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线培训的实践研究
2021-12-29严加强
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师无法参与线下培训,而他们在教学中遇到诸多新困难。因此有必要探讨教师专业素养在线提升的问题。对通用技术学科而言,在线培训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实践问题,提高教师技能。笔者和团队成员调查了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需求、教学能力现状,建立并实施了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在线同步一体化”培训模式。学校组织线上培训活动,指导通用技术教师合理选择在线教育形式,有效组织在线教学,实时示范,指导学员在各自实验室同步完成主题实践活动,有效破解了疫情期间通用技术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问题。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现状
(一)学科新、基础薄,素养提升任务重
技术对未来社会越来越重要,通用技术学科受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但是由于学科新,教师来源多样,有些是从教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转行的,半数是5年内新毕业的。教师在高校所学专业五花八门,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师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必须提升专业素养[1]。
(二)经验缺、难点多,实践技能训练难
通用技术课程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难点多,教学内容十分零碎,任课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方能胜任教学工作。笔者对疫情期间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需求调查后发现,教师除了需要机械、电子技术、产品设计等系统的理论专题指导外,还特别需要在线指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接受系统化实践技能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补齐专业素养短板。
(三)重群体、轻个体,方式浅显探究缺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提出了“基于问题”“基于任务”“基于项目”的情境设计策略。疫情期间大多数研修培训只能满足群体共性需求,由于教师水平和个体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照顾到教师个体的、个性化的、针对性的辅导提升需求。在线“离身”理论性培训还存在过于浅显的问题。教师缺乏动手实践,忽视了依托情境深入挖掘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层意义,深层次学习探究不够。
(四)重理论、缺评价,在线提升“离身”化
在培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学习起点、专业知识背景不同,研修的内容和方式都有待改进。大多数培训以理论提升为主,缺少学习效果评价。疫情下,笔者及团队成员从实际出发,基于“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如何评价”三大核心问题组织培训活动,创造性地实现从在线“离身”到在线“具身”,让教师们经历深层探究,在线进行个性化的技能训练,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二、在线培训的实践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这激发了通用技术教师个性化专业素养提升需求,促进了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在线提升培训的发展。课题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然后指导学员合理选用网络教学平台。为补齐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金工、木工、钳工、电子产品装配等实践技能短板,创立了“在线同步一体化”培训模式,解决了“怎么培训”的问题。由于通用技术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生活化的特色显著,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不宜采用单纯的纸笔测试方式。笔者和团队成员构建了在线专业素养提升全过程比较反馈评价机制,解决了“如何评价”问题。具体介绍如下。
(一)以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培训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整合了技术的知识属性和行为属性,强调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文化的领悟三者的统一。培养学生由简单的“动手做”转变为有深度、有理念、有创新的“动手做”,体现了通用技术学科落实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大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因此,在完善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先进教学理念、数字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培训的同时,更应系统化地实践训练以提升教师金工、木工、钳工、电子产品装配等实践技能。笔者和团队成员了解浙江省各地区不同学校教师的需求,确定了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课程内容(见表1)。
疫情前,表1中的培训内容,如专业理论、教材教法、命题研究、思想凝练,一般集中面授,疫情期间采用在线方式培训,针对教师个体不搞“一刀切”,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大部分内容由教师自选,在线分散学习。实践证明在线培训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平台支持教师回放,学习时间灵活,没有听懂的可以反复学习,慢慢消化。缺点是实践技能训练、现场交流展示困难,这也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选择在线教学平台
明确培训内容以后,接着要教会教师自如地使用各类学习平台接受专业培训,同时兼顾各自的授课教学任务和督导学生的任务。学习平台是在线培训的重要工具和阵地。不同网络平台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疫情期间,对于专业理论、教材教法、命题研究、思想凝练等知识,教师可以在线研修。
在线培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弹性限度内教师按需自由选择学习活动。培训中,教师有一定的选择权,个人需求不同,学习活动类型、投入时长、学习时间可以自行确定。二是不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或互为补充。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是多方面获得经验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可为教师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提高认知,深化理解。三是用不同网络平台分层培训。通用技术学科活动要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还要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逻辑联系,要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三)开展“在线同步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
为解决在线培训过程中实践技能训练、现场交流展示困难的问题,笔者和团队成员创立并实施了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在线同步一体化”的专业素养在线提升培训模式。具体做法是:组织者根据教师需求发布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内容,所需场地、器材条件,通过在线视频指导、示范,让参训学员在各自实验室依托网络平台同步操作训练,碰到问题,在线交流,实践验证,作品改进完善后,在线交流评价,相互促进。
