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
2021-12-29赵会平
赵会平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如何创设“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交互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成了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生活化;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74—02
数学学科作为主要的传统科目,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持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瓶颈,革新理念、创新教法成了摆在很多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应该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内高质量地学习数学知识。本文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全面掌握学情,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创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数学课堂,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水准的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1],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小学生年纪小,自制力差,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感受不到数学学习对自身带来的积极作用,难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全程监督,采取“保姆式”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师方面。大部分数学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学过程中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学习状态,教学进度过快,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较少,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厌学心理严重,课堂效率自然无法提上去。
3.环境方面。学校、教师和家长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唯分数至上”成了他们的共识,这也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看不到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2]。这正是大部分学生厌倦数学,觉得数学难学的关键原因。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1.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颖课堂,触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随着“互联网+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成了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其中微课是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以时间短、重难点突出、可反复观看等优点,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补充[3]。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触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动力。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在学生已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求法的前提下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制作成微课,让学生了解三个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变换,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图形感、空间感,有效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几何图形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提升亲切感,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生活化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让数学课堂的开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也与生活化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更乐于学习数学。在教授“小数乘整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超市调查自动笔和一套文具的单价,课堂上再设置一些问题,如,买3套文具奖励班上数学测验成绩前三名的同学,再买5支自动笔奖励数学进步最快的5名同学,请问一共花费多少钱?在贴近学生生活场景的前提下,學生会自发进入课堂学习,并对小数乘整数的运算进行巩固,加深印象,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在作业布置中,改善传统的纸质作业形式,真正让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到生活中,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完成课后巩固[4]。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后,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他们和父母去超市买文具、买菜,并记录所花的钱数。这样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营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的构建旨在提高课堂效率,但由于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交流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尊重实际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教师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保证同组各成员的层次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此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基础教学完成后,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问答竞赛,即在给出题目后,限时看哪个小组答题又快又准确。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发表对题目的看法,如果有人思路错了,成绩相对好的学生会耐心给他们解答,在“兵教兵”的过程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每个小组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在合理的分层教学基础上,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密切了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践表明,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更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更向往。
4.游戏教学点亮数学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充分迎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6]。基于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内容设计恰当的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激发学习灵感,达到学习目的。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下,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顺利推进数学教学工作。
以“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例,笔者在教学时组织了“抱团游戏”,首先让8名学生在讲台上站成一排,然后给他们每个人胸前贴上数字,并给出游戏规则:先记住自己和别人的数字,在教师给出运算法则和数之后,要立即与身邊的同学抱成团,剩下没有成团的就淘汰了。游戏在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都尽力计算,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而此时台下的同学也纷纷跃跃欲试。不可否认,游戏教学迎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了他们数学学习个性化需求,同时在短时间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分数加减法口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给学生带来新颖、别致的数学课堂,推动他们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不是把篮子灌满,而是把灯点亮。”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助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光会.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之策[J].学周刊,2020(23):81-82.
[2]温岚.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20(23):41-42.
[3]武毅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20(20):91-92.
[4]常海林.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0(24):50-51.
[5]朱红俊.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03.
[6]蒋亭玮.试分析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名师在线,2020(19):65-66.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