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瞳神络病理论”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探析
2021-12-29周雅琪李书娇亢泽峰
周雅琪,李书娇,亢泽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严重致盲性眼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该病已成为全球主要致盲性眼病,AMD 约占老年人失明病因的20.00%,其发病率为13.00%。在我国,50 岁以上人群AMD 患病率为13.70%~15.50%,致盲率达2.60%~15.29%,且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3]。亢泽峰教授将“瞳神络病理论”与湿性AMD 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将目内络脉的局部辨证与脏腑的整体辨证相结合,突破有形之血络,根据湿性AMD 的病因病机,提出“治络八法”。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受益良多,现就其基于“瞳神络病理论”指导下治疗湿性AMD 的思路总结如下。
1 瞳神络病理论
根据中医学理论,黄斑病变属中医眼科“视瞻昏渺”“瞳神络病”等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历史源远流长,效果显著[4-9]。《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10]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独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内有大络者五,乃心肝脾肺肾,各主一络,中络者六,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包络,各主一络,外有旁枝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达脏腑,通乎血气往来以滋于目”。将目络分为大络、中络、细络,提出目内络病变与脏腑相关,首创目内诊络法。亢泽峰教授根据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黄斑病变的诊疗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瞳神络病理论”[11-13]:是指以中医学络病理论为基础,结合目内络脉的独有特点来阐释“瞳神疾病”的病因病机,将络病理论与眼部解剖、眼底疾病特点相结合,论述眼底生理病理变化,将目络辨证与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精血津液辨证相结合,总结多种眼底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环节,完善对证的治法治则及共性的用药规律的理论体系。以“瞳神络病理论”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黄斑病变,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16]。明确“邪阻目络、目络空虚”为核心病机,并将瞳神疾病分为8 种证型,寒凝目络证、热蕴目络证、毒结目络证、痰阻目络证、络气瘀滞证、血瘀目络证、气血不足络虚不荣证、精血亏虚络虚不润证;并总结出治络八法,即辛香通络法、凉血清络法、温阳通络法、化痰通络法、搜剔通络法、活血通络法、荣养通络法、滋养通络法。为临床治疗瞳神络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2 AMD 定义及分期
AMD 是以中心视力下降、中心暗影和视物变形为主要症状,以眼底黄斑区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异常、地图样萎缩,或新生血管形成、继发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根据2018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17]最新发布的AMD指南,将AMD 主要分为6 类:正常眼、早期AMD、晚期AMD(不确定期)、晚期AMD(湿性活跃期)、晚期AMD(干性期)、晚期AMD(湿性非活跃期)。其中晚期AMD(湿性活跃期)是造成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类型,主要包括经典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隐匿性CNV、混合CNV、视网膜血管瘤增生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18]。脉络膜血管病变及CNV 和其引起的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瘢痕改变,是造成严重视力损伤的原因。
3 湿性AMD 的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湿性AMD 主要通过抑制CNV,减轻黄斑区视网膜的渗出、水肿及出血,以维持和改善视力及视功能,防控病程的进展[19-20]。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为西医治疗新生血管性AMD 的一线疗法[21],为降低AMD 致盲率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存在影响视网膜微循环,降低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等副作用[22-23],同时费用高、病情仍反复发作[24-25]等问题严重困扰着眼科医生。
4 基于“瞳神络病理论”辨治湿性AMD
亢泽峰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确定衰老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是湿性AMD 发病的根本原因,其病因为“虚、滞、热、寒”,人体衰老气机不畅、气络滞缓(气是指体内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而气络为精微物质运行的无形之络。)、血络瘀滞(血络是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有形之络)导致发病。此眼病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多因久视伤血或肝肾亏虚、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气络空虚,气虚运化失司,津液代谢失常,水络不畅,湿浊内生,湿郁日久,煎熬成痰或瘀,痰湿阻络,血络不畅,血不养脉,反复日久,则成病络和败络(新生血管)。久病之人,情志多郁,气机不利,络脉瘀阻,瘀久化火,灼伤脉络,病络易损而血溢络外,出现视力障碍[26];病位深、病程长,正虚邪恋,病邪盘踞脏腑之络,疾病缠绵难愈,病邪易入难出,胶痼难愈。虽证型各异,但其共同的病机为“邪阻”。亢泽峰教授遵循疾病发展的规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湿性AMD 分为CNV 无出血期、CNV 伴出血期和湿性非活跃期。
