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38期
关键词:古村落岭南民俗文化

齐 皓

(广州华立学院 广东广州 511325)

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最大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保持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

一、古村落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一般说来,古村落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统一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就提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基础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本载体,是建筑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二)价值

保护古村落意义重大,其前提是必须让古村落留下来、活起来,让人们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岭南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异,有不少承载着深厚的农耕和手工业文明,保存基本完好、民风淳朴、民俗生态丰富的历史文化村落。

1.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具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承载着人类文明,传达着社会群体的信仰和血缘关系,展现一定的生活方式。凭借村落的物质形式和符号内容,能挖掘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的内涵,将传统思想与现代化制度体系联系起来。研究岭南传统古村落,能了解不同地域人们的历史足迹、发展概况及民风民俗,了解地域特色文化,把握岭南文化的主流精神。

2.社会价值

岭南古村落能反映地域社会的文化与信仰,并且承载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岭南村落文化不仅是岭南文化的核心,而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呈现出辐射、带动作用。总体说来,岭南村落类型非常丰富,风格迥异,颇具特色。[2]

3.经济价值

岭南传统古村落多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在旅游开发和商业应用上如能有效利用其经济价值,带动当地就业,发展当地经济,开放特色产业。村落开发的经济价值不言而喻,借助村落的保护,吸引大量的游客。

4.科学价值

岭南地区很多村落的结构非常新颖,制造技术高超,不论是单体建筑的结构建筑还是建筑群体的内部组合都非常精致,展示了当地地理位置优势和建筑整体布局理念,汇集了前人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体系,对现代化城乡规划发展、城镇化建设都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绝大多数岭南传统古村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5.艺术价值

传统古村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村落内的建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受到当地社会因素和自然条件双重影响,当地村落保留和传承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并且将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特征展示在村落中。[3]村落传统建筑结合了雕刻、绘画等艺术,使得岭南村落建筑的总体风格与自然相得益彰,与村落整体文化遗产价值相媲美。

二、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与困境

目前,岭南古村落保护与广东乡村振兴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和政策缺陷,古村落传承与保护面临不少问题与困境。

(一)城镇化对古村落的冲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岭南传统古村落的功能被破坏。当地为了适应现代化、城镇化的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对原有的房屋建筑进行改造或者重建,但多是按现代的要求和材料去施工、设计,没有历史文化导向和审美的指导,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对传统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独有的建筑风貌,导致传统古香古色的古村落气息被打破。

(二)村落环境受冲击不小

岭南有些古村落过度开发,投资者除了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外,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古村落的道路多为小巷,交通要道较为狭窄,旅游旺季时人流量增加时,很容易导致交通拥堵。此外,因为游客增长带来的房价哄抬,停车位不足,村落的路灯、指示牌等基础措施跟不上,车辆的增加使得尾气排放量增加,人流量的增加垃圾处理存在难度,管理不善,从而加重了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路上,花奴说,这女人不简单,你对付不了她。我们跟她来车轮战,金店十二美女挨个来,让她烦不胜烦。玉敏说这样不好吧?把她惹毛了,不利于事情解决。花奴说,这年头欺软怕硬,你不来硬的,她永远拿你不当回事。

(三)村民老龄化

年轻人流失是村落保护与开发中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调查发现,在乡村旅游业中中年人与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有少部分村落留守的只是老弱病残,特别是旅游村寨处于淡季时,产品的销售出现滞后,经济增长缓慢。对于青年人而言,乡村旅游不够稳定,吸引力还不够,当地青年人流向大城市的现象仍普遍存在。[4]

(四)文化传承困难

首先,一些古村落面临消失和毁损。其次,传统村落还面临着手艺失传的问题,一些独门技艺随着少数传承人的离世而消失了。另外,一些随着游客、参观者的逐渐增多,为了给旅客带来更好的舒适感,当地居民会模仿外地人的生活方式,照抄照搬外来文化,从而失去了自己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

