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去商业化的现实路径
2021-12-29罗向东
罗向东,张 强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2.麦积区第七中学,甘肃 天水 741020)
民办幼儿园是我国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公办幼儿教育有益而必要的补充,为满足城乡儿童和家长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占据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半壁江山。民办幼儿园为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入园贵入园难”社会问题、实现“幼有所育”的社会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城市化进程加快助推民办幼儿园迅速扩展,连锁园、集团园、各类分园如雨后春笋般布局城市和农村社区,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涌入原本安静自然的幼儿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现实性地存在发展矛盾:社会需求和盈利性是民办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的动力,但幼儿园教育必须坚持保障幼儿学前教育权利实现的公益性,规避民办幼儿教育过分追求利益的回报又遏制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市场选择。因此民办幼儿园利用各种方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却忽略了幼儿园教育的初心是确保幼儿如花朵般在幼儿园内自然绽放,顺应儿童天性培育未来社会之才。资源相对丰富、管理灵活的民办园本该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乐土又缘何虐童事件频发,其背离社会需求的根本性原因值得深思。
一、民办幼儿园商业化及其表现
商业化本意为褒义词,相对于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和简单商品交换的农耕文明,商业化代表着社会交换发展的高度文明阶段,公平规范和利益最大化表达了人们对物质需要的更高层次追求。1984年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使尤伯罗斯成为20世纪现代贸易的象征性人物,表征着人类迈向21世纪最大的社会运行规则,确保社会资源的跨时空配置,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人们对高品质教育的追求推动价低质优的幼儿教育成为稀缺性资源,民办幼儿园满足社会整体进步之需,吸引大量社会资源参与幼儿园建设,提供学前教育各项服务,以满足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直接需求。尊重儿童生命、满足儿童成长要求民办幼儿园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并兼具基础性、迫切性、公共性、可行性、均等动态性特征[1],不违背为儿童成长提供全方位教育服务宗旨,在幼儿教育生活中尊重儿童个性、保护儿童天性、理解儿童品性,用爱成就儿童最好的成长就应该是每位民办幼儿教育者坚守的初心。“教育性—商业性—商业化”的发展轨迹,使民办幼儿园发展路径背离了为儿童发展构建良性生态的初衷,其办园理念的误区表现为如下两大特征:
(一)趋利取向是民办幼儿园商业化之根
民办幼儿园商业化发展舍弃了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本源,将幼儿教育当作赚钱的筹码、把幼儿教师当作廉价劳动力对象、把幼儿园打造成华丽的庄园、用商业化和现代企业化管理实现幼儿园利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异化了幼儿教育的形式、脱离了服务幼儿成长的教育轨迹。商业化发展的原则是追求经济回报,而幼儿教育注重社会效益优先锁定儿童成长的公益性,形成幼儿教育原则与市场原则相悖;幼儿教育的价值追求为培育明天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商业化办园无法超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实买卖,民办幼儿园变成“小钱进大钱出”的资本舞台。商业化的民办幼儿园蛊惑家长要舍得给孩子投资,让家长购买幼儿园附加教育培训来换取儿童全面发展以奠定未来的幸福,鼓吹父母不断追加幼儿教育方面投资,造就家庭步入现代化之前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的社会氛围,殊不知“趋利取向绝非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还包括对政治利益、社会等级、社会声誉等其他利益的追逐和摄取,同时也包括为降低成本而不顾质量的诸多行为”[2]。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将取得投资收益放在首位,压缩幼儿园的常规性支出是商业运营的民办园的主要手段,长期支付较低的工资难免引起教师情绪压迫之后的失控,将工作的怨气撒在幼儿身上;降低幼儿教师准入门槛,低成本雇佣非学前教育或者师德有缺陷的幼儿教师。不尊重幼儿教师劳动直接导致两种结果:虐童事件频发或者教师流动性强,对幼儿成长均造成不利处境。
(二)商业化运营让幼儿教育离经叛道
1.仿效企业运作模式
民办幼儿园在商业化过程中开始出现上市公司,幼儿园教育可以作为股票上市筹募资金。动了邪念的商业资本控制幼儿教育之后,对幼儿成长重要参与者——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投资减少,对幼儿园教育的理念虚设,热衷于广告宣传和外观的高大上以吸引更多的家长,故意抬高入园的经济门槛,给原本幼儿园举办者服务社会的初心无形中划分了等级和阶层,贵族园、国际园、双语园涌现,让人人都能享受的教育公平变了味,将幼儿园变为上市融资的招牌,假借幼儿教育大搞纯商业行为是对幼儿教育的离经叛道、对儿童成长的不尊重,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园内的儿童。因此,民办幼儿园商业化发展是幼儿教育之恶,应当引导其向善而行。
2.封闭王国杜绝社会监管介入
