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信息时代挑战,语文教师准备好了吗
2021-12-29程翔
我是一名语文学科的老教师,但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还是一名小学生。长期以来,我对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持审慎态度,基本不用,所以有教师说我“从来不用多媒体”。其实,我并非“从来不用”,而是很少用。原因很简单,我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多媒体,听、说、读、写,甚至唱、念、做、打都可以来一点点。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语文课的本质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上,而不是作为媒介。如果将语文课变成影视课,就改变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这一点上,我是比较执着的。
多年前,我在澳门参加过一次语文国际研讨会,内地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祝福》时播放了电影《祥林嫂》,受到参会专家的质疑。我的发言内容是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则受到普遍欢迎。我发现,专家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也是谨慎的。这一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一、网络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未来
对于网络教学,我是很重视的,它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未来。当我看到有些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甚至将违反校规学生的手机收起来统一销毁时,我就感到十分不解。这反映出极为僵化死板的教学观念。禁锢学生的视野和思想,即便考分上去了,也不会有足够的后劲;只顾眼前的升学成绩,不考虑学生一生的发展,是不负责、自私的行为。
如何更好地理解一篇课文?网络世界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教师讲得再好,也仅仅是一家之言,网络世界则是别开生面的,有利于学生活跃思想,提升自主学习和质疑批判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将教学置于网络环境下进行。当然,目前很多学校还做不到在每间教室让每名学生都能随时上网,但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中基本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当然,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就是学生的自制力差,会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觉得,这正是教育可以发挥作用的契机。堵塞,只能暂时管用;疏导,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增内容
以上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老问题,已有很多人在研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增内容。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又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无论怎样变化,阅读和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阅读和写作,包括听和说,依据的载体形式已经由纸质书册、人与人面对面交流变为电脑、手机以及人通过机器进行的间隔交流。这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也是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促使语文教师要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新的内容增加进来呢?
回答是肯定的。每个学生将来到了高一级的学校,或者走到社会上,其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与电脑、手机密切相关。爱读书的人将来不必再花很多钱买纸质书籍,买一台电脑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做专门研究的人,买一个装载相关信息的大容量优盘就可以了。写作也是如此。25年前,我给香港大学的朋友写信,用信纸手写,香港朋友回信则是电脑打印。25年后的今天,我早已告别手写书信的时代。过去到银行办理业务,营业员都是手写账单,现在早已改成电脑打印,就连学校教师备课写教案都是打印了。手机发语音,既是说的行为,也是听的行为。“抖音”等社交软件的使用,对学生说的能力要求很高,第一句话抓不住听者的兴奋点,就很可能被关掉。我的学生中,经常有人问我:“老师,这次作文交电子稿可以吗?”如果我说“可以”,他们会很高兴,写的字数也多。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怎能视而不见,见而不思、不改呢?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也对写作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非虚构写作和学术写作将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写作教学基本不重视非虚构写作和学术写作,也缺乏必要的条件,即学生不容易搜集资料。在网络环境下,非虚构写作和学术写作就变得比较容易。这两种写作需要对已有资料进行搜集、筛选和整合,这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比如写《孔子小传》《话说“汉字”》这类的文章,是不能虚构的,单靠读书记忆难度很大,也不严谨。如果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再进行加工,就可以写出比较理想的文章来。现在,成年人如果不是文学创作,写作时也离不开网络,即便是文学创作,有时也依靠网络。
三、基本信息素养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基本素养相通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叙事征文活动,我作为评委,发现教师交来的稿件排版很成问题:不讲究字体、字号的选择,随意将文字加黑,不知道首行空两格等。这些问题,计算机课上不讲,所以教师和学生也就不懂。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教师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
打开电脑字库,你会看到多种字体,如宋体、仿宋体、楷体、华文中宋……可谓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众多字体,专业人士分为印刷体、书法体和创意美术体。这些字体都有发明者,也有各种有趣的故事。但是打开书籍、拿起报纸,你会发现使用最多的是宋体。学生用电脑写作,选用哪种字体为好?楷体和宋体在word状态下有何不同?各自承担什么功能?要想搞清这些问题,就需要懂一点字体常识。建议语文教师读一读汉字字体设计之类的书,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
至于学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电脑更是方便得很。就拿笔顺来说,网络可以搜寻每个汉字的笔顺,方便快捷。至于查找汉字读音、解释词语含义等,也极为方便。也许有人说,网络上的内容不权威,还有错误。其实,网络早已发布了权威内容,只是我们不太清楚而已。教师要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权威软件和平台,如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的重大基础资源建设项目“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标志性成果“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已经上线,其内容极为丰富,使用方便,也具权威性。语文教师要经常使用这个平台,也要将其推荐给学生,甚至在语文课上运用这个平台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至于创意美术字体的选用,不仅仅是美术教师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要引导学生认识创意美术字体,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在办黑板报、搞班级宣传等方面发挥作用。
总之,时代在发展,信息技术向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准备好了吗?
(作者系北京市一零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