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混合式学习深化路径

2021-12-29张春红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1年3期

摘要: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学生能动、独立、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师信息技能的提升,它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就语文学科而言,可有以下深化路径:倡导独立自主,建构合作学习组织;基于认知起点,进行单元学习设计;多元评价共进,实现素养整体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混合式学习;深化路径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师信息技能的稳步提升,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流程、资源支持、教学支持、学习评估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所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1]。语文教学要充分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调动丰富、立体、多元的学习资源,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交互式学习生态,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学习。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后疫情时期语文混合式学习深化的路径。

一、倡导独立自主,建构合作学习组织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学生能动、独立、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共建合作学习组织、共享合作学习成果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力求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立足点和根本点,落实课程标准所指明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积极的语言文字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在个体言语经验的积累与发展中自然融入和提升其他三方面素养[2]。它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的、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活动形式,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使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活动,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突破时空局限,把学生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一)加强引导,科学建构主动合作学习组织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传统线下课堂大多是教师讲授式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倦怠而无所得。合作学习则易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不过,合作学习组织的建构,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

合作学习组织既可以静态建构,又可以动态生成,要基于全体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异质建构静态合作组织。同时,随着学习任务的变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个体的意愿等,动态生成合作组织。以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学习设计为例,花都区第二中学各班静态学习小组完成了单元学习任务四“班级《致青春》诗集”小组分册内容。就单元学习任务一“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展开讨论”,教师设计了“经典咏流传”钉钉群分享活动,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本单元的一首诗配乐朗诵,制作朗诵音频或视频上传至班级钉钉群,线下课堂上则结合诗句交流赏析,全班学生自然地根据所选诗作生成动态合作学习小组。异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共同促进;静态学习小组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进步;动态生成学习小组形态多样,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收获知识与友谊。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

混合式学习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特别是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解锁了各种信息技术的新技能,对学习资源的供给、学习内容的获取、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带来许多可能。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内容和形式。

跨媒介学习共同体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媒介素养。以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单元学习设计为例,花都区第一中学设计了“寻找一中最美劳动者”的大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不仅阅读教材文本,还要自主阅读班级订阅的《广州日报》,以《广州日报》上的时新通讯和评论文章为例,掌握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评选出题目新颖的新闻,总结优秀新闻评论的拟题特点等。同时,在班级学习群中上传相关人物的介绍视频。此外,还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选定一位“一中最美劳动者”进行访谈与跟拍,拟写采访稿、访谈稿及通讯稿,制作人物介绍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

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媒介,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通过实例分析、应用场景创设与作品创作,以及研讨把握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成功建起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多媒介素养。

二、基于认知起点,进行单元学习设计

单元是一个学习单位、学习事件和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单元不是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置,而是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与构成的 [3]。语文学科的混合式学习,要以单元学习任务为导向,基于学生认知起点,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研判学情,明晓认知起点

“在学习中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讲授者(知识或信息的提供者);教师教导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促进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4]混合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真正的学习,它以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个性特征和学习需要为起点,以问题解决、学生发展为目的。

语文混合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问卷星、腾讯问卷等调查统计类工具设计在线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水平、预习程度、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明确认知起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形式。以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单元设计为例,花都区秀全中学设计了“潜读·把握论证思路”“研读·促进理解吸收”“化读·迁移现实运用”三个阅读任务。为了让各任务的阅读指导更有效,学校在开学第一周设计了“导读·《乡土中国》知多少”的学习环节。教师通过在线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阅读心理状态、学术类著作阅读经验、阅读困惑等;通过投票,让学生选择阅读顺序、阅读媒介、阅读学习组织形式、阅读成果提交数量与形式等;通过回收学生自主阅读绘制的思维导图等,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所能掌握的程度、方法等。以上准备活动,都充分利用多种媒介,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充分了解了学情,明确学生阅读认知的起点,为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落实任务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二)整合资源,单元整体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两条线索组织单元,通过阐述核心任务,引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单元下的课文不再是单篇成课,而是以主题、内容或写法聚合,打破文体限制,以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学资源,为完成单元学习任务服务。

除了纸质资源外,网络上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流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资源等。语文混合式学习要充分借助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任务设计是高中语文教材的核心追求,恰切的活动是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真实情境是活动展开的重要依凭。任务、活动、情境,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整体设计的三个支点[5]。整合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如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读文能力,读图、读音视频能力;阅读单篇文本能力、阅读非连组合文本能力;掌握系统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会网络检索、信息快速获取、甄别、选择、加工、整合、重组、传播、在线交流、合作、创新、创造等多种能力。