4.1 CNV 无出血期
主症:视直如曲,视物昏朦,伴有黄斑区CNV 及渗出,无出血。
病因病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虚”“滞”“寒”。CNV 为目内络脉新产生的不同于正常络脉的异常血络——败络。人老体衰,肝肾亏虚,气机不畅,致气络亏虚,气虚则运化失责,导致津液布散不均,血行不畅,故无以润血络,气滞血瘀,则成病络;久病脾胃虚寒,湿浊内生,湿郁日久,煎熬成痰,寒凝目络,反复日久,则成败络(新生血管)。
中医证型:肝肾亏虚兼痰瘀互结证。
治法:滋养通络,化痰通络。
基础方:驻景方合化坚二陈汤加减(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茺蔚子、三七粉、茯苓、三棱、郁金、桂枝、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僵蚕、黄连)。
4.2 CNV 伴出血期
主症:视直如曲或暴盲,伴有黄斑区CNV、渗出及出血。
病因病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虚”“滞”“热”。基于“病络”基础,病邪郁久化热,郁蒸腐化而成热毒,实火蕴结目络,内热邪盛,毒伤目络,兼络中气血瘀滞,津凝痰结,目络不通,致诸多目络阻滞的病理变化,迫血妄行,脾气虚弱无以摄血,故败络损而血溢络外。
中医证型:肝肾阴虚兼热迫血溢证。
治法:凉血清络,滋养通络。
基础方:生蒲黄汤合驻景丸方加减(生蒲黄、炒蒲黄、墨旱莲、生地黄、牡丹皮、川芎、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茺蔚子、当归、三七粉、黄芪、茯苓、郁金、三棱)。
4.3 湿性非活跃期
主症:视物昏朦,伴有黄斑区视网膜萎缩、纤维化、囊样改变。
病因病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虚”“实”“滞”。瘢痕期为AMD 的晚期,病久津液气血亏虚,无以滋养目中络脉,气血津液失衡,痰湿、血瘀等病邪留恋,痰瘀互结,络息成疾,萎缩瘢痕形成。病性由虚转变为虚实夹杂,迁延难愈。
中医证型:肝肾亏虚兼气血两虚证。
治法:荣养通络。
基础方:驻景丸方合八珍汤加减(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茺蔚子、当归、黄芪、茯苓、郁金、三棱、桂枝、党参、白术、白芍、炙甘草、熟地黄)。
5 验案举隅
李某,男,58 岁。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1 年。既往间断行左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 药物,病情控制不佳。查视力:右眼1.5,左眼0.6(矫正不提高)。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黄斑区新生血管、白色渗出、水肿(图1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大致正常,左眼黄斑区可见CNV(图1B)。中医四诊:面色晦暗,胸闷,眠欠佳,食欲可,二便正常,舌质暗苔薄,脉弱。西医诊断:左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诊断:左眼视瞻昏渺(肝肾亏虚,痰瘀互结)。治则:补益肝肾,活血化痰通络。予驻景方合化坚二陈汤加减:法半夏10 g、陈皮12 g、茯苓18 g、炙甘草6 g、僵蚕10 g、黄连10 g、郁金10 g、三棱10 g、三七粉冲服3 g、桂枝10 g、当归10 g、车前子包煎10 g、枸杞子10 g、茺蔚子10 g、党参10g、黄芪50g、白芍10g、丹参12g、玉米须10 g。14 剂,早晚温服。
图1 李某初诊时左眼影像学资料。1A 眼底彩照图,可见黄斑区视网膜CNV(蓝色箭头)和渗出(绿色箭头);1B OCT 图像,可见黄斑区CNV(蓝色箭头)
二诊(2020 年5 月14 日):患者诉左眼视物变形较前好转,胸闷好转,眠差。查视力:右眼1.5,左眼0.8,眼底大致同前。患者眠差,予上方去党参,加夜交藤18 g,14 剂。
三诊(2020 年5 月28 日):患者诉左眼视力较前好转。查视力:右眼1.5,左眼1.0-1,眼底CNV、渗出及水肿较前好转。眼底检查及OCT 检查均较前好转(图2)。予上方去夜交藤,加天门冬15 g,28 剂。
按语:加减驻景方为亢泽峰教授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27]驻景丸加减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优化提炼形成固定方剂: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茺蔚子、三七粉、茯苓、三棱、郁金、桂枝,本方以补肾明目、活血通络为要则,辅以利水渗湿、止血活血、益气养血、温阳通络之药。化坚二陈汤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僵蚕和黄连,二陈汤为治疗痰湿的基础方,加僵蚕祛风化痰,黄连清热泻火,共奏舒畅三焦气机,宣泄壅遏邪热、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6 小结
亢泽峰教授以“瞳神络病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湿性AMD,将局部辨证与脏腑的整体辨证相合,将目内微循环与组织病理改变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完善了中医治疗湿性AMD 的治则治法,丰富了中医眼科的辨证论治体系,为西医治疗湿性AMD 提供了良好的增效作用,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疑难疾病的有效率。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瞳神络病理论”还需进一步完善,通过临床的不断研究和验证,使该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眼部络脉疾病的诊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疑难杂症提供诊疗思路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