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差异与衔接

2021-12-29岑康微李会丽

科学咨询 2021年38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大学物理知识点

陈 铜 岑康微 肖 艳 李会丽

(1.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4)

目前我国对各阶段教育的研究已经发展已久并取得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各阶段之间教育衔接问题的相关研究还相对不够丰富。对于教育衔接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相对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基础教育阶段,而中学与大学的教育衔接,尤其是物理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新课改之后的研究,更显缺乏。从时代背景下的切实需要和实践角度发展状况,分析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之间的差异,研究如何更好地衔接中学与大学物理的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3]。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且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物理教学都十分重要。大学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类专业(近年来一些学校的非理工科类专业也在逐步开设)的一门基础通识课程,承担着重要且特殊的教学职能和社会职能。然而却常出现许多在中学时期物理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到了大学物理成绩却一落千丈;一些专业的学生甚至出现了物理成绩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其中原因值得深究。其主要原因是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之间的教学未做好衔接。本文就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之间存在的差异作了简要描述,以及对如何解决这些差异带来的影响给出了一些建议,更好地加强完善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4-7]。

一、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差异

(一)教学内容

有学者通过对比发现: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内容体系大致相同,都是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功和能、动量和冲量、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气体运动学和热力学基础、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光的干涉和衍射、机械波、光电效应与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等。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中学物理是初等数学加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学的概念结构体系,而大学物理是微积分加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学的概念结构体系,内容的深化和提高主要是在数学知识上和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一些具体内容上。虽然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内容体系大致相同,但中学物理所学的大都是一些宏观的、低速领域的内容,公式简单,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也比较简单;而大学物理更多的是研究微观的、高速领域的内容,大学物理公式复杂,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物理是高中物理的进一步深入、拓展和延伸。大学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都更上升了一个层次。因此,大学物理的学习内容也更加抽象,更加注重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学习大学物理不仅要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了解并掌握大学高等数学的内容,还需要运用到线性代数与复变函数等知识。许多同学不能立刻学习并储备大学物理所需运用到的知识(如大学数学知识)和适应对大学物理本身内容的理解,导致物理成绩大幅下降。

(二)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难度中等,老师教学时间较为充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主要通过老师课堂上反复详细讲解以及课后大量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且在中学物理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各种各样,如板书详细推导公式、引导式讲解、现场实验演示和运用多媒体演示较为抽象或复杂的物理实验过程等。这样多形式教学方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消除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进而使得学生们能更加有效地吸收物理知识。

大学物理包含的知识面太广,知识难易程度较高,教学时间较短。这就导致了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详细深入讲解每一个大学物理知识点,同学们难以吸收本就较难的大学物理知识点。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学生对大学物理的恐惧感。大学物理的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较单一,多数为多媒体PPT演示讲解物理知识,由于时间局限原因详细板书推导较少。这样单调枯燥的学习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物理知识,不但不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可能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物理成绩普遍较差的原因之一。这就促使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全面了解各种物理知识。

(三)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生常会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通过做大量习题的方法来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点,因此学生能在较大程度上更好地吸收物理知识。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他们希望能够学习好物理取得好的成绩进而考取好大学。中学生的目标也成为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父母的目标,因此,在校有老师督促学习,在家有父母监督学习。这样中学生会在主动和被动中努力学习物理知识。中学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为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比大学生更加有冲劲,更加能吃苦。

当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他们得到了期待已久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容易迷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下降了。这个自由也就意味着他们离开了家,去到了家长鞭长莫及的地方,他们没有了来自高考的压力,老师也不再像中学时严厉督促学习。学生没有了外界的约束,缺少了学习的被动,便容易开始放松自己,不再大量地做练习加以理解、吸收和巩固知识。这时学生们再遇到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大学物理知识,便觉得十分困难。中国的学生们刚从艰苦奋战的高考期过渡到大学时,他们觉得大学是该放松且可以轻松的地方。因此他们遇到困难时,没有克服困难不断学习的精神。而在大学,要想好好学习到知识,那就要求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心态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

二、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

由于个体经历与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而他们也将带着这些进入大学物理的学习。其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等都会对新一阶段的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教师应当对不断发生变化的中学物理教材内容及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有所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大学教师若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学情,并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做好衔接工作,便能促进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绪论中衔接

如何消除学生对大学物理的恐惧?如何让学生快速建立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讲好绪论课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绪论课是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第一课,教师在绪论课中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给以学生良好的铺垫,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物理要学什么,该怎么学,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物理的研究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消除大学物理的神秘感以及学习大学物理的恐惧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练习中衔接

习题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学教师通过布置习题让学生了解考试题型、熟悉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锻炼做题的手感以及提高做题速度;通过讲解练习给学生分析考试重点、难点。而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深而广,课时却比中学少,自然地便弱化了练习这一环节。虽然应试教育有许多弊端,但我们得承认这确实加深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我们无法改变它,但可以改进它。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不妨也参考中学物理的练习模式,实践出真知,通过适当的练习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前面分析了由于大学物理知识具有深度、内容具有广度而教学时间却较少,导致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无法深入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的了解与吸收。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物理的教学方式来更好地做好与中学物理的衔接工作。首先,应该增加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时长。这样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详细讲解重要的大学物理知识点,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也给学生留有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还有一定的师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时间。这样降低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的难度,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吸收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大学物理知识的深度。其次,大学老师应该在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物理的教学,温故知新。这样还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的熟悉感,减弱对大学物理的恐惧感。再次,可以高效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开放课程,主要详细讲解基础的大学物理知识点。这样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随时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复习,解决了一部分课余时间老师答疑解惑较少的问题。最后,大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无论何时学生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主动学习的炽热之心。我们在研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问题时,研究重点常在高中教学和大学教学的改良之上。但我们更应该牢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关于教育研究的重点在学生。学生也应该做好基础教育学习和高等教育学习之间的衔接。学生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不仅要会做题的方法,更要懂知识的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知识的习惯,积累知识,增加知识的广度。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这样从中学进入大学后在学习方式上能较自然地衔接。学生进入大学后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这样才能激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物理这门学科本身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具有深度、学习程度较难,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学会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迎难而上追求知识。例如可以通过多查阅资料,扩宽物理知识的广度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反复推导练习,来吸收和巩固知识。学生要学会利用大学的学习资源,比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让这些学习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束语

总之,物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担负着科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教好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物理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学习和发扬物理精神。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环境适应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与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所学知识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无论何时学生都应该保持一颗积极主动学习的炽热之心。物理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它是一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转换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做好衔接工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过程,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大学物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