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与营养补充研究述评
2021-12-29李哺淳李耀杰
李哺淳 李耀杰 宋 宾
①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②河南首位律师事务所 ③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羽毛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类对抗性运动项目,相较于足球、篮球等对抗类竞技项目所受运动伤害的风险大幅降低;羽毛球运动的入门门槛较低具有丰富的群众基础,不仅适应人们健身活动的需求且有助于扩大人们的社交范围,目前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而正确把握该项目能量代谢与营养补充特点则是完成一场高质量羽毛球比赛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全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与营养补充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述评,以期根据羽毛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能量是人体活动的驱动力,有能量的消耗就会有相应的补充,通过能量的补充维持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这就是人体的代谢功能,生物体通过代谢在体内发生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使得生物体得以生长、再生,始终保持机体的活力,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一旦停止,机体结构也就会自然瓦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出结论,能量代谢即为生物体从外界汲取营养物质通过体内代谢将这些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机体可利用的能量。人体运动伴随着能量代谢,体育运动亦是如此,不同的肌肉活动方式其能量代谢方式也不尽相同。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优势运动项目,当前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各国球员的运动能力、成绩不断地提高,已然对我国羽毛球项目的世界霸主地位造成威胁。以技能占据赛场优势的情形逐渐消失,现在更加突出的是技、体方面结合的合理运用、分配来统治赛场,主导比赛节奏,运动员若没有良好的体能,就无法保证在高强度、长时间条件下保持运动技能的稳定性,进而对其运动成绩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学者们较为注重技战术方面研究成果,但在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能量代谢方面不够重视研究较少,这对于提高羽毛球运动成绩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时如何合理利用营养物质在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代谢给予补充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能量物质的恢复是当前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及营养补充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以期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对此问题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对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
1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潘昌红认为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体能六要素中的基础,快、准、狠是羽毛球技战术的核心,羽毛球的击球技术动作多是依靠上肢快速力量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挥拍完成的,所以羽毛球运动员即使核心力量与下肢力量再出突出,如果上肢力量欠缺的话就无法控制和压制对手[1]。孙俊在其文章中阐释了羽毛球运动诸如其他竞技项目项目一样,是对运动员心、智、体、技、战方面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与其他球类项目不同的是羽毛球运动的攻防转换是瞬时存在的,所以,羽毛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具有出色下肢力量的基础上还要拥有更高的灵敏性来支撑身体改变方向的能力以及移动能力[2]。吴雪清在其文章中指出,羽毛球不仅是一项灵活多变的运动,且技术组合繁多需要运动员在场上持续进行移动与连续击球,这是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一大考验,特别是运动员需要频繁的急停、急起、变相及腾空和滞空完成动作,这些都需要运动员拥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为控制身体平衡的基础[3]。
综上所述,羽毛球运动是一项要求运动员具有全面均衡的身体素质,其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体能消耗大,对身体机能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及时的营养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2 羽毛球运动能量代谢特征
从完成一场比赛的时间特征分析,该项目运动间歇较多且耗时较长,从得分的时间特征分析,获得一分的时间有所不同,当击球回合次数少时每得一分的时间约为10 s,当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时击球回合次数变多得分时间会超过11 s以上,但在羽毛球竞赛过程中运动员技战术使用的共性多是衔接较为紧密的连续击球与移动。
根据羽毛球比赛规则及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特征,陈文聪通过血乳酸浓度与心率两方面对羽毛球比赛的能量代谢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比赛发现运动员的最大心率约为194次/min,乳酸浓度约为3.8 mmol/L,且最大5.1 mmol/L,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接近,回合持续的时间为0~9 s居多,占整场比赛的80%,超过21 s的仅占1%,因此羽毛球运动高强度、长时间的项目特点对运动员非乳酸系统的无氧代谢能力需求很高,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来保证在长时间的比赛中技战术的稳定发挥[4]。庞杜海对羽毛球运动不同时间段的供能方式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该运动在10 s内的技术特点以“快”为主抢占进攻优势,能量的主要来源为ATP-CP供能系统,在相持超过10 s的回合中,运动员的供能系统则以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为主。他通过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血乳酸值测试得出结论,在1分钟内运动员的疲劳是磷酸原系统供能耗竭造成的,而进行长时运动才是糖酵解供能系统耗竭致使运动员疲劳[5]。石韬从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特征对羽毛球能量代谢特点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羽毛球比赛主要是由高运动强度、较短间歇时间和长时运动交替构成,根据该运动的时间结构特点能量代谢主要为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在磷酸原系统未耗尽的情况下得到间歇后,通过呼吸氧气在体内循环系统与糖原进行有氧氧化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为运动员提供持续运动能力,但在以拉吊为主的技战术打法中糖酵解供能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共同发挥作用[6]。
