统价值观的传播。因此未来短视频的场景化展演,通过日常农家故事和生活展现平凡的民族乡村人内在美,能唤起人们情感的主题内容依然有可以深度挖掘的空间。
3.民族化展演:特色文化的“出圈”“破壁”
广西有11个世居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一直是文化创意的重要题材和创作元素。宗教神话、民间传说,民族建筑(歌舞、服饰)等极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都是社交媒体进行文化创意的绝佳资源和内容支撑。[4]无论是“贵州苗家姑娘”“浪漫侗家七仙女”“悬崖村”的彝族青年还是“甜野男孩”丁真为代表的视频主播,通过拍摄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美食特产、独特民族文化展演等在网络中爆红,带动了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也让“深藏闺中人不知”的民族文化不断的
“出圈”“破壁”成为深入人心的“网红”。因此,无论是京族的哈节、壮族的三月三、还是黑糯粽、京家鲶汁等少数民族特有的美食、节日等元素做成的精品短视频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充分激发民族地区乡村群众参与传播的热情,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型”与“现代性”的共融。
结语
短视频已经深刻介入到民族地区乡村的变迁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体验到了“被看见的力量”,悄然完成了自我身份的重塑,和从“他者”到“主体”的转变。未来乡村短视频只有走上可持续的创新发展路径,才能实现从村民的“个体狂欢”走向真正的民族乡村的“文化再造”。
参考文献:
[1]韩春秒.乡音乡情乡土气——管窥乡村原创短视频传播动向[J].电视研究,2019(3).
[2]沙垚.乡村文化传播的内生性视角“:文化下乡”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6).
[3]陈瑞华“.地方再造”:农村青年媒介行为的文化隐喻[J].中国青年研究,2019(2).
[4]侯琳,黄秋秋,张聪.论民族文化与社交媒体的互动发展——以西藏地区微信使用的个案研究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19(1).
〔责任编辑:罗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