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探讨
2021-12-29何苏萍
何苏萍
【摘要】情境化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以引发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对情境教学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求,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68—02
小学数学有效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有效教学情境概述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场景,借由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有效情境就是教师在导入、讲授、总结等环节中适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借由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促使对所学知识正迁移,进而使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1]。可见,研究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小学生刚开始系统化地学习数学知识,他们现有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源于生活经验。因此,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能促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更加轻松愉悦地理解、掌握知识[2]。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实际,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适时创设生活情境。
比如,教学“元、角、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都去文具店买过文具,那么,今天我们一同来逛逛文具店吧!”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文具,且每一种文具下面都标有对应的价格。其中,文具盒15元、铅笔9毛、橡皮8毛、尺子2.8元。此时,教师暂停播放,并提出问题:“我们买文具的时候,要用什么买啊?”此时学生有的回答用钱,有的回答用人民币。教师表扬了学生,并指出大家说得都正确。“今天,如果我们买一个文具盒、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想想需要花多少钱?”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陷入了沉思。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大家回想一下,平时和妈妈去文具店买文具时的情形,我们是怎么数钱,怎么计算的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又对元、角、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2.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游戏为学生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快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进程,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游戏情境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实践证明,适时创设游戏情境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知识。学生既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知识,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悦,学习效果显著[3]。
比如,“可能性”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学中玩、玩中学”。教师课前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红、蓝两种颜色的棋子。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如下趣味游戏情境:“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摸棋子的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啊?”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就开始雀躍起来。接着,教师拿出一个装了红蓝棋子的盒子,并使劲晃动盒子,将里面的棋子尽可能打乱。此时,再邀请一位学生来到讲台前,让他随意摸出一枚棋子,并记住这枚棋子的颜色。之后,将其放回去,继续摸。重复5次后发现,摸出来的都是红色棋子。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位学生连续摸出5次红色棋子,那么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始猜想。他们有的认为盒子里面可能红色棋子比较多,也有的认为盒子里可能都是红色棋子。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予评价,而是继续邀请了另外一位学生做这个游戏。该学生重复摸20次后,将其摸到的棋子颜色记录下来并进行统计,最后发现摸出红色棋子的次数要远远高于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再摸一次,大家猜想一下,是摸出红色棋子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呢?”大部分学生都猜想摸出红色棋子的可能性大。此时,教师引出课题——“可能性”。如此教学,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见,创设趣味游戏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引起学生思考、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而在这样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创设故事化情境。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无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更加愿意主动探究并思考问题,教学效果自然显著。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创编数学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比如,结绳记事、数字的由来、鸡兔同笼等数学故事,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还充分体现了数学家的智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数学故事创设趣味故事情境,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了人文思想、数学文化,一举多得。
4.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懂得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借由网络资源的多样性、趣味性,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实践证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这对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繁杂,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设置问题。当然,设置问题要注意难度的把握,既要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又要难度适宜。太难容易打压学生学习的信心,过于简单又达不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问题难度控制的最佳效果就是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此外,利用网络资源设置问题,要确保问题的科学性、启发性。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消化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以“分类与整理”一课内容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按照拟定的标准对事物比较、排列、分类,比如数量、形状、颜色等。为了完成如上教学目标,教师课前搜集了相关网络教学资源,并将其录制成视频,并结合视频内容提出有效问题。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几个小朋友和家长去郊游,他们准备了遮阳伞、帽子、水果、矿泉水、饼干等,那么如果要分类,要如何分类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下载丰富有趣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提升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保障问题情境创设的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从整体上保证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从生活、游戏、故事等方面入手,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奶勤.创设小学数学情境串提升学生学习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103-104.
[2]齐行新.小学数学情境互动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65.
[3]王国宏.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03-04.
[4]张翠爱.浅析创设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的原则[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44.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