综上所述,羽毛球运动的竞技过程是无氧与有氧运动的结合,属于混合型代谢方式的运动,且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无氧代谢为主导。故羽毛球运动员应以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主导,同时兼顾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这样才能保持运动员良好的机能状态,在比赛中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
3 羽毛球运动的营养特点及补充
3.1 羽毛球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人体必要的营养素包括膳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七大类,人体的肌肉运动会导致体内营养素比例失调,因此应根据运动项目的人体能量代谢特点科学的利用营养物质进行补充以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能。羽毛球项目属于混合能量代谢方式,康喜来认为羽毛球运动在缺氧条件情况下,运动能量的主要来源是ATP-CP和糖酵解系统供能。在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时体内糖原大量消耗,导致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疲劳[7]。赛前补充能量有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加强运动员的能量储备;赛中补充能量保持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延续能量的供给;赛后补充能量有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及体能的恢复。刘巍认为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蛋白质和脂肪,赛前应补足体内充分的水量,不少于2500 ml,碳水化合物不低于55%的总热能比,蛋白质为13%左右,脂肪总热能不超过35%[8]。
3.2 羽毛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1)糖的补充。糖是维持运动员肌肉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王思严认为赛前一周食用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食物有利于提升赛中糖肌源的消耗时间,适宜补充谷类、蜂蜜、水果等食物,赛前的最佳补给时间为赛前20 min或赛前2 h,补糖量为体重的1 g/kg,55 g左右为宜,通过补糖提高血液中的糖原储备量使运动员在赛中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赛中补糖间隔为45分钟左右,补糖量为60 g以内最佳,通过及时的补充糖原使运动员机体保持运动能力,一般以便携式如饮料、香蕉、蛋糕等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物质为主。运动后即刻补糖为宜,前2 h补糖50 g,随后2 h内连续补糖至200 g,补糖形式以多种糖混合最佳,加快运动员糖肌源储备量恢复[9]。
(2)蛋白质的补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补充有利于运动员提升激素分泌水平,促进运动能力的提升。虽然蛋白质为运动员机体提供能量,大部分是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情况下,但是蛋白质摄入过高或缺失都会为运动员的机体带来负担,羽毛球运动员每天摄入蛋白质的含量应保持在摄入总能量的13%~15%或者1.5 g/kg~2.0 g/kg体重为宜,蛋白质的补充应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比如肉类、鱼类等,同时还应相应的补充植物性蛋白质,比如豆类等,以避免蛋白质摄入量过高导致体内酸性代谢物过多引起疲劳[7]。
(3)脂肪的补充。脂类是人体所需三大供能营养素之一,脂肪在运动员体内具有合成储能、分解供能和维持体温的作用。蒲艳认为,脂肪是运动员持续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但必须在氧气充足供应的条件下方可被氧化供能,脂肪作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充分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是糖或蛋白质的2倍,但脂肪代谢时间长,根据羽毛球高强度、短间歇的运动特点,当运动员肌糖原储备不够时脂肪才为肌肉提供能量。由于脂肪代谢慢,所以运动员应合理、科学的补充体内所需脂肪含量,过多摄入不仅会增加机体代谢耗氧量,而且会降低运动员的灵敏度,因此膳食应以低脂和高糖类食物为主,比如猪油等动物油和橄榄油等植物油,摄入量在20%~25%为宜[10]。
(4)水的补充。水是运动员维持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水占成人体重约为65%左右,人对水的需求程度仅次于氧气,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体温增加会排出大量汗液致使体内失水,为避免脱水影响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应及时补充水分,李前锋认为赛前60 min内补水,50~100 ml/次,少次多量为宜,补充300 ml以内含电解质和能量的运动饮料;运动员失水达体重的2%~3%时运动能力会下降,故应在感觉口渴前进行补水,赛中补水总量应在300 ml内,可利用每次赛间间歇补充含能量和电介质的功能饮料30~50 ml/次以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平衡,赛中补水更应该多次少量,补水过多反而得不偿失;赛后补水应符合“三无”、“三有”原则,同样应遵循多次少量以保护运动员的内脏器官,改善脱水现象[11]。
(5)维生素的补充。补充维生素在体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是运动员从事体育运动必须摄取的微量有机物质,维生素不仅维持机体正常运动时的生理功能、参与机体物质代谢,且在提高运动员注意力、运动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综合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饶品胜认为补充维生素A能够保护运动员的视力,维生素D与速度、爆发、灵活相关应给予相应补充[12],孙伟认为维生素B族对羽毛球运动员ATP的生成、有氧耐力具有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C和E有助于消除羽毛球运动员的疲劳[13]。
4 结语
羽毛球运动具有高强度、短间歇、长持续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在全面均衡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兼具突出的爆发与移动能力,能量代谢以无氧代谢为主导,有氧代谢为基础,供能形式以ATP-CP系统为主,依据该项目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与补充保持运动员营养均衡,对促进运动员机能状态水平提升,提高竞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