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核心素养视域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举隅

2021-12-29王子健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1年3期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1]。这无疑对传统的历史课堂提出追问和挑战。促使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寻求更高效、个性化和智慧型的现代历史教学方式,成为教师的重要追求。随着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趋势的日益凸显,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智慧课堂应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2]。本文以高中历史“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一、课前准备,借助Pad收集史料

(一)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立足点,基于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和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来设计。学生基本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数字化电子产品,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觉查阅电子资料。而且,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变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全班5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顺利,能够很好地完成各教学环节目标,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对容易。

(二)师生任务

1.教师任务:围绕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等内容制作微课,设置问题,推送给学生。

2.学生任务

(1) 通过Pad观看微课,搜索查阅票证(如粮、蛋、肉、布票等)、信用卡和一卡通等名词资料,初步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2)采访年龄较大的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当年所用票证的样式、种类和感受。

【设计分析】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是历史课堂的育人目标。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前准备任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通过Pad自主收集获取多样化的史料,能够开阔视野。而且,整理和辨析史料训练历史思维的过程,更能够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中环节,充分挖掘智慧课堂教学优势

(一)课前自主展示交流

上课后,教师设置全班学生Pad同屏,各组推举一人向同学展示调查获得的票证,讲述采访到的长辈的生活故事,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见解(每组限时3分钟)。如第一组有同学展示了1960年“东莞县横沥人民公社煤油证”(如图1),讲述了祖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这一稀缺能源没有在农村家庭普及、煤油物资匮乏和定量配给背景下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家庭生活故事,并被祖辈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和集体主义的品质精神深深感染。

【设计分析】借助教学平台的展示功能,既可检验学生完成课前自主采访调查任务的情况,又使学生拥有充分描述和解释历史事件的机会,无疑锻炼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展示的票证属于地方史史料,具体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可加深学生对教材和历史问题的理解,挖掘祖辈们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合作探究归纳解析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推送“见证粮票变迁,感悟时代记忆”主题下近现代史部分的粮票图片(如图2~图5),同时下达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限时10分钟完成并上传本组答案(见表1),答案正确、用时最短的前三名为优胜组。

此环节主要运用学生端信息化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已将学生按照成绩+兴趣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目的是通过互动交流和优势互补,既兼顾组别之间的相对均衡,又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

学生以尽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合作学习的起点,在组长协调下合理分工,每组选派1~2人承担图片研究任务,相继完成提取记录图文历史信息、查阅网络和书籍资料补充知识等任务,经过选择、辨析及整理步骤,汇总共享每人获得的资料,通过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最终做出展现统一观点的网页文稿。随后,教师组织各组学生将网页文稿内容在全班展示和解说,分享合作学习中的感悟,经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利用在信息化平台上提前设置好的评价指标,公布各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提高措施。

同时,教师要补充拓展粮票知识:粮票是国家和地方在特定历史时期,根据实际需要发行的换购粮食及制成品的凭证,是记录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实物史料。其实,作为现代粮票雏形的“粮签”“粮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北宋出现了官营粮食推行的“票券”。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计划配给制发行了粮票等票证,美国在二战期间发行了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可见,粮票拥有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古今中外都有它的影子。总之,粮票对于维持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物质生活丰富,社会消费方式必然产生巨大变化,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必然走到历史的尽头。

【设计分析】本环节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送粮票实物史料设计教学问题,使小组成员既自主又合作研习史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交互式及拓展性平台。学生通过定位不同时期的粮票拓宽了时空观念,提升了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问题和教师补充拓宽的粮票知识加深对这一历史事物的理解。小组网页文稿的展示解说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三)对比分析交流升华

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推送20世纪粮票和现代社会银联社保卡的相关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回答二者在外观和功能等的不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体制、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消费观念等方面认识到“卡”取代“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学生展示解说自己所用的各类卡,体会手机支付和消费卡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灵活和安全的作用。

随后,教师播放教学微视频“发展相册——改革开放40年之人民生活”,展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景象。可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上,深得人心,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断奋斗。

【设计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卡”取代“票”的原因,培养学生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源流和分析历史变化原因、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微视频感悟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三、课后环节,将智慧课堂延伸到社会

课后,学生可借助网络平台查看学习轨迹,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充分地学习。教师可布置如下作业:以小组合作形式走访调查周边人们日常生活中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下面以第一小组学生的作业为例展示说明。

第一小组6名学生围绕作业任务,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分工合作,团结协作,从调查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等进行分析,其中两个学生主负责撰写计划,两个学生主负责设计问卷并回收分析,两个学生主负责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最后由一个学生汇总相关数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初稿,再次集中交流讨论修改后最终定稿。

【调查报告提要】第一小组主要在广东省东莞市范围内开展信用卡使用情况的调查。线上和实地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参与的168人中,女性占比58.3%,男性占比41.7%;年龄以18~38岁青年人居多;学历以专科人群为主;职业以个体和私营公司从业人员居多;87.6%的人拥有含两张以内数量的信用卡;刷卡目的依次占比排序为超市消费69.3%、网上购物61.6%、车贷52.5%、餐饮消费43.6%、旅游娱乐类38.7%、电子通信产品27.7%、取现19.4%等;月消费额度在3 000~5 000元的占比最大。

改革开放以来,信用卡使用普及率越来越高,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如果没有正确、合理使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以大学生和白领为主的青年使用率最高,一些大学生为追求时尚超高消费,白领薪资水平有限又面临生活和婚姻多方面的压力,提前透支消费开始成为常态。不少人手中有两张及以上的信用卡,有的受访对象选择所谓的聪明方法——“以卡充卡”,实际上隐藏着一定的风险。消费后要按照合同条款按时还款,以免金融失信,使自己的生活受限。而且,恶意透支套现信用卡是违法行为。现在国家法律机关打击惩处“老赖”的手段和力度越来越大,因此请大家遵纪守法,避免承担法律后果。

总之,信用卡作为日常生活中便利的金融工具,我们须正确合理使用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盲目消费,而要量力而行。

【设计分析】调查报告需要小组合作分工撰写计划、设计发收问卷、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归纳总结及呈现内容等。它把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社会,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又培养了他们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本节课上,教师以学生成长和学习基本规律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优势,围绕如何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将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的采访、调查、展示、互动及反馈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呈现,体现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沟通互动,解决传统历史课堂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和学生厌学等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须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认识到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刻意应用,它只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二是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学生往往缺少选择和辨别真伪的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材料,开阔阅读视野,在课堂上训练、培养甄别史料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如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培养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等。三是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把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度,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主发展,而不是漫无目的、无原则地做“主体”,要“注重‘教’与‘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来构建‘教与学统一’的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流程模式,在基于平台的教学互动中促进和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3]。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研究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智慧课堂实践研究”(2018YQJK23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58.

[2] 刘邦奇.智慧课堂(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6.

[3] 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作者系广东省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教师,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