市场需求的充分竞争引发民办幼儿园在商业化发展方式上的排他性,幼儿园管理采用封闭办园,防止同行和必要的监管介入,商业化发展让民办幼儿园由教育变为产业,借助自己丰厚的资金将幼儿园打造为时尚优质的社会稀缺资源,对家长和社会的封闭增加了神秘感,家长千挑万选的幼儿园并非拥有高端的幼儿教育质量。而公办幼儿园却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各个方面,利用家长智慧与资源提升服务儿童的亲近感,敞开大门欢迎家长监督,家园共建孩子成长的乐园。商业化的运作与管理带给民办园的是公司化管理,如聘请类似职业经理人一样的职业园长运用市场化运作管理实行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市场化营销、业绩化考核等手段,以及杜绝外界监督的独立运行机制。
3.商业化让民办幼儿园教育失去灵魂
幼儿成长的三大核心要素包括:幼儿的天性是自由、幼儿的职业是游戏、幼儿的生活是快乐。遵从这三方面,幼儿本质需求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幼儿园离开这三个核心进行幼儿教育都是盲目的和形式化的,幼儿园脱离幼儿成长本质需求,其发展就是短期的或者是歪曲的办园行为。商业化的办园追求隐形的营利,从而侵占非营利性幼儿教育的本质,忽视幼儿的存在、忘记幼儿的特质、淡化为幼儿全面发展服务的基本要求,将管理的高度公司化传导给幼儿,使幼儿内心压抑、枯燥、沉闷和程式化,严格封闭性的管理让幼儿园和外界环境交流变得不通畅,缺乏人文关怀的管理使教师很难释放出教育热情和教育快乐,教师教育情感的投入从而大打折扣。
二、民办幼儿园商业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商业化逐渐侵蚀民办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为了吸引更多的幼儿家长并抢占学前教育市场,民办幼儿园不惜在品牌宣传和打造上投入大量成本,最后通过融资、上市等资本行为将自己标榜成商业连锁的幼教集团。当教育商业机构乃至与其利益相关的上市公司将教育当作企业办、将幼儿教育以盈利为唯一追求目的时,其危害必然显现。
(一)虐童事件频发,对幼儿伤害深远
当然,虐童表现于世界各地的不同领域,我国公办幼儿教育也存在虐童事件,但民办幼儿园是虐童发生的重灾区。近四年来全国范围影响较大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如2016年8月呼和浩特启辰虐童案、2017年4月长春麦瑞斯虐童案、2017年11月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案、2017年11月北京朝阳区红黄蓝虐童案、2019年3月27河南焦作“萌萌学前教育”幼师投毒案等事件,尤其在民办幼儿园发生居多。学者集中从监管缺失层面对幼师资格准入、师德建设、法律保障、职能监督、媒体传播等方面深入探讨,忽略问题的核心在于民办幼儿园追逐利益取向,减少工资成本和其他成本,造成幼儿园发展重心偏离[3],受害的除了幼儿及其家庭还波及人们对发展中的民办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最大的伤害更是指向幼儿,心理阴影影响其一生。
(二)民办幼儿园发展潜力受限
幼儿园质量发展提升,其根源在于幼儿园能够静下心来鼓励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民办幼儿园品质的提高必须依赖园内教师教育科研实力的提升,否则无法在内涵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民办幼儿园注重经济收益,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忽略科研能力提升,幼儿园发展动力不足。其秉持生源就是顾客理念,引进一些国外的教育模式、课程资源或者外籍教师来吸引家长眼球,对幼儿园文化内涵积淀不够重视,只热衷于打造幼儿园鲜明的浅表化特色,“外争高大上,内涵盲目化”,忽视了幼儿教育需要一颗安静的内心来听从幼儿的心声。如何听懂孩子的声音是幼儿教育的至高要求,这种要求淡化了对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公益性发展的路径中追逐对儿童教育的长期追求和累积,将民办幼儿园办成“百年老园”则需要更多教育家型的幼儿教师,长久发展的核心是依托幼儿园内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让教师在园内有一种尊重和职业效能感,才能有更多的底气和动力为幼儿园付出自己真实劳动。
(三)加剧民办幼儿园小学化
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屡禁不止,与商业化的推波助澜有一定联系。他们放弃坚守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的底线,却迎合家长以“抢跑”领先其他幼儿的短视与功利。民办幼儿教育将预学小学课程、商业化兴趣课程、植入公司化培训课程作为获利主业,引导家长投入其中,这种攀比和跟风带坏了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给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造成障碍。民办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虽然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却违背了幼儿成长的阶段性规律,违背了幼儿教育的政策导向。
三、民办幼儿园去“商业化”回归“普惠性”的现实路径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理解为接受政府指导与资助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在质量和家庭成本分担方面与公办园差距较大,意味着“民转普”存在一定现实障碍。民办幼儿园自我选择盈利性基本公共服务属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地方政府供给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财政支持服务的能力和动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是民办幼儿园去商业化走普惠性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限价补助”管理向“保护支持”发展
