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
2021-12-29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李 浩
随着国家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在国家形式大好的背景之下,学生体质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的视野,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成为了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体教融合应时而生,新时期体育以体育课程为基础搭载终身体育的思想以新的面貌进入校园,体育也重新得到了重视,但是大部分中小学在体育课上只注重一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并没有注入终身体育的思想,只做到了形像,而神不似,因此如何深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新时期学校体育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发现大部分被中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比较低,“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的结合只做到了表面化。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并发现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尤为重要。
1 问题的提出
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发布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文件,说明学校体育仍是重中之重,学生健康成长仍是重点话题。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和课程重点关注的是体育技能学习和提高身体机能,课程教学活动安排主要是学习和掌握球类、田径等方面的技能。尽管这些目标都是必要性的、本体的,但体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它还需要进一步的价值解读,其终极目标是指向人的终身发展以及服务于学生身心素养的全面构建。
当下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自国家把应届毕业生体质测评纳入中考到近期有关政策发布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能否定这对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加强身体机能有充分的保障和积极作用。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学校体育教学加大了对规定测试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力度,这种学习模式是具有应试倾向和单一性的任务模式,不能促进学生对体育自身内在意义的理解,激发并可持续的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们终身都具备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意识性和自觉性。
由此可见,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应该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进一步得到重视。在最近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兴趣、人格、意志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体育工作更加优质和完善,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而教,才能使体育回归它应有的价值和用途。所以,深化体教融合,进一步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必要的,使体育和教育的持续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加长远和稳定。
2 “体教融合”与终身体育
2.1 “体教融合”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体教结合”,其目的就是解决在当时运动员的基础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矛盾,使运动员达到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体育事业向前进步。为了顺应时代,我国进一步提出“体教融合”的理念,而这个理念也不再局限于运动员,在基础教育阶段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新时代“体教融合”把视野聚集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促进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上,这与之前提出的“体教融合”的关注点和侧重点都是有所区别的,不仅关注竞技人才的培养,还关注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兴趣,人格,意志的发展。这个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去看待,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兴趣,锻炼能力,和长期的体育锻炼精神,这就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意识,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因此,深化体教融合对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教育,使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终身受益。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能够积极改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然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锻炼贯穿一生的人更是很少,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没有终身体育意识,二是没有养成符合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后一种原因其实也是没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表现。因此,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专家认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校园阶段,反之只会阻碍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为此,为确保教育的时效性和长久性,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教育指导思想应运而生。而学生是首当其冲的,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学生体质达到明显改变,身心健康明显提高,这就更需要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支撑,使学生有一个长期的、终身的一个锻炼思想和锻炼习惯。
3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制约因素
3.1 教学体系呆板,教育理念陈旧
伴随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与之匹配。目前,应试教育是主流的教育模式,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质与性格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主要表现:教材层次性单一,缺乏创新和新鲜感,不足以激发学生运动激情;管理模式僵化,教育活动达不到轻松积极的氛围,学生自我个性展示平台匮乏,进而制约体育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的过程,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态度,是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点。
3.2 课程教学内容落后,忽视个性发展
体育课程在传统的观念中成为了一门形式课程,认为其目的就是强身健体,而忽略了体育课程背后的含义。传统的观念对体育课程产生的忽视,导致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落后,例如小学体育课程只局限于做广播体操,初中体育课程更多为了学生中体考而准备,这些体育课程没有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也没有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积极向学生渗透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也是导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弱化的重要因素。从实际出发,逐步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逐步向学生渗透终身体育的思想,并在体育教育活动中重点实施,形成积极、乐观、健康的终身体育意识。
4 “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策
新时代“体教融合”注重学校教育的改革,完善教育制度,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兴趣、人格、意志的培养;开展体育竞赛,完善体育竞赛评价制度,使学生积极参去其中,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全面性,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使之成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
4.1 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终身体育认知
校园作为体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其自身要充分了解本教育导向作用,随着“体教融合”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教育、文化、思想都在向着多元化发展,并将贯彻到校园教育中。而学校教育的改革有利于深化终身体育认知,对此,相关学校教育部门并非仅对学生开展有关教育,也可以通过家庭沟通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认知。因此,未来校园教育关于体育活动的展开可以倾向家庭参与模式,并非单纯的让学生自身进行体育锻炼,而是运用家庭运动会的模式来开展。当然实现这一方式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响应。
4.2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建立终身体育情感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就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爱好,然后循循诱导使学生不仅能做动作还能知道其中的技术原理。例如,男孩子喜欢打球,女孩子喜欢舞蹈等,必要时进行小组练习,可以为男孩子组织竞赛活动,调动学生比赛积极性,在竞赛中了解项目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为女生开展一些轻松的体育活动,例,广播体操,健美操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热爱这项活动。同时,也要让学生把体育锻炼看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情感的建立在于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得到的美感以及自身的满足感,这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有很大帮助。让体育真正融入学生情感之中,是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才能真正落实终身体育思想。
4.3 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中学生身心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身体素质,这一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更多竞争性的项目,在竞赛中发展学生身心也是非常好的举措。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特点,在学习中多以比赛、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充分引起学生注意力和竞争意识。要让学生知道比赛不仅有胜负,还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提高对体育竞赛的认识,唤起学生体育终身化的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未来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竞赛的高竞争正是符合目前阶段学生心理、生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上进心,使机体得以全民发展,运动能力得以提高,对体育理解更加深刻,认识体育的重要性,终身体育意识得以唤醒。
4.4 完善体育学习评价,提高学生锻炼动机
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什么,怎么评”,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可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锻炼动机。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焕发精神、活力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评价学生成绩时,不仅对学生最终成绩进行评估,而且还要着重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优秀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所以客观、完善的学习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觉醒是尤为重要的。
5 结语
新的形势下,学生身心健康依然不可忽视,不仅让学生学会和理解,还要让他们把体育锻炼当作自己人生道路的一部分,始终坚持下去。体育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的传授终身体育理念,体现学科的长久有效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使学生拥有自主锻炼意识,以加强自身身体健康为未来道路的基本目标,形成一个健康、绿色、积极的生活方式。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提供很好的条件,应该充分利用当前有利形势加快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向前发展,推进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