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研究
——评《新时代干部培训方法创新》
2021-12-29董禹辛李正楠
董禹辛 李正楠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等宏伟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打造一支有力的干部管理队伍,为推动高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建设有影响力的高水平一流大学打好人才基础。学习和培训对构建人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站在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让干部获得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提升其管理能力、执政能力,这就要求对现行的干部管理和培训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策略,制定新的培训方法,对整个管理培训体系做出创新升级,为保障干部优秀执政能力奠定理论制度基础。干部教育培训在组织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就管理者而言,如何进行科学的干部培训和管理,是其一直致力研究的重要问题。
由杨楠著写的《新时代干部培训方法创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3月)一书,系统梳理了干部培训的定位和目标,探究了干部能力培训的本质问题,分析了现代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和素质结构,从体制机制上探讨了新时期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路径。并就当前干部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溯源分析,结合作者丰富的干部培训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了可行性较高的干部培训体系,对新时期高校年轻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也有着诸多启示意义。总览全书,呈现出以下几点特色。
一、深度梳理干部管理培训的目标定位及内容体系
在进行干部管理培训方法体系创新研究之前,先要厘清干部培训的基础性问题,即干部的定位、目标和内容分别是什么,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要将干部管理培训放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下,仔细分析其定位特征、目标宗旨、具体内容,结合实际,深度调研,才能使制定的体系方法不违背现实规律,保证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本书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基本遵循,溯源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自1920以来的干部教育历史,并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研究了各个阶段干部培训的着力点与方法目标的异同,总结出我国干部管理培训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书着重分析了中共中央2018年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对不同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进行综合比较,最终得出干部培训的本质定位:干部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干部管理培训具体内容的探究,作者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能力体系框架,将干部执政能力形象地比喻为古代的“度、量、衡”,分别对应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和协同治理的能力、政策执行和组织动员的能力,作者以亲身主持参与的干部培训案例对这三种能力的培训方法进行了详细阐释,并辩证分析了三种能力在工作实践中的相互关系,认为“度”所代表的专业能力,要借助于“量”所代表的协同能力,“量”所代表的协同能力,又要借助于对政策认识和把握的“衡”的能力。如此精妙的比喻,表现出作者对干部执政能力体系的独到认识,对执政工作的深刻认知。这种对象迁移的研究方法,不仅让读者对干部能力培训的具体内容一目了然,迅速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还为之后针对性地创新干部培训方法指明了方向。
二、揭示传统干部培训方法不足,构建干部管理培训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上曾指出,新时代、新格局和新挑战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思想观念、业务能力和领导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巩固并增强干部培训方法,完备干部体系新发展迫在眉睫。干部教育培训既是提升干部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创办高素质干部队伍行之有效的战略方法。近年来,我国各级干部管理培训工作者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潮流,归纳总结干部培训的历史经验,使干部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干部培训方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本书中,作者带着强烈的前瞻意识和问题意识,对传统干部培训的方法进行了复盘分析,这对找准干部培训方法创新工作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既然学习培训对个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决定了干部培训的基本模式仍要靠知识获取、能力训练、视野拓展、思维塑造和综合模式等手段来达成,仔细阅读作者对这些手段的进一步介绍可发现,诸如“知识获取、视野拓展、思维塑造”等手段的培养目标,其与前文提到的度、量、衡三个维度的能力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就反证了作者所提出的“度量衡”能力体系的科学性,体现了作者对干部培训领域研究的全局性、深刻性。同时,作者也敏锐地发现,这些手段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却往往出现培训的组织方与受训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等各种引起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和培训课程之间缺少精细化的分析和设计;二是很多课程被办成“追星式”的培训模式,把培训质量和“大牌”“明星”结合起来;三是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书中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可知,作者对培训方法问题的提炼归纳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值得引起学界的注意。
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的培训方法已无法满足干部培训中所要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书在整合、优化传统培训方法的基础上,以构建“度量衡”能力体系为目标,开创性地提出了4种“1+1”的管理培训方法,即研究性培训+行动学习、个人反思+集体智慧、信息技术+案例学习、碎片化时间+结构化思维。仔细分析作者对这些培训方法的具体阐述可发现,这些方法分别站在理论和实践、个人和集体、个案和综合、局部和整体等原本对立矛盾的方面,辩证寻求干部“全维度”能力的提升,满足的是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管理培训方向的正确性和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另一个亮点体现在本书对这些方法的编写形式上,基于一种实践教学式的编写逻辑,作者将每个方法分为培训目标、方法概述、组织流程、重点难点、成功案例等几个部分,所选取的案例对应着所阐述的培训方法,针对性强。更别出心裁的是,作者在开始每个培训方法的学习之前,都在开头用标记星号的形式标注了度、量、衡三种能力在本种方法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具体应用价值。一方面这体现了本书一以贯之的编写态度,即围绕“全维度”能力提升来编写;另一方面,从阅读和书本使用的角度考虑,如此编写,也有利于读者对本书所提出的干部培训创新方法形成深入、系统的认知,构建知识体系,迅速把握本书的内容精髓。
三、以经典项目案例探究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规律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把干部培训理论和能力实践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作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人才培训部部长,拥有十余年从事教育培训及研究工作的经验,在本书末章,作者选取4个或亲身参与或经过深入研究的经典干部培训课程案例为研究范本,以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观察和访谈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各个项目案例从发端、启动到运行、结束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指出问题,揭示主题,并对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方案执行的要点与思路进行了规划详细阐述,通过干部培训的实践案例提炼理论方法,不断发展并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理论体系,并给出了总结思考和结论建议。同时,在结合具体国情的情况下,作者对每个项目的国内外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优劣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陈述了国内外干部培训的理论知识,这对深化读者对干部培训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认知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如果把前面几张比作本书内容的筋脉,那么本章则成为本书的血液与灵魂。
分析这几个研究项目案例可发现,他们围绕的主题分别是城市治理、干部教育、公共管理、远程继续教育,这些均是关涉干部执政管理能力提升的重点领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是对前文提出的具体问题与措施的具体回应,升华式的补充。以“清华远程继续教育创新研究——基于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这一项目为例,作者运用比较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总体论述了清华远程继续教育与传统远程继续教育模式的区别,归纳了清华远程继续教育模式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从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不同角度出发,对清华远程继续教育这一创新型立体化干部培训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对拓宽干部学习培训的渠道和提升干部培训实效具有现实推动效益,作者将项目研究以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与方法、远程继续教育模式概述、存在问题、效果分析、总结展望为论述版块,以图文并茂、理论分析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编写形式,充分挖掘了远程继续教育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指导价值,对在认知与实践层面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都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干部教育培训是关系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依据。要加快新时期下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就要不断顺应并接受新形势、新使命的挑战。本书以革故鼎新的理念为要旨,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创新和完善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理念,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热爱学的思想改革,以及从阶段学到终生学的彻底转变。作者在秉承历史干部培训的崇高品德和宝贵经验的根本上,加快干部队伍建设观念、制度、方法、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为政府有力调控和加强干部基本素质提供教育培训的有力保障。
本书通过结合党中央的最新政策、习近平思想、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等知识,进一步完善和增加了干部管理的知识体系,改进和把握当前国家机关和党政部门的培训目标,顺应时代开拓创新,增强干部一心为民的高素质思想观念。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本书基于当前社会组织教育工作对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的迫切需求,超常规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优化培训体系,政府、组织机构、事企共同参与,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引导的激励约束运行机制,提高培训效益和整个干部培训工作的绩效,
从而进一步提高每个组织和机构机关干部的蓬勃生机,为21世纪新中国社会主义时代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本书在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