(五)建筑损坏或受到灾害侵袭

岭南古村落中的建筑不少采用木质结构,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很多建筑老化,遭到自然性损坏或人为性破坏,原居民对现代建筑非常喜爱,对传统建筑进行改造,但是不能完善传统民居的保护,导致传统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5]还有,有些村落出现洪灾和火灾等灾害,导致传统古村落遭到损害。

(六)保护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足

要想维护岭南古村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此方面资金回报率总体不高,居民和开发商对古村落保护传统缺乏积极性,人才严重不足,保护意识不够。当地政府在传统村落传承与保护中投入的资金有限,给村落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困扰。

三、岭南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典范与经验

(一)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现代化进程中,岭南民俗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岭南人的信仰文化和生活习惯,岭南人在享受着东方文明的同时仍坚守着传统的民俗文化,其中之一的原因在于岭南社会注重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调整,传统民俗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就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深入挖掘岭南古村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严格贯彻“一乡一品”政策

贯彻“一乡一品”政策,保持传统手艺的原真性,一是要使手工艺品融入生活,增强实用性,突出产品内涵与文化底蕴;二是加大培养传统手艺人的力度,促进传统手艺人的发掘和保护,努力坚守住传统的手工艺,推动传统手工业的传承发展;三是构建不同主体的保护体系和收益兼顾体系,将传统手工艺品同时放在“保护”和“开发”两个不同的平台上运作,既保留传统手工艺品的原真性,也兼顾一定的经济收益;四是努力拓展延伸其他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一乡一品”的开发领域,最终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

(三)要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

居民对古村落传承与保护行为产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正面的影响感知能提高居民的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影响其对旅游业的发展和对游客的态度;负面的影响感知则相反,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在开发和保护传统古村落过程中,将居民的利益与感知情绪放在首位,充分吸收民意、保护民生,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居民在古村落传承、保护与发展利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感知情绪。

近年来,佛山积极有效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和重修改造。30个特色古村落活化、30个城中村(旧社区)升级改造建设顺利完成,村内功名石碑、宗祠家庙、书舍家塾、文武圣庙、名人故居鳞次栉比。顺德逢简村获得2015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6]佛山烟桥村四面环水,是珠三角典型水乡,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清朝时建成木桥,因早晚雾锁,如烟雾缭绕,素有“烟桥”美称。随着村民先后外出,古村渐渐衰败。2012年,佛山启动古村落活化工作后,坚持走历史文化与城市融合之路。村民重新修建古木桥,“长桥烟锁”的美景再次重现。佛山在传承、保护与利用古村落方面是岭南人的典范和代表。

四、古村落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指导和协调传统村落发展

传统古村落传承保护与更新发展,应本着生态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维持传统建筑的风貌。在村落建筑发展整修时需注重自然条件的应用,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发展和保护传统村落应该进一步研究的传统村庄环境条件、文化遗产、特色风格和文化特征。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保护原则合理定位,能够充分考虑村庄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增强民众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

对于保护古村落意识的居民和其他人员,应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对原始村落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水平,自觉树立保护古村落意识,把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传统村落日常生活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究传统村落的文化、产品产业对外输出方式,增加传统村落居民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传统村落居民的平均收入,振兴当地传统村落文化,大力发展村落经济。

(三)注重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对于我国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来说,要深入挖掘地域民俗文化的内涵,并通过开发多种形式予以展示或重组,做到传承与保护并举,既要保留地方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又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发展同进步,注重传承创新,努力探寻合理的发展模式,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找到文化、经济发展所能带来的更多特色和优势。

(四)突出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要十分突出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体现人与建筑和谐,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整合的基础上顺应自然,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元素融入其中,体现岭南建筑的特色和岭南文化的魅力。岭南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继承传统的民俗文化,也应借鉴现代化的建筑理念,从而使传统与现代更好地融合,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最终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岭南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采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需要采用事事落实、人人有责的方式,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着力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合理开发。古村落的发展绝不在于“涂脂抹粉”,更不能短视只看眼前利益。唯有转变发展思路,兼顾保护与开发,方能重焕古村落活力,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古村落岭南民俗文化
忆岭南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雨岭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不辞长作岭南人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