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29刘秋兰吴文艳
刘秋兰 吴文艳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三部九病区,江西吉安 343100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的常见精神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妄想、幻想及思维障碍等症状,且社会功能也受到严重损伤,不仅危害患者身心,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多采用药物控制及心理疏导干预联合应用的方式,可有效遏制疾病发展,促进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但因精神分裂症迁延不愈,且控制后易复发作,呈现持续性加重或恶化,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精神衰退,情感、认知及行为障碍等,严重患者生活及社会功能,使患者出现社会排斥,不愿融入社会,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降低生存质量[2-3]。因此,本研究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现代诊疗》[4]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经CT、血常规等检查确诊;②精神分裂症处于临床稳定期;③遵医行为良好;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障碍;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对精神类药物过敏。本研究经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年审(203)号]。
1.2 方法
1.2.1 社会功能评估及分组 参照社会功能量表(functional rafing scale,SFRS)[5]评估所有患者社会功能情况,该量表共计包含1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8级评分法(无资料、极好、好、稍好、一般、稍差、差、极差,分别计为0~7分),总得分为0~70分,所得分值越高,则提示社会功能越差。将得分为0~30分患者纳入社会功能良好组,得分为31~70分患者纳入社会功能低下组。
1.2.2 临床资料统计 统计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体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高中以下)、住院次数(≥3 次、<3 次)、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参照自制精神分裂症疾病认知程度评估表对所有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Cronbach′s α 为0.739,分半信度 0.810,该量表主要包含疾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意义及遵医行为的重要性4个维度,共计包含25个条目,总得分为0~50分,得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越高)、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分[参照椎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RSESE)[6]评估所有患者锥体外副反应情况,该量表共计包含1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无、可疑、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总得分为10~5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锥体外系副反应越严重]、婚姻状态(已婚、未婚)、家族史(有、无)、吸烟史(有、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会功能现状
76例患者经SFRS评估后,社会功能低下31例,占40.79%;社会功能良好45例,占59.21%。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社会功能低下组和社会功能良好组的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族史、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低下组和社会功能良好组的性别、住院次数、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单因素分析[n(%)]
2.3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情况为因变量(1=社会功能低下,0=社会功能良好),纳入符合条件的性别、住院次数、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分作为自变量(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女性、住院次数≥3次、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分高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OR>1,P<0.05);疾病认知程度是社会功能的保护因素,疾病认知程度评分越高患者社会功能越好(OR>1,P<0.05)(表2~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感知、思维、情绪、行为等多方面出现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精神活动不协调,目前病因不清,多认为与情感伤害、遗传、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焦虑、兴趣缺失、言语混乱、妄想等,如未及时接受治疗,严重时可引发患者出现多种越激行为,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7-8]。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进步,良好的心理教育与精神类药物联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疾病易反复,长期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社会功能低下,影响生活质量[9-10]。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寻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低下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积极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社会功能是个体通过证实的途径与群体接触,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本研究结果显示,76例患者经SFRS评估后,社会功能低下31例,占40.79%;社会功能良好45例,占59.21%,提示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社会功能低下状况,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寻找防治措施。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住院次数、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低下相关因素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女性、住院次数≥3次、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分高等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OR>1,P<0.05);疾病认知程度是社会功能的保护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如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女性社会功能低下占比较高,主要与女性情绪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且面对不良事件的羞耻感更高,其心理状态的稳定程度不如男性,一旦再次遭遇到外界压力、情感等刺激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易引发多种不良情绪,导致社会功能低下[11-12]。因此,临床在对待女性患者时应予以更多关注与耐心,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女性患者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支持,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社会功能情况。同时可对精神分裂患者家属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家属对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消除消极情绪。住院次数≥3次多代表该类患者疾病复发次数多,临床治疗难度更大,患者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易逐渐丧失治疗的信心,对患者心理打击较大,从而逐渐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导致社会功能低下[13-14]。因此,临床对该类患者应积极采取心理疏导,同时可采取正面案例的形式,告知患者只要配合治疗,也可取得相似的成效,鼓励患者遵守医嘱积极治疗,提升其治疗的信心。疾病认知程度低的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认识较差,在疾病发生与治疗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且易造成其遵医行为低下,治疗配合度低,最终导致治疗效果差,疾病发生恶性循环,长期以往,使患者逐渐丧失多种社会功能[15-17]。而疾病认知程度较好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了解较为深刻,在日常治疗过程中,更加配合医护人员,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对该类患者应积极宣导,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提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同时临床可加强家庭干预,叮嘱患者家属多带领患者参加有益、适当的体育锻炼,在锻炼的通过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改善社会功能。锥体外系副反应主要是由于机体多巴胺与乙酰胆碱水平不平衡,导致患者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等不良体征,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从而易造成社会功能逐渐降低[19-20]。因此,临床予以该类患者高度重视,积极改善锥体外系副反应,以期提升患者社会功能[21-23]。
综上所述,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社会功能低下状况,且女性、住院次数≥3次、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分高均为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同时疾病认知程度是社会功能保护因素,临床可根据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期提升患者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