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中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导微探

2021-12-29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唐恒青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7期
关键词:作文题驱动材料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 唐恒青

江苏高考语文学科结束了自主命题的时代,从2021年起江苏高考语文将采用全国卷;但纵观近几年全国卷作文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因此,老师和学生要加强对全国卷试题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一、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粗浅认识

在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问题单和任务群实施教学活动,可以说写作以及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阅读,都需要落实一定的任务。

1.任务驱动作文的出现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历来有“得作文者赢高考”的说法,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高考作文得高分是不容易的。历年来,命题者和老师、考生在斗智斗谋:命题者尽可能让老师和学生猜不到、押不到作文题,无法宿构、套作;而老师,特别是研究高考动向的专家级别的老师,都在根据社会时事热点、历年高考作文题,特别是上一年的高考作文题以及最新发布的一些高考信息去猜题、押题。多年前,江苏省的“人与路”就被盐城的一个学生押中,结果获得了很高的分数。但是,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全国卷从2014年开始就尝试在写作要求中给出显性和隐性的任务,也就是不断对写作角度、对象和内容进行限定,让学生在任务引领下进行写作。如2019年以“热爱劳动”为核心词的高考作文题使考生大喊“上当”,在高考前学生准备了很多素材,但可能就是没有涉及劳动的素材。当然,随着作文题型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你押到也没用,因为其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命题模式。

2.任务阅读驱动任务写作

在当前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他们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好等。另外,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也要注重问题互动、任务驱动。

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用问题和任务驱动组织教学,主要问题是“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时,就会发现这是一篇人物特写,选取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几个典型事件,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且通过事件表现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的精神品质。阅读教学多用问题来形成任务驱动,这样的任务驱动与任务驱动型作文有相似之处,即都有明确的任务,都是针对所给文本或者作文材料进行阅读或写作。

但是任务型作文的显性和隐性任务可能比较多,写作角度较小。在具体写作中,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背诵整理的素材,而缺乏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导方法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笔者有两个发现:一是内容方面涉及重大的社会热点话题,二是写作形式为任务驱动型写作。

1.明确任务要求,把握写作指向

任务驱动型作文会提供写作材料,就材料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并给出相应的写作要求。被公认为任务驱动作文典范的是2015年全国Ⅰ卷的作文,该作文题给的材料是小陈的父亲在高速开车打电话,作为女儿的小陈多次劝阻无效后打电话报警,并给出了他人的看法。所给的任务是给小陈或老陈,或是其他人写一封信。这里写信的对象是任务,而信则是体裁要求。写作时还需表明态度,阐述看法,这些也是写作任务。那么,针对这一任务驱动作文题,我们要注意体裁、读者、作者和题材等,只有完成任务才符合写作要求,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在高中作文教学指导中,要想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得到高分,我们就要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把握写作指向。如201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作文材料列举出2000年、2008年、2035年等7个年份的大事件,这些事件分属不同类型,是不同年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作文任务是以与新世纪同行的成长者的身份,就大事件触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留待2035年新一代的18岁青年去阅读的文章。对于这个作文题目,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写作体裁、写作者的身份和阅读者的身份,还要明确写作的意图和目的。当然,材料也有暗示性的指向,即要从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进行写作,给2035年的18岁青年以启迪和引导。

因此,写任务驱动型作文必须明确材料任务和要求,深入理解和分析任务,高效落实和达成任务。在任务指引下运用自己掌握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表现自己独立的个性思考,写出具有情感真实、思想深刻,有一定见地和文采的作文。

2.掌握常规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借助多个任务的限定,避免学生宿构、套作。老师要认真研究任务驱动作文,要加强指导,注重训练,引导学生掌握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方法,提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和素养。

针对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概括材料,即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概述,找出材料的关键信息和写作的核心任务。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设问进行思考,也就是弄清楚写作任务:以什么身份写,写给谁看,体裁的限制等。再有就是写作的定性,也就是我们要表达什么立场和观点;写作要联系现实,对生活、成长等具有价值和指导性。另外,就是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如议论文观点要合理、严密,要有效进行论证,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艺术性。当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020年全国3卷的任务驱动作文共有三句话组成,第一句是一个普遍性的认识,人“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第二句则提出人要不断绘制“自画像”去审视自我;而第三句则是要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给即将进入高一的学生写一封信。而作文要求还要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里的“自己”应该是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而不能是其他人。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定向概括,也可以引入一定的问题,“我”要写什么,要怎样写;也可以就材料中“我”是怎样的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做过些什么、如何看待高中生活,怎样使得高中生活和学习更有意义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如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明确显性和隐性的写作要求,要传递正能量,要显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写作方向的转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一起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提高审题能力,把握显性和隐性的写作要求,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并在不断训练、升格中提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作文题驱动材料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