以第六单元“‘学习之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学习设计为例,笔者为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情境如下。

学校开展“改造我们的学习”主题读书会,提倡学生认真阅读单元提示、教材文本与学习提示,了解单元学习任务,人人参与,人人有成果。

在这个大情境下,第一个学习任务如下:主题读书会用手抄报形式征集学生对“学习之道”的看法,全体学生参与,原创一段250字左右的议论或记叙性文字,表达对“学习之道”的看法或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议论类语段要求:以本单元前五篇课文中的一句话为观点,至少引用五篇课文或“拓展阅读”中的另一句话(或人物事例)论证,按照写作支架的步骤写作。请工整抄写在书法纸上,不得涂改。为了美观,可自配彩图。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可将其分解为以下五个活动。

活动一 将班级学生分成 6 个读书小组,每小组选出领读者 1~2 名。各小组选择本单元六篇文本中的一篇作为精读篇目,按照课后“学习提示”认真学习全文,了解篇章大意和作者论证逻辑层次(文言文要先对照注释,查阅资料,勤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读懂大意)。选择重点研读《上图书馆》的小组,了解王佐良上图书馆之乐的有关故事。

活动二 领读者带领全组讨论,交流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看法,并让每位学生选择一句作为观点句(不能重复选择)。研读《上图书馆》的小组,完成以下作业(补写记叙性语段)中的一个。

A.(在横线上补充记叙描写的文字,250 字以上)我真正钟情的是图书馆(图书室)。光这 ,且不讲其中 ,也使人爱它。 。

B.(在横线上补充记叙描写的文字,250字以上) ,它们在一个 岁少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 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 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 ,进入了一个知识和情感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活动三 组员按学习任务要求与写作支架的提示自由写作。

活动四 领读者带领小组成员以包含但不限“读书午(晚)餐”“读书沙龙”“诵读交流”“阅读联谊”等方式讨论自由写作成果,对照学习任务与写作支架,互相提出提升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用红笔修改作品。

活动五 各组提交修改后的作品,再次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各位学生定稿后,将作品工整地抄写在书法纸上,再设计图案或花边美化作品(可请美术高手帮忙)。

以上学习活动中,线上线下、时间空间,学习小组可自由选择。细致的层级递进式活动设计,可以很好地分解单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合作学习组织中交流、互动、探究、互补、互学,将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将浅表学习导向深度学习。围绕这一写作学习任务,整合的文本资源除了教材以外,还有《论语》中论学习的文字、《诸子论学》、《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中《学习是我的骨头》《思想美丽,学习着也是美丽的》2篇,以及爱德华·戴默《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中谈到的“写议论文五个基本步骤”的相关文字、笔者下水所作议论语段等。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开阔了学习视野,形成了学习成果,提升了学习品质。

三、多元评价共进,实现素养整体发展

混合式学习是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要素的混合,它借助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的优势组织学习资源,实施学习活动,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混合式学习的评价要充分利用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对学习大数据的分析,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反馈与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注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学习过程。

评价方式要多样,既包括问卷星调查问卷、纸笔或问卷星测试,也包括线上线下现场观察、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交流,还包括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评价主体要多元,除了学生自评,还应有生生互评、组内互评,以及组间评比、教师评价等。如进行量表评价,量表要清晰、可操作性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设计评价,从学习活动推进看,要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既关注外在学习结果,亦关注内在学习品质;课堂评价语言要能对学习起正向反馈作用,如评价时能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教会学习者反思等。

如第六单元“‘学习之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的学习设计,除了有课堂交流时的现场评价、生生对话、组间质疑、小组代表答疑、教师点评等互动评价、主观评价外,笔者还设计了四种评价量表:个人自评量表、组内互评量表、小组互评量表、班级评价量表。个人自评量表用于自我对照、个人修改提升;组内互评量表用于相互欣赏及指正、组内推荐优秀作品、小组合作修改提升;小组互评量表用于组间互评、组间合作修改提升;班级评价量表用于班内展示、相互借鉴学习、形成语段写作成果、为整篇写作打基础。评价量表要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媒介条件,灵活选择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有条件的班级还可邀请写作学教授、作家、学生亲友等加入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参与线上量化打分及跟帖式主观点评,进一步创生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语文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深化,倡导学生能动、独立、个性化地学习,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建构合作学习组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丰富学习资源,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中共建并共享合作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的和谐共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4.

[2] 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J].人民教育,2019 (20):55-57.

[3] 钟启泉.学会“单元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5-06-12(009).

[4] 陈佑清.学习中心教学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7.

[5] 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J].语文建设 ,2019(21):4-10.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北部分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