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检验检测行业标准意识培养
2021-12-29沈小禾
沈小禾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上海 200231)
随着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开放和国家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重视,新的标准不断颁布,法规执行越来越严格,近几年相关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为例,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 176家,机构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5%,从业人员达到7万多人。
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迅速发展,与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紧密、广泛的校企合作。经过对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的深入调研,在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过程中发现:检验检测行业与其他行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在运行过程中以相关的检测标准为主要依据,从事的所有检测行为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而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并不强调检测标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在毕业生就业后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进行岗前培训。因此,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形成学生的标准意识。[1]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材
专业的培养目标可通过不同的课程来完成,而教材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载体。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各专业都进行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调研,邀请了华测检测、天祥检测等国内外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环境、食品类专业进行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采样员与分析员。以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为例,在教育部中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相对应的技能课程主要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水环境监测、空气环境监测等专业方向课程,其中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对应分析员岗位,水环境监测等专业方向课程即教采样又教分析,与实际工作中采样与分析分别为独立岗位不符[2]。
对分析员岗位而言,日常工作主要是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检测标准对污染物进行分析,其中检测标准是工作的依据。然而,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相关的标准十分复杂。例如,同为室内空气中甲醛检测,可采用的标准就有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GB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两个标准在来源、执行、限值上有很大区别,而目前教学过程中甲醛含量检测仅注重方法,不对两个标准加以说明,甚至可能采用与国家标准不符的方法(如便携式直读仪器)进行教学。
采样员同样需要根据不同污染物检测的标准进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而采样员岗位在中职、高职、本科教学中都没有专门化课程与之对应,更没有专门化教材。在前一例中,两个标准对室内甲醛采样的设备、时间、采样高度都有不同的规定。而在过去教学中学生无法仔细学习这些标准中的规定[3]。
(二)知识与技能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过去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技能的特点正在逐渐改变。原有的理论知识体系需要根据工作岗位进行精简,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在任务引领、项目化教学、做学一体等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引导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层出不穷。这些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其中不免出现一些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情况,或是改革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将专业教学的课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相对应。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在知识与技能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则源于时代的高速发展。环境监测行业相关标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最近几年兴起的在线自动监测、色谱质谱分析法等。根据生态环境部标准发布公告显示,2013年至今平均每年颁布70个新标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出现对环境监测相关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校企合作培养标准意识
与学校相比,作为标准执行者的检验检测行业在标准的使用和更新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以下通过本人在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来说明如何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树立标准意识。
(一)校企融合
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环境监测相关标准的使用,必须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2014年本校与上海轻工环境保护压力容器监测总站共建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改造企业工作场地为实训场地,同时开展学生实训和对外服务现场教学。企业在联合实训室为学生进行与实际生产过程接轨的生产型实训,接受企业统一的管理(安全方面),同时学生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与对外服务同步的实战检测。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学生能在生产第一线接触环境监测企业的运作和企业文化,同时掌握检测标准的使用方法,职业素养提升显著。学校在上海博优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培训岛”,利用企业技术力量为学生提供高级分析仪器教学[5]。
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能在实训基地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减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培训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二)教学理念
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增加校企交流,改变教学理念。例如要配置0.1mol/L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在过去教师会花大量的精力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稀释相关的计算,教师这样教的原因与自己的学习经验、现有的教材有很大关系。而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计算能力弱,学习吃力,也必然会影响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际生产中,可以查阅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其中规定,“取9mL浓盐酸注入1000mL水中”。可见对于学生而言,学会正确查阅国家标准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练习溶液配制的技能。这需要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这样能通过教学过程,帮助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
(三)课程体系
通过邀请行业专业、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协作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梳理了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领域和职业能力,结合专业教学标准,针对采样员岗位开设专门化课程《环境采样与现场监测》。随后进行课程建设,先制定课程标准,然后进行项目教学设计,最后编制教材或讲义。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相关标准变更后也要及时反馈、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四)职业认同
学校将企业认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本专业新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认知实习,新生入学后到参观学习,听取专业讲座。其中有上市公司、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多种类型的检验检测机构,学生在认知实习中了解企业文化、行业现状等知识,提升专业认知,明确学习目标,对行业有较高的认同度。
(五)中高职互通
学校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累计已有50多名学生通过三校生高考进入高职对应专业学习。2014年起开展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通过联合教研、合作开发专业项目、共享校企合作单位、共享实训条件等途径为本市环境监测行业输送优质人才。随着近几年人才需求加大,两校在本市环境监测行业中均有了较强的影响力。
三、结束语
随着行业的不断开放,未来对检验检测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加。检测标准是检验检测行为的核心,对于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必须建立标准意识,在工作中以相关标准为依据进行检测。而在标准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学校离不开行业企业,只有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才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标准意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以此达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