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
2021-12-29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西藏班许宁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西藏班 许宁
在雪域高原上盛开着一种美丽的花儿,叫做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寄托着西藏各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
内地西藏班是西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地教育援藏的民心工程。我们学校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第一批内地西藏班校之一。36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学生第一,工作第一,奉献第一”的精神,培养了4254名西藏学生,培养了多名以格桑德吉为代表的扎根西藏基层的各类杰出人才。
作为一名西藏班班主任,我已经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度过了17个春秋,深知西藏孩子背井离乡求学的不易,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农牧区,由于路途遥远,最多只能每年回一次家。作为一名父亲,我更能切身体会到千里之外西藏学生家长的牵挂与期盼。多年来,我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做心理辅导、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他们精神品格的成长……从早到晚,满脑子都是孩子们的身影,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来到学校守护他们、陪伴他们。
西藏班的学生淳朴、善良,有的内向,有的无拘无束,阿旺顿珠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担任体育委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喜欢打篮球,但是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经常迟到,上课睡觉,甚至还有吸烟的不良习惯,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妈妈、奶奶相依为命,她们不懂汉语,电话无法沟通。我与阿旺顿珠多次谈心,但收效甚微。高一第二学期,他已经到了要接受纪律处分的边缘。也就是在那年暑假,我利用护送学生返藏的机会,去他们家进行了一次家访。
他家在日喀则市江孜县卡麦乡,交通极为不便。当我告诉阿旺顿珠要去他家进行家访时,他不以为然地笑道:“老师,你肯定不会去的,我们那儿海拔高,而且要倒好几次车,高原反应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当我陪着他到达日喀则,坐上去往江孜的客车时,他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笑容,开始对我打开心扉,谈起了他童年的生活趣事,也谈到了从小就没有父亲陪伴的痛苦,谈起了他在内地求学的经历……
就这样,我们一路交谈着来到了村口,下车时,发现他的奶奶和妈妈手捧哈达早就在村口等候我们了。我没想到,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会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由于不会说汉语,她们请来了村长做翻译。老人说,自从孩子离开家去内地上学,还没有老师来过家里,这次我来她们比过年还高兴。老人还说,希望我严格管教,阿旺顿珠是全家的希望。
听着她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本想“告状”的我,却向她们讲述了阿旺顿珠在学校的高光表现,讲起他带领班级获得学校篮球联赛冠军的经历。当聊起他担任体育委员、是我的好帮手时,阿旺顿珠一直低垂的头抬了起来,眼睛里也有了光彩。离开时,老人拉着我的手,流着眼泪一次次地鞠躬,一遍遍重复着“谢谢,谢谢”。
返程中,阿旺顿珠奶奶、妈妈真挚的眼神和泪水,一次次冲破高原反应的阻挠,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里面,该有多少对党、国家、学校的信任,对我们这些当教师的期望!我绝不能辜负。
暑假开学返校后,阿旺顿珠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早晨6点就来到教室学习,从之前课上的萎靡不振,到每节课上聚精会神、求知若渴……那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录取。大学毕业时,他给我发来了信息:“感谢老师,给了我父亲般的爱,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教会了我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感恩。我要申请去阿里普兰边防检查站工作,要像当年老师守护我那样,去为祖国坚守国门!”这朵格桑花终于绽放出了他应有的光辉。顿珠,好样儿的!
当一名36524式的班主任,既是老师又当父母,但是,当听到毕业时班里学生齐声歌唱《父亲》的时候,当他们一声声叫我“许爹”的时候,当看到像阿旺顿珠一样的毕业生扎根基层,成为神圣国土的守护者时,我们西藏班教师的心中就会涌起幸福和荣耀的洪流。
惟愿每一颗种子都心沐阳光,惟愿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绽放。这,就是我的教育故事,民族学院西藏班的故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教育援藏初心,在不懈耕耘中继续前行,不负重托,不负所望!