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功能协同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分析
2021-12-29雷搏
雷 搏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44)
在对国家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种对体制有效的制衡机制,而国家审计功能便由此产生。在国家治理机制中,国家审计功能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能有效地对国家的体制进行监督和制约。实质上,国家审计功能应当协同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以国家治理为核心。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党和政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升,传统单一的国家审计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要求,为了能让国家审计功能更有效地协同服务于国家的治理,国家审计功能也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的体制,加强监督的功能,积极地协同国家的治理。那么新时期国家审计功能协助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国家政策执行的审计,提高国家治理的行动力
在国家治理的体制中,政府是主要的机关部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因此政府是否能彻底落实国家颁发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政府无法发挥政府的职能,缺乏治理能力,则会影响国家政策的执行。由此可见,政府的治理能力对提高国家治理的行动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强化国家政策执行的审计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国家审计可以从国家政策执行力度入手,强化对国家政策执行的审计,从而达到监督政府的目的,实现国家的治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国家审计可以对国家颁发的政策进行合理的评估,检查该政策是否是行得通,执行后是否有效果以及后续是否能持续进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估,做出合理的预判。之后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及时进行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止损,另外还可以提出可行性的意见,或者国家治理的良策,协同政府进行国家的治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政府公共财政的审计监督,从旁监督政府公共资金的流向,从而提升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公共资金进行合理的审计,不仅可以及时地发现公共资金的管理短板和国家体制的缺陷,也可以杜绝贪污现象的出现,让公共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
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基本上都是以预算为主要方式,因此无法全面真实地展现出政府的资金使用情况、收入等经济活动的来源去向。[2]在国家审计中,政府是审查的主要对象,国家审计对政府会计了如指掌,掌握了所有的基本情况,所以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现行政府会计的缺陷,由此提出中肯的意见,有利于政府的改革,加强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协同服务国家治理。
二、提升国家经济责任的审计,维护国家治理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十分的重要,在时代的交替中,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从原本的计划经济变革成如今的市场经济。虽说经济体制上发生了变革,但是监督机制却跟不上经济体制的变革,出现了监督机制效率低下的现状,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失效的现象,因此也导致了腐败的现象频繁出现,造成了国家公权力的异化,进而严重影响国家治理的稳定性。[3]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审计监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因为审计监督具备了专业性和独立性这两个特点,能更好地监督并制约国家公权力的执行。
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国家审计功能具有调节市场的经济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即说明了国家审计功能是一种监督制约的功能。它的重点就是密切关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府职责。经济市场有其相对应的法则,而国家审计功能则是利用了这个规律,并对一些财政数据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例如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收益状态以及流向等财政数据。这样子就能从中刺激财政资源使用者,让他们有成本、效率以及创新的意识,更好地维持了经济市场的秩序,保障了市场经济的安全发展,让社会公众也能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从而推进了良好的国家治理的目标。
而在审计监督机制中,国家经济责任审计又是重中之重。国家经济责任审计的侧重点在于监督和约束掌握经济决策权的政府干部人员,尤其是那些在重要岗位和重点部门的政府干部人员。国家经济责任审计能及时地发现滥用经济权力的现象,对政府干部人员的权力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滥用职权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市场上的资源配置,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上能促进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化、透明化,不仅能完善审计监督机制,而且又加强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与此同时,能及时地评价出在任期内的主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且可以在干部考核体系中以及任免重要人事的时候运用审计数据,把审计的数据进行合理的量化,从而为评价、奖惩、任免以及考核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更重要的是借用国家经济责任审计,能及时发现在法律法规面前,出现的经济方面的违规问题,因此可以及时止损,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治理的稳定。
