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价主体的实践课程学习过程评价研究
2021-12-29董秋阳张学民
董秋阳 王 恒 张学民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河南信阳 464000)
学习过程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如何在实践课程中进行有效的学习过程评价,成为一个既老又新的命题。
学习过程评价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则包括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专家评价等。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己执行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评价,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关注度较高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以自身学习活动为评价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主体实现的价值进行本质上的揭示[1]。自我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评价能体现学习过程评价的自主性。有研究认为,每一个学生,不管其表现能力如何,都具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和真实性评价的能力[2]。
2.自我评价能够体现学习过程评价的多元化。传统的基于分数的评价是一元的,自我评价淡化了分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能力差异。因此,自我评价是多元的,体现了评价中价值判断的多元性,是更加科学化的评价。
3.自我评价更多凸显评价过程中的反思特性。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自我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判断,自我评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凸显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自我评价正逐渐成为实践课程学习过程评价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
二、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是一种内部的评价方式,而他人评价则是一种外部的评价方式。他人评价主要包括了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专家评价等方式。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由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学生完成日常实践作业的情况、课程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学业能力等方面。教师评价是实践课程教学评价中使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运用最为成熟的一种评价方式。但是,教师评价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评价内容片面,方法简单
在教师评价方式中,终结性评价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实践课程学习均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即由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变,要求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是否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而终结性评价更注重结果,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评价内容忽视了整个学习阶段占用时间最长的过程分,难以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且不够全面。
2.评价片面单一,追求量化
实践课程教学通常强调“讲授、学习、实践”三位一体,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化。实践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要以专业素养为基础,更要结合平时日常养成,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精确和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怕苦不怕累、乐观向上的思想品德,逐步形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教师评价将学习过程片面量化为考核分数,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二)同伴互评
互评是为了体现公平,对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多元化的价值判断,是获取更多评价信息,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主体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教师评价相比,同伴互评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在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以班或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处时间较多,集体生活中交流更加方便,同学之间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和了解比较可信,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同伴的学习过程[3]。
2.经历相同的学习过程,学生期望提高同伴互评在学习过程评价中的比例,同伴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有利于同伴互助、信息共享和学习提高。
(三)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通常是由学校督导组专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日常表现给予评定,对学生在自评或互评过程中的思想行为表现,以及一些个别事例实施的引导性评价。
专家评价的特点是:
1.督导专家通常由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掌握教学督导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因此学生对专家的权威性还是比较信任的,期望提高专家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评价成分。
2.专家评价不仅有评价的作用还有督导的作用。学生学习过程的专家评价,一般采取进课堂听课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所在班级的整体课堂表现、班风学风进行评价与督导。评价主要是检测教学质量的现状,具有鉴定的功能,督导则具有激励、导向、优化等功能,主要作用于提高教学质量[4]。
传统的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存在着许多历史误区,如评价主体的单一化惯性、评价功能的局限性、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倾向等,这些都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进行重新审视。对评价模式进行反思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提升评价实施能力,强化学生的评价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