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1-12-29

林区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美育美的

王 羽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引言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1]。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审美教育,顺应了当前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不仅是一门培养高职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高职英语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研究基础和依据进行美育精神和美育元素的渗透,推进审美教育与英语课程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英语课程所蕴含的美育资源,既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改进英语学习效果,提升英语课堂抬头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已意识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的重要性, 对美育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当代我国的美育研究主要包括美育心理学和审美化教学这两方面,目前关于学校美育实施现状的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政、语文和历史等美育元素本身较为充分和显性的学科上,也有一些学者和教师针对英语学科的美育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刘玉梅和杨真真(2020)[2]、吴文龙(2007)[3]等都是从接受美学这一视角切入而对传统英语文学教学进行改革研究。由此可见,美育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是从美学的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更偏重于对英语语言本身美的研究,而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美育实践研究方面,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的研究则很少,且没有形成可供借鉴的实践体系。

一、有关美育

德国古典美学重要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他将审美教育比作一座桥梁,将自然人和理性人相结合,定义了一个划时代的概念——美育,建立了完备的美育理论体系[4]。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提出,美育是指把美学的理论运用于教育,并指出教育要艺术化,在传统的美育课程之外,必须将美渗透到各个学科,实现学科课程的审美化改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美育,提倡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真善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指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指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各种美的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产生和谐的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进而形成愉悦的教与学体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大师霍华德·加德纳于 1983 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书中正式提出“智能”的概念和人类至少具有的七种智能,颠覆了在这之前的智能观,重新构建了智力理论,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5]。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一种生理潜能,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和有差异的,各种智能的地位是平等的,各种智能既是独立的又能够相互影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备多种智能,任何一种智能都是与其他智能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智力的发展水平更多的是受到个人后天所接受文化教育活动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的培养,而应该更关注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教学中提倡美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智能教学,而审美能力则是指人类拥有的音乐韵律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是相对独立的,具有同等重要性,这几种智能之间也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一举措也符合我国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职英语课程渗透美育的原则

美育原则是指将美育的规律和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所遵循的操作方法的基本要领。在高职英语课程中渗透美育也必须结合美学的特点和高职英语课程的基本教学规律。

1.融合性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融合性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美育,必须注意美育与英语学科教学、德育等的相互融合。审美教育、英语学科教学和德育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美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和德育目标是重叠的,美育可以为德育的实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美育的开展还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6]。在制定英语教学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时,应有机整合美育的不同方式和内容。例如在审美教育中强调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相统一,既要了解内容又要掌握技巧,这一点可以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艺术表现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内容。而英语教学或德育的某些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到美育的过程中。

2.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英语教学中在渗透美育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冲淡英语教学的内容。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开展美育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如果没有系统的英语知识讲授和学习作铺垫,渗透美育也就偏离了英语教学的方向。高职英语课程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审美教育的素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合在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中,对美育内容的渗透也应深度结合英语课程的内容,把落脚点放在英语教学上,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发展其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传统文化。

3.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渗透美育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是由审美的教育功能所决定的[7]。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是美育课本身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高职英语课程的标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指的是引导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感知美的事物,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英语教学内容,融合自己的感情,以情动情,形成对美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对美的表现和创造,进一步再以情感人,起到寓教于乐、陶冶情感的作用[8]。美育的融入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师生双方共同欣赏,在快乐中教师输出美的教育,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师生彼此都获得愉悦的教学美感体验[9]。在这一原则下,教师应关注如何在教学中通过教态、着装、语气和节奏等给学生以美的情绪体验,注重教学课件、板书等的美感呈现,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情感的逻辑性。

4.形象直观性原则

形象直观性这一原则主要是由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决定的,美育主要是通过展现美的事物具体形象来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借助多种美的艺术形式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适当地借助直观的形象就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学习“泥人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看到和触摸到泥人张彩塑的实物,获得美的体验;在学习《乐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第四单元京剧这篇课文时,也可以借助脸谱等直观的教学道具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去欣赏教学内容中的美。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包含了丰富的具有直观性的美育内容,教学要素中具备了丰富感性的美学特质,这使得教师可以开展直观和形象的美育实践。例如,在学习《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FiveGreatAvenuesInTianjin时,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五大道上的名人故居,让学生现场用英文介绍曾在天津居住和生活过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通过这种现场参观和参与讲解的方式直观展示英语课程中的内容美,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近代建筑艺术风格之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根据教材内容找到美育内容与英语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找出其中美的形象,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学习成效。

四、美育与英语课程的融合途径

1.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中设定审美教学目标

将美育的重要性体现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上。公共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不仅应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应该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中,增加并构建新的符合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校正在使用的三本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乐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的梳理,结合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设定出每一单元、每一章节不同层级的美育目标,让具体、明确的美育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的英语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第二册的第一单元Invitation Etiquette时可以增加审美的教学目标:能够感受邀请信、邀请函的格式美;能够设计和制作具有美感和中西方传统特色的邀请信(函);能够体会邀请以及回应邀请的措辞中体现的和谐美。

2.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和美育融合点

依据美学理论,可以将英语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和艺术美等几大类,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为语言美、结构美、内容美等。根据课文内容找到美育元素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将美育资源融入教学,开展美育实践。《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两册书共16个单元32篇课文,《乐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共10个单元10篇课文,都可以从中挖掘出美育元素,教师再从这些美育元素入手,借助多种资源找到相对应的美育素材,并归纳形成可供推广的教学模式。例如《乐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第二单元International Museum Day中的美育元素之一可以设计为与博物馆有关的文创作品欣赏和翻译。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博物馆进行英文Logo的设计,根据不同博物馆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文创产品,可以是书立、百事贴、纪念币和笔记本等,并对自己的作品设计进行英文介绍。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美育创新设计

从学校整体环境布局到课堂教育环境布置都要充分体现出令人愉悦的审美理念[10]。学校的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是令人愉悦的、有美感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加对课程、班级和学校的文化认同。

运用审美化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满教学激情,将充沛的感情注入教学语言;教学过程应注重逻辑性和流畅性,注意教学节奏的把握和听、说、读、写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采用先易后难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积极创设合理的场景,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内容;恰当运用启发式的提问,预判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多借助音乐和美术等元素感染学生,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增加歌曲、角色表演、绘画、配音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相关的创作,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例如在第二册的第一单元Invitation Etiquette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介绍许渊冲先生翻译的白居易《问刘十九》,这首诗就像是一封邀请函,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表达出了温馨炽热的情谊。让学生在配乐中诵读这首诗歌(中文和英文译文),学习运用语言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下,跨学科美育的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11]。采用智能化的教学平台,运用多媒体能够让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跌宕起伏,使师生共同产生审美愉悦感。教师应当有效利用互联网整合美育资源,将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利用微课、动画、仿真等教学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效果。发挥教学资源中的插图作用,以图激趣,借助艺术的形象化手法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环节的美育体现

建构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评价指标除了包含学生英语素质的实现水平之外,还应该增加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动能和学生审美素质发展水平这两个方面的评价。衡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动能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学生审美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表现和创造美三个维度的中的表现去衡量。采用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评价还应包含实时评价和综合性成果展示,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不断收获积极的情绪,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结束语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应遵循审美化教学的规律,使英语课堂成为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载体。将美育渗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学素养,拓展学习经验,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美育美的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