目前各地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的“限价补助”措施压缩了举办者的盈利空间,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收益等于或略高于成本,生均财政性补助标准和其他办园扶持政策不能与公办幼儿园同工同酬,严重影响举办者发展高质量民办园的动力和信心,选择非营利的积极性不高,强推“民转普”不利于市场配置资源和激活学前教育发展活力。管理层面,应当采取保护支持民办幼儿教育的措施,保障民办幼儿园合理的利益所得,鼓励满足社会对于学前教育更高层次选择性需求的营利性学前教育的存在,有利于整体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把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幼儿教育体系
民办幼儿园是具有基本公共服务性质的公益事业,为普通民众提供可承担的幼儿园教育,应坚持普惠性发展。去商业化,民办幼儿园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用法律与行政手段的约束、教育职能部门的考核和大众监督,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自觉地实现华丽转身。《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举办幼儿园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举办者筹措的经费,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由此可见,幼儿园应该是非盈利机构。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三)政策法律力量的支持
普惠性发展的责任在政府,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各地政府对民办幼儿教育价值和幼儿教育的态度从未发生转变,全面推行普惠幼儿园给民办幼儿园确定发展方向,财政投入是重要保障。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追加经济投入,通过购买民办幼儿园幼教服务、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追加对民办园的投资,鼓励民办园利用潜在的利润办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另一方面,将民办幼儿园拉入幼师国培计划中,给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园长提供周期性培训学习机会,转变办园理念,鼓励和支持民办园在微利的情况下为儿童提供较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部2020年9月公布的《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六十四条规定[4]: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多种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四)鼓励竞争和全程监督并举
由于幼儿教育投资较高,民办幼儿教育往往形成几家独大并具有垄断效应的办园模式,缺乏有力的竞争者,不能给民办幼儿园发展形成以质量求生存的竞争机制,引领民办教育回归到公益性和普惠性的道路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工作[5]。通过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监管、年检核验、分类治理、社区调查、督促整改以及设定取缔红线等零容忍的监管措施,全方位保障幼儿安全、健康;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要深入到幼儿园的软实力方面,加大对师资的管理,从教育能力、师德品行、职业伦理、教育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科学监测和培训,管控虐童事件发生的源头;同时要细化园内环境建设、园所文化培育和周边办园环境的治理,全方位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政府管理者应当积极协调公办幼儿园“一对一”支援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动员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共同参与监督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共建和谐共生的社区幼教环境。
(五)民办幼儿园用“口碑”换“金杯”
良好的口碑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民办园脚踏实地一点点教育经验的积累,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诚良心的积累,为特色办园实践铺就儿童健康发展之路。口碑来自优良的办园品质,长远来看,民办幼儿园的良好“口碑”意味着充足的生源,这就是经济效益的“丰碑”,必然以赢得社会认可和支持为前提。民办幼儿园必须通过调高教师工资待遇来留住高素质教师、强化师资素养提升、规范管理、增强保护儿童的行业伦理。维护儿童权益就是保障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明天。
四、结语
民办幼儿园商业化发展导致民办幼儿教育与社会之间传统的公益服务契约相背离,幼儿教育的本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站在为幼儿成长提供服务的公益立场上,民办幼儿园坚持以幼儿身心发展为本,摒弃追逐经济利益的错误导向,真正关注面向全体幼儿教育的社会责任,将民办教育回归到对幼儿尊重和成长规律的顺应上;科学认识幼儿、保护幼儿、成就幼儿,办社会需要的有良知、有责任心的热爱幼儿教育的民办教育事业;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弃商业化发展路径选择。民办幼教机构应该站在对民族未来发展担当的起点上,去“商业化”、行“公益性”、谋“幸福路”,形成具有传递正能量的儿童教育精神,剔除幼儿教育商业化发展的痼疾,拨乱反正,步入回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