三、加强国家法律立法的审计,加深国家治理的凝聚力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因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治理国家最基础的治理工具,而且法律强制是其余治理工具的重要保障。国家会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进行治理约束,对此国家法律立法的审计机制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审计具有法律强制的作用。实质上,国家审计是国家法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主要表现形式。国家法律立法审计能有效地进行财政的分配,更好的合理利用国家的财政,有利于国家稳定健康的发展,增进了社会的福利发展,促进公众事业,加强国家治理的凝聚力。
国家治理不是单一的模式,一般情况下,在治理方式上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对国家审计也同样的要求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中,大多数都是以政府包办的专制治理模式出现。因此出现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甚至严重者会忽视国家法律的存在,出现腐败的现象。国家审计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其建立了监督制约机制,让国家治理的主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4]而且行政型的管理体制是我国审计机关所采用的基本管理体制,其主要的任务是确保政府执法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依法审计的原则。
另外,国家审计从另一方面规范了法律,促使我国法律法规的存在更加合理化。由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注重法律执行的情况,从而忽视了法律本身的合理性。法律的制定存在了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出现几部法律相互矛盾的现象,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关的人员对法律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探究,从而出现了审计工作只是表面上的审查,而忽视了作为审计依据的法律本身是否存在缺陷。因此没办法从根源上进行审计,无法彻底地消灭违规的现象,出现了反复审计而没有结果的局面。事实上,大部分比较普通的违法问题之所以没办法彻底根除,主要是跟不完善的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国家治理的时候,要加强国家法律立法的审计。从源头上消除不合理的法律,让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化、专业化、合理化,完善的立法,让法律成为可靠的依据。除此之外,国家审计还存在了另一个方面的缺陷。我国的国家审计通常比较局限,覆盖面不广泛,往往只看到浅显的问题表象,不追求质量,从而导致了低效率的审计。为了改变此现状,国家审计要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提高国家审计的层次,进而大幅度地降低违法违规现象,改善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终达到理想的国家治理效果。
四、增加政府企业绩效的审计,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
在国家审计中增加了政府、企业这两个不同方面的绩效审计,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政府机构参与国家治理的深度最为直接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政资金的使用,另一方面是财政资金的分配。因此要对政府进行绩效的审计,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执行能力,最大化地拓展政府的职能。再加之国家治理的核心是制度能力,所以要更加强化政府的职能,促使政府有所作为,避免偷懒的现象出现。另外要对绩效考核进行完善,建立有效可行的监督机制,促使审计机关更加有效率的办事,保障公众的利益。此外,国家审计还可以起到信息引导的作用,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如责任信息、绩效信息甚至是财经信息等引导,从不同的方面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这样无形中让接收信息的政府或企业更加清晰明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为治理国家输入了创新的思维,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技术。
良好的国家治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机关,而是需要更多的社会主体的参与,所以企业的参与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本身必定存在了不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为了更好地健全和完善其体制,促进经济活动的提高,需要采取企业绩效审计。从审计的内容上来说,审计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创新,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制度上,要扩宽其方式,而且还应将其与政府机关的行政考核紧密结合,让该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一般情况下,国家审计体制是通过制定的目标,绩效考核和追究过错等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措施来进行国家的良性治理,是一种问责工具。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性--直接性和强制性。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运用政府机关的资源。而对于强制性来说,它是以一种命令的形式,具有绝对服从的性质。在治理国家中,组织工具有很多种形式的存在,例如任用领导干部、政府机关间的彼此合作以及国家计划等都是组织工具,而国家审计是众多组织工具中最实用的一种。它能构造一个高效的模式,能让国家治理更顺畅。
另外,要加强审计执法与问责制度参与国家治理的强度,要不断地完善企业财政资金使用的责任标准,设立审计执法与问责制度。做到用钱就有责任,犯错了就需要追究其责任。因此要增加企业审计执法与问责制度,让企业参与国家治理中,并且逐渐加强分量,在这个基础上,审计机构需要完善问责制度,整合问责制度的资源,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设计问责制度,强化问责制度,以此促进整个制度的整改,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为社会公共资源提供有利的帮助。
五、结束语
国家治理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国家治理着重点在于扩展社会每个不同主体的共同知识,并且协助其一起参与到治理国家的决策中。国家审计功能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国家审计功能从某种程度上监督制约政府的权力,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责任,从而协同服务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