从在线“离身”到在线“具身”,教师同样能经历深层探究,在动手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补齐实践技能短板。
专家团队通力协作,架构了“在线同步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学习平台,通过平台发布根据新版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要求,针对木工加工、金工工艺、电子控制、科技创新的技能要求设计的主题实践学习任务,以系统地训练教师实践技能。
现以某电子产品设计与安装主题实践活动为例具体说明。专家通过视频在线示范指导,先让参训学员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按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准备好各自的场地、设备、器材以及学习资源,再在线观看教师视频演示,经历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等过程,设计能解决真实问题的功能电路,制作印刷电路板,焊接、组装整机电路;在电路装配完成后,先检查有无漏焊、虚焊、连焊,再检查有无元器件漏装、错装,检查无误后,通电检查并按功能要求进行调试。学员通过视频展示作品,线上互评,答疑解惑,完善提高。从在线“离身”到在线“具身”,学员经历了元器件识别、电路设计、仪器使用、产品焊接装配等全过程,实现操作技能的提升。
通用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专家需要让每位学员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技术能力的发展[2]。通过“在线同步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改线上“离身”教学为通过线上指导学员们在各自实验室进行的“具身”学习探究,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实践技能短板得以补齐。
(四)构建专业素养在线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教师素养提升一定是建立在他们学习投入基础上,所以,评价在线培训效果时既要反映学习与提升的过程,又要关注学习与提升的结果。为此,专家们构建了“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全过程比较反馈评价机制(如图1)。
首先,在学习准备(诊断规划)时,教师先在网络平台进行通用技术专业素养检测,参考系统给出的评价与建议。然后,在教师学习过程中,专家借助系统将在线学习投入、主题实践活动学习、破解疑难的深度学习策略全面实施、记录留痕。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分类进行的。对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师以答题的方式接受在线检测并与学习准备时进行比较,查漏补缺、深入学习。针对通用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制订了反映过程的主题讨论评价量规,即专业素养提升学习量表,用于检验在线培训的有效性,适用于主题实践活动、互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评价量规主要包括问题陈述、观点支持、技术规范、设计效果等要素,表现水平分4个等级。
评价量规的设计体现了“学员中心”和“成果导向”的理念。评价量规的运用清晰呈现学员对学习成果的期望。将学习成果分解到学员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去,也是对学员学习过程的隐性指导。同时,为学员创造了在线互动学习机会,让学员在互评中,更清楚地认识自身薄弱环节,便于针对性学习。
三、通用技术教师在线培训实效初显
疫情期间,笔者和团队成员积极参与通用技术名师工作室、新锐教师培养工程、新入职教师培训等各种在线培训活动,促进了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
(一)建立了在线培训体系
笔者对参训学员的学习经历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了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在线培训体系(如图2),包含5个方面,即网络平台、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数字资源和评价机制。
(二)丰富了在线培训数字资源
专业数字资源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数字化,是通用技术教师参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就难以向学员传授新的技术知识。在通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笔者与团队成员已设计出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明确了教学内容,开发了培训所需的数字资源,积累了机械基础,结构力学、材料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设计过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草图设计专题,电子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以及常用软件专题等教学单元活动的网络资源库,并架构了浙江省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专题网站平台,开发了“通用技术草图大师”“电路连线技巧”“三视图补线”等微信小程序,以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实现了在线培训目标
笔者对在线培训进行了全过程评价和分析。在通用技术教师经历以主题实践活动学习为中心的“在线同步一体化”培训后,笔者统计分析了教师知识素养、行为素养、态度素养和资源建设等素养水平测试数据——新手到熟手实现率达100%,从熟手到专业素养卓越的专家型名师提升的实现率达86%。
四、结论与启示
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停课不停教”。如今,在线教育受到空前重视。教师在线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必须有面向未来的长远打算,应深入探索通用技术教师在线培训的教学模式、培养路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反馈评价和管理运作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在线研修是行之有效的,这种培训模式在疫情过去以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更好发挥在线研修的效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激发参训教师由被动研修转为主动研修。影响在线研修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参训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基础;二是学习习惯,习惯不是先天的,是外塑的,需要坚持才能形成。只有上述两个因素协同发挥作用,才能自主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二是研究培训平台内部的无缝对接。在线研修离不开网络平台,教学培训平台的选用要有利于通用技术教师更好地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并自主诊断,对研修活动进行统计、讨论、反馈、评价,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信息互通,以及研修架构之间无缝对接。
三是建立个性化在线培训服务中心。我们应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利用在线人工智能技术收集通用技术教师培训需求,智能推送个性化的主题,追踪学情与学习进展,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研修辅导,实施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参训教师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王慧敏.如何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在线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20(5):6-15.
[2] 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2.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用技术教师,浙江省技术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